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在2017年发一封电报是怎样一种体验?

2019-01-07 14:19:48   作者:Seven Du   来源:CTI论坛   评论:0  点击:


  本文源于我去年读到的一篇文章《在2016年发电报是什么体验》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563870.html 。当时的文章来自译言:http://article.yeeyan.org/view/556189/488202 《在2016年发一封电报是怎样一番体验?》-大西洋月刊。后来,又找到一篇: http://scateu.me/2016/04/21/telegraph.html《二零一六年, 我去发了封电报》(见底部「阅读原文」),以及一篇报道《京城最后“发报人”的坚守:曾一天收发电报十万封》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6/12-08/8086897.shtml 。
  依稀记得,小学里曾学过的“嘀嘀哒哒……”,还有类似“五次特快捎回京”电报文。那时候,电视广告里标准的联系方式就是“电话XXXX,电报挂号XXXX”。
  然而,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电报。
  造化弄人,后来学了通信,又干过电话交换,深深爱上了通信这一行。这些年一直做FreeSWITCH,能在通信行业一直奋斗下去,深感荣幸。
  然而,我从来没接触过电报。
  自从了解到北京电报大楼现在还可以发电报以后,就平添了一桩心事。在有限的时间里,希望能亲自收发一封电报。
  一年过去了,虽然去过几次北京,但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上周,去北京办完事,时间尚早,而且离电报大楼也不远,便找了辆共享单车,骑过天安门,到了西单联通电报大楼。
  顺便说一下,在长安街上骑车还是挺爽的,非机动车道很宽。
  话说,一进电报大楼,就看到了“电报业务受理”的牌子。简单了解了下情况,一个字一毛四,曾经惜字如金的电报,如今也不是什么高消费了。


  看发报说明,电报到达收报局后要再转挂号信寄达。但如今,挂号信也不那么靠谱了。曾是最快捷通信手段的电报,再也无法与快捷联想在一起了。
  发报员问我为什么要发电报,直接打电话说就行了呗,我说,我是做通信的,从来没发过电报,留个纪念。
  拿到表格,跟小时候看到的书上的表格应该是一模一样。尤其是“以下各项供联系用,请详细填写,不拍发,不计费”,又唤起了儿时的记忆。
  却一时不知道要发什么。
  草草写了几句,发给自己在烟台办公室的地址。
  现在的电报早已不是原来那种“嘀哒”的发报机,而是Windows电脑,只是,输入法仍然是电报码。
  说起电报码,其实今天还在用,我出国填申请签证的时候就要填姓名的电报码,不知有何根据。
  一封电报很快就发完了。我又准备了两封。分别发给我北京和内蒙古的朋友。他们都深深地爱着祖国的通信事业。




  三封电报一共花了20多元。收件地址也是计费的。
  我周日下午发的,结果,内蒙的朋友周一下午就收到了。
  他一激动给从微信上发了一段语音,挺有意思。但我不知道如何把语音保存出来,所以,用微信识别了一下,勉强可以看明白吧。



  后来,我北京的朋友也收到了。
  周四中午,我的电报也到了烟台的邮局,只是,他们无法配送,只好我自己去拿。赶在周五下班之前,我去拿到了我的电报。
  电报是用挂号信从济南寄过来的。我问为什么不送,他们说我们办公室新建的,还没有申请,也就是“邮路”还不通。






  来自首都的问候 …
  这是我第一次发电报,或许,也是最后一次。
  是以为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CTI论坛无关。CTI论坛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相关热词搜索: FreeSWITCH

上一篇:如何优雅地在夏威夷海滩上写代码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专题

CTI论坛会员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