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高铁综合视频监控 新技术应用正“跨栏”而进

2014-01-10 11:25:33   作者:深圳中兴力维技术有限公司 葛瑞钧   来源:CTI论坛   评论:0  点击:


  近几年视频监控新技术处于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网络化、高清化、智能化是视频监控发展众所周知的三大趋势,百万像素、HD-SDI、编码技术、录像存储技术、视频智能分析技术等都是其重要演化分支。另外一大批IT企业进入安防市场,使得“IT企业安防化”以及“安防企业IT化”,从而带来以“云”计算技术为核心的视频监控变革。与此同时,一些具备行业特色的新型技术也逐步崭露头角。

  对于高铁综合视频监控而言,部分新技术已经开始应用,更多的还处于探索阶段,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距离。具体是哪些因素阻碍了视频新技术在中国高铁中的应用呢? 本文将从行业标准、市场模式、技术成熟度三个方面来阐述。

  行业标准

  铁路行业是典型的垂直行业,高铁综合视频监控项目都需要通过设计院设计,设计院一般会严格按照行业的主要标准和规范。如果行业标准的实时性不够,对新技术应用没有定期更新,视频的新技术在实际项目中将很难被应用。

  高铁综合视频监控目前主要依据的规范有:《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铁路图像通信设计规范》、《运基通信【2010】412号文》、《运基通信【2010】606号文》等。同时铁道部2009年对平台软件、编码设备、存储设备三类产品进行了统一测试。从大安防的角度来看,现有的行业标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从接口协议、技术架构、设备规格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规范或革新。

  1、接口协议:在网络视频监控时代,视频监控系统十分重视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各家接口协议不统一会造成诸侯割据格局。按照《运基通信【2010】606号文》,各厂家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是通过第三方的网关实现,在上下级平台互联时,容易产生逻辑上混乱。而且三方的协调工作,在实际项目中非常耗时耗人。在运营商、电力等行业,在行业规范中都明确定义了各级平台之间的互联协议,也明确定义了平台与前段设备之间协议,在实际项目中互联互通不需要双方厂家的二次开发,只需现场进行简单调试即可。

  2、技术架构:按照《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高铁的综合视频监控明确定义了各级监控平台(核心节点、区域节点、I类接入节点、II类接入点)的组成架构,比如视频区域节点包含:认证授权单元AA、、数据分发及转发单元(DDU)、管理单元(MU)、接入网关单元(AGU)、目录服务单元(DSU)、信令控制单元(SCU)、告警单元(AU)、存储单元(SU)和地理信息服务单元(GIS-U)。整个平台的技术架构详细而又明确,但当“云”计算等IT领域技术逐步融合入视频监控时,视频监控的平台架构正在逐步优化,行业的标准并没有对其作相应说明。

  3、设备规格:相比接口协议和技术架构而言,高铁综合视频监控规范对于设备规格要求的滞后性更为明显。相关规范对于摄像机的要求主要集中在480TVL模拟摄像机的基础上,而服务器、PC客户端的要求基本都是5年前的主流IT配置,直接导致高铁综合视频监控现在还在沿用相关参数规格。近几年百万数字高清、模拟高清的兴起,高清在公共安全、电力、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已经大量采用,而在高铁综合视频监控项目均未明确要求,整个铁路行业也只有在车站安检区算是稍成规模的应用。大量实例表明,就设备参数规格要求而言,高铁综合视频监控市场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高端安防市场了。

  市场模式

  在2011年以前,高铁综合视频监控市场的行业壁垒相当明显,实际具备高铁客专视频监控业绩的只有少数几家,而参与企业又必须具备业绩以及其他一些高要求,也就形成了死循环。因此尽管高铁市场蛋糕诱人,但绝大多数厂家只能徘徊在门外。2011年经历了整个行业震荡,高铁综合视频监控市场的市场模式已经悄然发生变化,行业的安全问题及腐败问题被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对待,需要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市场更公平和透明。因此高铁行业的壁垒比之以前已经有所降低,更多的设备制造商与集成商参与进来。在这样的局面下,集成商的关注度和技术门槛对新技术的引入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1、集成商关注度:对于设备制造商来说,新技术的应用对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利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设备制造商对新技术会不遗余力的推广。但是集成商的关注点更多的在项目本身的竞争力,既有成本也有渠道,对新技术连带的竞争力关注度却在其次。目前具备高铁综合视频监控业绩的厂家大多属于系统集成为主设备生产为辅的企业,技术革新的驱动力不如一些以产品为导向的传统安防企业,因此并不会热衷于新技术的推广。

  2、技术门槛:为了保证大多数厂家都能够参与高铁项目,体现公平的原则,其技术门槛不可能设置太高。随着高铁综合视频监控的企业准入门槛降低,更多的企业能够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市场处于各家争抢地盘的状态,从而导致竞争越来越激烈。在高铁总体要求提高国产化率的背景下,常常伴随着高成本的新技术也很难被市场所认可。对于大多数参与者来说,高铁综合视频监控市场正逐步从“蓝海”走向“红海”,未来会演变为何种格局却不得而知。

  技术成熟度

  所谓新技术,是需要经过市场检验的。技术的成熟度是相对而言的,比如高清、智能等在前几年就开始宣传,优势特点也的确让人心动,并且有了不少的优秀应用,但是都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以至于在极其注重系统安全稳定性的高铁市场用户对于其信心不足。新技术自身的成熟度在两方面有待提高:基础技术研究和行业特殊性移植应用。

  1、基础技术研究:基础技术研究处于产业链上游,决定了新技术的基础平台。以高清化为例,高清化在带来高画质的同时,也带来更大的数据流量,HD-SDI监控中这种情况尤为突出。为了减少传输带宽、存储容量的占用,就需要高清能够提供更高效的编码压缩算法。另外IP高清的CMOS感光元件夜视的能力不足,也有待基础工艺和算法的提高。再以智能分析为例,市面上的智能分析产品大多在恶劣天气下(如大风、雨雪等),分析准确率都较低,主要是因为智能分析基础算法的有待优化,需要增强其学习的能力。当然基础研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部分技术瓶颈已经在逐步被改善。

  2、行业特殊性移植应用:有些新技术在部分行业已经有所引用,但却因为高铁行业的特殊性很难在高铁综合视频监控中推广,这就是一个行业特殊性移植应用的问题。比如3G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的视频监控已经在移动执法中大量应用,该方案的实现需要视频监控平台与公共通信网络对接,在高铁行业中就存在系统安全性的问题。再比如在公安行业GIS地图已经与视频监控实现紧密的互联,但是高铁中GIS地图如何规划,综合视频监控如何基于高铁的GIS地图来实现更便捷直观的操作,目前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研究。

  中国高铁建设依然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市场驱动力会逐步增强,厂商和研究机构对于新技术的研究也从未停止,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适合高铁实情的视频技术真正被应用。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