首页 > 新闻 > 国内 >

运营商遭遇OTT “与狼共舞”是出路

2013-03-18 08:56:56   作者:   来源:新京报    评论:0  点击:


  OTT 是“Over The Top”的缩写,是“过顶传球”之意。不少OTT服务商越过运营商,直接面向用户提供应用和服务,使运营商沦为单纯的“传输管道”,不仅无法从业务层面获得更多的收益,且原有的短信、彩信甚至语音业务受到冲击。日前,有消息称三大运营商集体指责腾讯旗下的微信业务占据资源过大,酝酿已久的危机一触即发。

  他山之石

  案例1 韩国运营商“管理”流量

  近日,有消息称韩国通信委员会(KCC)批准了韩国移动运营商的请求,可以向OTT服务提供商收取费用,也可以“掐断”OTT语音流。但随即有媒体称,上述报道为“乌龙”,韩国移动运营商没有向KCC申请过该请求。不过,KCC在去年7月确实发布了相关指引文件,但不具备法律效力。其最核心的内容是:移动运营商为了解决或避免移动网络过度负荷带来的问题,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一定的流量管理。

  案例2 日本运营商打包卖应用

  日本第二大运营商KDDI采取了一种新的做法:它没有开办应用商店,而是推出了一个名为 AU Smart Pass的套餐计划。这个套餐预装在KDDI推出的Android手机上。去年它包含约500个应用,500万用户每月支付套餐费用399日元(约合人民币26元),因此这个服务一年给KDDI创造的收入大约为2.5亿美元。KDDI跟开发商合作,为AU Smart Pass吸纳各种应用,KDDI根据应用的月度活跃使用量,跟开发人员分享套餐订阅收入。开发人员可以按80%至90%的比例分成,高于谷歌或苹果应用商店70%的比例。

  案例3 欧洲运营商自己做OTT

  包括西班牙Telefonica、英国沃达丰、法国Orange、意大利Telecom及德国电信在内的欧洲五大电信巨头,联合推出自有即时手机短信系统 Joyn,向在欧洲流行的Blackberry Messaging和WhatsApp等即时通信应用宣战。西班牙Telefonica干脆推出自己的OTT服务,一款集信息、VOIP 和照片分享一体的应用TU Me。

  案例4 香港运营商可微信包月

  香港手机运营商电讯盈科与微信达成合作,推出8港元包月的微信畅聊套餐,用户每个月只需给电讯盈科交8港元,就能不限流量地使用微信服务,包括文字、语音、图片、视频。

  小结

  “与狼共舞”是出路

  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不久前公开表示,微信、Skype对运营商的语音、短信、彩信业务产生了很大替代性,来自互联网的挑战竞争比联通和电信这样的竞争对手更可怕。

  据悉,针对微信对运营商传统业务的影响,三大运营商给出的解决方案有两种,一是建立微信专区(VPN),建设费腾讯自理;另一种是微信重写底层架构,不能干扰现有无线通话,目前腾讯尚未回应。

  业内认为,限制OTT业务的措施明显不可取,这将导致国内互联网产业创新落后于国际。运营商需要做的是创造新的、有吸引力的、包容产业链的移动互联网“入口”,并且把这个“入口”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运营商能否摆脱OTT危机的惟一机会。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