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通信产业“芯”痛:高通独大 国产失意

2013-08-19 16:35:48   作者:   来源:OFweek电子工程网   评论:0  点击:


  国产通信厂商缺“芯”少利的局面在4G时代能否打破?从目前来看,状况仍然堪忧。中国移动最新一期TD-LTE(4G)终端招标结果显示,国产芯片厂商只有华为海思中标,其余多家国产厂商集体失意,中标的终端产品逾一半采用美国高通芯片,产业链上游话语权争夺不容乐观。

  美国高通获六成份额

  国内三大运营商目前仅有中移动展开4G大规模采购,此次中移动集采招标规模约为20.7万部。参加此次招标的厂商达57家,而半年前的同类终端招标仅有十余家。规模至少提升6倍,但此次仅有17家企业中标,中标率不到30%。

  其中,LG、海尔、TCL、新邮通、同洲电子、创毅视讯等知名企业纷纷落选,不少企业同时申报多款终端参与竞标,但中标寥寥。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中标产品中,采用美国高通芯片者占据一半以上的比例,国产芯片厂商中,只有华为旗下的海思中标,但主要被采用在华为自家的终端。联芯、展讯、联发科等主流国产厂商集体失意此次招标。

  芯片是产业链上游的制高点,国产芯片厂商此次失意释放出危险信号。中移动今年以来的TD-LTE终端采购中,中标产品采用高通芯片的比例超过60%。

  国产手机受困于“芯”

  今年下半年中移动计划推出的4G手机中,三星、华为、中兴等中外主流品牌均采用高通芯片。只有少数4G手机使用国产芯片。

  海思、展讯、创毅视讯、联芯科技、联发科等中国厂商涉足TD-LTE(4G)芯片设计生产较早,但相应的终端产品一直难产。高通借助长期积累的芯片研发及设计优势,加上国内4G市场的早期集采份额,将获得TD-LTE产业链更多话语权,从而削弱国内厂商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

  芯片之困将影响国产手机的竞争力。2G时代辉煌一时的波导、熊猫等国产手机均销声匿迹,主因之一就是缺乏芯片主导权,导致成本过高。3G时代“中华酷联”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借助性价比优势逐步赶上,但缺乏高端芯片也是国产手机的心头痛。随着国产手机的规模上量,并不断进军海外市场,上游芯片自主能力缺失的短板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不得不提的是,高通的芯片虽好,但是专利费并不便宜,这对擅长成本控制的国产手机厂商来说是不小负担,而且高通的高端芯片供应能力匮乏,也对国产手机厂商在高端发力会有制约。这种芯片受制于人的现状对于国产手机做大做强始终都是一种隐患。

  芯片影响利润大局

  著名研究机构IDC报告显示,移动终端产业链中,芯片研发生产占据生产和销售环节利润普遍在20%左右,高通等芯片巨头通过专利授权生产,利润占比高达40%,生产企业利润占比一般仅在10%左右,国内部分代工厂利润占比处于5%以下的低水平。

  目前全球通信终端产业链被国外厂商把持,全球主流品牌所用芯片主要来自高通、德州仪器、三星、ARM和Marvell等少数厂商,高通、德州仪器和ARM三家合计占有60%的市场份额,国内芯片企业位于产业价值链末端,通过代工生产赚取微薄利润。

  艾瑞通信专家麦浩超指出,欧美厂商目前掌握着通信终端设计研发的核心技术,因此占有产业链话语权,进而控制产业高附加值环节。中国终端芯片厂商仍需“补课”,目前部分较强的国内企业通过购买技术授权,或对芯片进行二次开发和集成,在产业链上分得一杯羹,而技术能力差的企业只能做代工。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