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Polylink CEO洪瑞岭:打造IP通讯领域新境界

2012-11-12 14:40:42   作者:曹建菊   来源:CTI论坛   评论:0  点击:


  从CTI概念引向中国,到被业内所熟知,再到目前已日渐鲜为人提起,期间走过的也只不过17年的时间。

  日新月异的技术变化,有些技术已被淘汰,有些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也有些技术更是横空出世,势不可挡。CTI技术,在Polylink董事长洪瑞岭Roger Hong看来,就是显而易见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的那一类。

  作为Polylink的发起人,这些年一直致力于Polylink公司的全面运作、业务管理、国际运营商和技术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的洪瑞岭,对电信级及企业级客户的通信需求有着深刻的理解,对IP技术的发展有着清醒而深远的认知。

  今天,CTI论坛记者将带领您深入解读洪瑞岭眼中的IP通信世界。

\

上图为:Polylink董事长洪瑞岭Roger Hong

  CTI论坛记者:Polylink1995年在香港成立是有什么契机吗?当时选择进入电脑通信集成(CTI)行业,您对这个行业有着怎样的理解?有着怎样的期待?

   洪瑞岭:1995年前后正好是互联网崛起的时候,无论是从北美,欧洲,亚洲还是我们中国,大众都在开始使用电子邮件而放弃传统的书信邮件。那么到了传统通讯的另外一个时期,比如说国际长途,当时价格也是非常昂贵的大概是26.5元人民币每分钟从中国打到北美和欧洲。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当时我就想既然大家可以用电子邮件发送一个文章信息,在当时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到达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那么为什么不能够用这样一个通讯方式来发明一个通讯技术呢?让传真不要通过国际越洋电话的方式付每分钟26.5元人民币,根据当时的数率将近一页的传真。所以我想在当时所谓的“信息高速公路”上,通过电脑网络通讯这样一个方式应该是未来新的商业奇迹。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1995注册了Polylink香港来投资正式从事进入CTI行业。用电脑通讯的方式来开创一个通讯世界,逐步替代掉传统通讯的部分业务,同时也因为当时电子邮件是免费的,所以,看到这里面一定有巨大的发展商机可寻!

\

  CTI论坛记者:多年以后的今天,讫今已过去了17年,您认为以前大家对CTI内涵的理解与现在大家对CTI内涵的理解是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洪瑞岭:其实在过去的十多年的发展中,CTI这个广泛的叫法已经有了它自己更丰富的内涵。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的各行各业都在使用电脑,而且从通讯上来讲几乎是所有的通讯方式里面都需用到电脑,所以CTI已经是个比较广泛的叫法。

  而客观的讲,语音有VoIP,在互联网上走语音;传真有FoIP,在互联网上走传真;还有现在我们的多媒体的通讯,在互联网上走视频等等,通过这些利用互联网实现的各种各样的通讯方式。由此可看出当时候的电脑通讯还是着眼点在用电脑来替代传统通讯,也是当时候比较狭义的电话通讯,所谓的C就是COMPUTER,T:TELEPHONY,就是指电话,然后Integration把这两个结合起来。

  那么现在来看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媒体的通讯时代,我们已经广义的在把CTI的概念精确到在不通领域内有它自己的叫法,就像我刚才讲到的从FoIP到VoIP,到多媒体Multi-media communication都有在不同领域内有着它自己精确的定义,所以这是从过去到现在将近20多年的一个技术演进。

  CTI论坛记者:Polylink最核心的产品都是在服务电信运营商方面,为什么会在2008年以后开始关注企业级市场呢?

  洪瑞岭:随着我们产品性能的提高和稳定能够满足电信级的需求,这是电信产品的特点,但是对电信级产品的而言,他们要求的是规模,稳定,而不是丰富多样的功能。

  我们也注意到,现在企业业务不断的发展和整个企业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通讯的需求来看,企业需要多功能,快速发展的产品。

  比如,现在的企业需要传统电话,传真外,还需要多样的多媒体通讯,无论是及时聊天工具,视频通讯,视频会议等等,能提高企业服务水准及相结合的产品。诸如,CRM、,ERP等不同产品的需求,那我们也关注到这块市场是巨大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2008年以后非常关注企业级产品的开发来满足多层次的企业通讯需求。

  CTI论坛记者:大家传统观点上认为,电信级应用在稳定性、大容量、大并发量等方面的要求更高,要求高似乎意味着服务要更好,单价也会更高,而企业级应用与电信级应用在客户需求方面是否会有不同?

  洪瑞岭:是的。企业级应用和电信级应用最大的区别应该说是,电信级应用注重的是大容量和共性,就是大家都需要的通讯方式,无论是传统的电话通讯,传真通讯,视频通讯都是以大众共性为目标的。

  但是对于企业级通讯产品来说更注重的个性,比如说支撑企业发展需要高质量,高清晰,稳定而且丰富多彩的多媒体通讯是现代企业应用的特点,而加之每家企业都有对其自己需要的通讯方式,就如呼叫中心,有各种适合于本企业的服务类型企业,这些企业都需要符合其企业特有的通讯需求的呼叫中心和其企业CRM完美的结合来提升企业的服务品质,这是企业级通讯其中的一个特点。

  现在更多的企业级通讯需求比大众电信级服务更高的通讯品质需求,比如说高清晰的语音通讯,我们大家都听说过的高清语音电视,其实现在已经在企业中普遍展开,既是高清的电话通讯,能够使你在高清电话会议中更能够清晰的听到与会各方表态,参与的语音,那么同时视频通讯的介入更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些再加上及时的通讯工具,可以共享白板,共享文件,共享计算机桌面等等,这些都是企业级通讯的特点,因此要满足各类企业对通讯的需求必须要不断的开发出新的产品,来满足广大企业的需求。

  CTI论坛记者:Polylink IPPBX 在市场上的主要应用领域在哪些方面?您认为Polylink IPPBX 产品相较其它通信厂商的同类产品其主要优势是什么?

  洪瑞岭:从应用领域上来讲,Polylink IPPBX适合于各个领域的应用,除了1至2人的个人企业外,但凡是需要通讯的,有必要使用PBX的企业都能适用。

  其实任何小企业从几十人到中型几百人,甚至到大型的几千人的企业都需要一套强有力,功能丰富多样,且符合现代通讯方式的交换机。

  为什么使用IPPBX呢?最主要的是能够和现在的多媒体IMS中通讯局端的电信级系统做无缝对接,同时企业可以节省大量的长途费用,企业的分支机构间的通讯都可以是免费的。

   在其优势方面,Polylink IPPBX是秉承了Polylink 电信级的交换系统的主要精髓,除了世界唯数一两家品牌IPPBX外,,其他厂商都是在开源代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后贴上自己的品牌再进行销售。这些厂商的IPPBX实际上内核是一个开源代码,对本身系统的稳定是存在安全隐患的,这也是为什么用户使用这些厂商的IPPBX一段时间后,死机需要重新启动或出现安全漏洞等等各类问题。

  而Polylink IPPBX是利用商业化的堆栈, 每一行代码都是自己重新编写,对于系统的稳定架构来讲是不同的,这也是Polylink IPPBX从小企业到中型企业到几万人的大企业都能有不通等级应用产品的原因,并且可以做到系统稳定,热冗余 。

  企业级热冗余的概念是当你在打电话时把交换机电源拔掉,你的电话完全不能有断续的感觉,并且在这个后台主机和备机在自动切换的过程中,电话也能继续接通, 挂机,而且电话也能准确的到秒。这个是有相当高的技术要求的,而市场上除了个别国际品牌外其他是没有办法能做到热冗余的,稳定到99.999% 的通讯保障。

  CTI论坛记者:市场2010年前后对于IPPBX的应用曾经达到了一个小高潮,您如何评价Polylink在其中的表现?

  洪瑞岭:是的,在2010年前后IPPBX的应用曾经达到一个小的高潮,我认为是随着IP网络的成熟,我们中国互联网骨干各大运营商的完善是IP通讯质量大幅度提高,这让IPPBX的应用有了一个使用前提,如果连IPPBX的骨干都不稳定, IPPBX的跨地域使用一定有通讯的不稳定和平静。那么随着IP的骨干城域网,省域网和国家省域网的建设完善,给IPPBX大幅度应用创造了一个时机。当然在此期间Polylink销售额也直线上升,这是一个大的环境所造就的,也是用户对我们产品认同的表现。

  CTI论坛记者:Polylink 最近两年鲜见市场活动,是在苦练内功还是有什么新的计划?

  洪瑞岭:是的。这两年我们市场活动不频繁,的确我们是在苦练内功。我们正将我们的新技术已经都申请专利,准备2013年推出一套全新的企业级产品IX3.0。整个构架与2.0相比格局完全不同,这让客户在体验上有了一个全新的改变,同时IPPBX的局端产品也会有崭新的提升,把基于语音通讯系统的CMS提升到了基于语音和视频1080高清视频的跨屏幕的通讯系统,这也是我们将要发布的一个VMS的一个通讯系统,这两大产品系列都会在2013年初面市。

  CTI论坛记者:Polylink一直专注于IP通讯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你认为在IP技术方面,还会有哪些新的亮点或者应用呈现?Polylink有着怎样的五年规划?

  洪瑞岭:对IP通讯领域来讲,视频技术的广泛应用一定是未来通讯的一个亮点,那么从现在到未来5年来看,视频除了以通讯作为一个基本的手段来讲,应用是在通讯基础上的一个更大的发展。对Polylink来讲开发出多样化,个性化,最大程度上提升用户体验和感受的通讯产品,这才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未来五年内的工作重点。

  洪瑞岭个人介绍:

  洪瑞岭Roger Hong,Polylink的发起人,一直致力于Polylink公司的全面运作、业务管理、国际运营商和技术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声明:版权所有 非合作媒体谢绝转载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