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运营商如何运营专用的M2M号段

2014-09-22 15:58:46   作者:赵文兵   来源:飞象网   评论:0  点击:


  近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印发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科学制定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可以预见,随着智慧城市的加快建设,各种智能化应用将催生M2M的蓬勃发展。随之而来,运营商的无线号码资源也会越来越紧张,运营商需要申请更多专用M2M号段,满足M2M的运营和管理要求。而专用M2M号段如何建设网络,如何使用以避免对现有号段业务产生大的影响,其使用策略需要运营商认真思考。

  M2M蓬勃发展

  令号码资源紧张

  M2M是Machine-to-Machine 的简称,是机器到机器的数据传输通信,指一方或双方是机器且机器通过程序控制,能自动完成整个通信过程的通信形式,是物联网的最基础而又很核心的组成部分.m2M的应用按照数据流量大小分为大流量和小流量两大应用类型。大流量应用,以高带宽、一段时间内持续占用空口信道进行数据传输为主要流量特征的应用,主要是多媒体数据传输。典型应用场景有:车载类视频监控应用、应急现场视频回传类等应用。小流量应用,一般指M2M设备终端以一定时间间隔向后端应用平台发送数据(或后端应用主动要求终端上报数据),单次发送数据的TCP或UDP净荷在1K Bytes 以下的应用。这样的数据传送,可以在很短时间之内完成,因而以间歇性的短促数据发送为流量特征。目前大多数M2M行业应用主要是定时采集指标或状态信息,或者监控状态信息以及指标信息的变化,终端间歇性地传输少量数据即可,即以小流量为主。

  调研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机器到机器互联业务与现有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1,下一个万亿级的信息产业将是物物互联。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将成为继计算机、通信网络之后的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根据天拓咨询相关数据,预计2011~2021年期间,M2M终端的年复合增速达到48%。至2015年M2M终端的出货量将达到23亿台,相当于2011年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和电视出货量的总和。以上数据显示了全球的M2M将进入迅速增长期,对于相关的资源和支撑需求也将大为增加,号码资源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M2M应用涉及的行业面非常广,目前国内有应用案例的行业不下30种。仅M2M的三个主要应用领域:交通、金融、电力,市场容量就近5000万台。2011年年底,仅电力、金融、交通三个行业,全国M2M终端销售量可达到600万台,行业总的终端数量突破1000万台。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手机用户总数首次突破10亿。从长远来看,各大运营商目前所拥有的号码段不能满足物联网应用号码资源的需求,随着M2M的发展及终端数量的迅速增加,势必会产生号码资源的短缺问题。中国移动现拥有普通号段是19个,理论支持19亿用户,截至2013年年底,用户数约7.67亿,空余号码11.33亿;中国电信拥有5个号段,理论支持5亿用户,截至2013年年底,用户数1.86亿,空余号码3.14亿。按照号码使用一般原则,达到号码容量的40%~45%即意味着号码资源利用率接近饱和,以中国电信为例,中国电信达到饱和的用户容量大约在2亿左右,而现有用户已经达到1.86亿,号码资源已经非常紧张。

  运营商须为M2M

  申请独立号码

  研究认为,如果运营商采用现有的号码资源承载M2M应用,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使用现有号段承载M2M,在前装市场如车载信息服务类应用均涉及漫游问题,由此可能带来漫游计费、漫游结算、用户管理、收入统计、收入归口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使用现有号段,将导致号码资源不足;使用现有号段,机器所用号码与个人通信号码分布在同一号码段,不利于M2M统计及分析,包括终端数量统计,各级单位的M2M收入统计,M2M终端ARPU统计,月平均在线时间或月平均流量统计等。笔者认为,这类M2M应用的数据通信卡,行为模式区别于人在普通电脑上网,在资费策略、定价策略和业务推广策略方面,均应该有所区分。

  从上文所述问题可以看出,使用现有号段发展M2M,多个环节存在问题,而如果给M2M配置专用M2M号段,具有应用和技术等多方面的意义:专用M2M号段可提供充足的号码资源支持海量M2M终端;专用M2M号段便于在进行业务数据统计的时候,将人和机器区分开来,可实现对M2M应用的单独数据统计分析,保障人的业务数据统计、用户行为分析的准确性;专用M2M号段便于在进行业务营销时,将机器和人区分开来,为M2M做针对性的特殊处理,如可以解决前装市场、车载应用等漫游业务处理的问题,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资费套餐设计,并且避免对普通上网套餐的冲击;专用M2M号段便于在进行网络配置时,将人和机器区分开来,为M2M应用的数据传输特征做针对性配置提供了可能性。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