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On Premises+Cloud:平滑实现IT应用云转型

2017-02-15 13:56:58   作者:   来源:CTI论坛   评论:0  点击:


  云计算是IT领域过去10年最热门的词汇,实现了IT资源的共享和服务按需提供,使得企业具备了低成本、敏捷的创新能力。云计算技术不仅仅改变了互联网产业,也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各行各业、各个企业的业务模式和运作模式,甚至竞争格局,云计算逐渐成为企业走向数字化的引擎。
  企业应用云化是必然方向,这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各个企业的共识。随着云计算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拥抱云、融入云。2016年华为全联接大会预测:“到2025年,所有企业都会用到云的技术和云的模式;过去10年只有20%的企业应用运行在云上,到2025年,85%以上的企业应用将部署在云上”。大多数企业都在探索应用云化解决方案,开始引入SaaS云应用或者基于云技术和云架构构建和部署IT应用。未来,企业应用的云化进程将越来越快,从非关键业务应用的云化逐步过渡到生产系统和关键业务应用的云化。
\
  传统应用平滑演进:企业云化的首要挑战
  过去20多年,企业的流程和运作模式大多都是基于“软件包驱动的业务变革PEBT”实现的,软件包固化了最佳实践以及特定的行业要求,大多数企业IT系统基本都是基于ERP、CRM和PDM等成熟软件包构建的。软件包承载了企业的关键业务交易活动和客户数据,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IT应用的“骨干”和重要信息资产。在华为公司内部,经过长期的投资和建设,以EBS、Siebel的PLM这3大软件包为核心构建了上百个IT应用,软件包在主干应用中占比超过80%。
  但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社交的兴起,企业IT用户要求应用能够具备实时、易用等特点,传统软件包在响应时间、性能和扩展性等方面的不足逐渐暴露出来;同时,传统软件包紧耦合的架构造成IT应用间集成关系非常复杂、功能难以共享,往往会导致应用“牵一发而动全身”。基于软件包进行应用实施和业务创新的周期较长,传统软件包应用在适应企业业务需求的灵活性和快速创新等方面,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此外,目前业界还没有出现能够提供成熟可靠、可大规模部署的云化软件包应用的新供应商,而传统主流软件包供应商的云化进展也非常缓慢,并未出现重大突破和进展。因此,企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内部的On Premises软件包应用升级为云化的应用,也找不到全新的云化方案进行替换,再加上企业多年积累下来的流程和数据,以及对成本问题的考虑,传统IT应用向云架构演进既没有“银弹”助推,也不可能随便就甩掉包袱、轻装上阵。
  那么,如何兼容和协同On Premises软件包应用和创新的Cloud应用,将是企业IT面临的一个长期挑战,企业在拥抱云、融入云的过程中首先要应对和解决3个问题:
  • 传统On Premises应用和创新应用的定位,未来在企业IT架构中扮演什么角色?
  • 如何更好地发挥传统On Premises软件包应用的价值?
  • 如何快速创建和部署创新的Cloud应用?
  On Premises+Cloud策略:企业IT应用云化基本原则
  企业IT一方面要不断利用IT技术助力业务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IT的一个重要使命是保障IT系统的稳定和连续运行,在创新的同时要兼顾稳定,保障核心业务不能中断或停止。
  因此,企业IT应用云化和架构升级将是一个长期且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现阶段看,坚持On Premises+Cloud策略会是一个既能保护现有投资和保障业务稳定,同时又可以平滑完成企业IT应用云转型一个较好的选择。在应用云化进程中,On Premises软件包仍将作为IT应用的主干保留下来并发挥重要作用。On Premises软件包和云化的Cloud应用将长期并存,在企业IT内部形成On Premises+Cloud混合IT架构。
  传统应用与云化应用:5方面实现兼容与协同发展
  制定分层、分级的IT应用策略
  2011年,Gartner发布了Pace-layered Application Strategy,根据支撑业务的标准化程度将IT应用划分为前、中、后3层,具体包括(参见下图):
\
  最下一层System of Record是后台主干应用,以On Premises软件包为主构建企业IT“主干”,通过标准功能支撑标准的业务流程和运作模式,以及满足特定的行业要求,比如ERP财经模块就集成了行业标准的会计准则。
  中间一层System of Differentiation是差异化应用,主要满足企业的特殊需求和构建差异化的企业竞争力,企业可以在软件包的基础上构建差异化IT应用。
  最上一层System of Innovation是前台创新应用,主要面向客户接入或新的高价值领域,为满足实时业务体验和用户对易用性的要求,利用云计算等IT技术构建创新的IT应用,以形成企业面向未来的竞争优势。
  这种前、中、后分层、分级的策略对IT应用架构演进有很好的启示,后台以On Premises软件包为主构建主干,支撑订单处理、供应和交付等核心流程和数据。其他业务如销售、客户服务和制造等可以单独部署差异化应用和创新的Cloud应用,构建企业差异化竞争力。未来,后台应用会基本保持稳定,差异化和创新的Cloud应用在企业IT内部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
  让On Premises回归本质,并实现功能服务化
  一方面,对On Premises软件包的使用要“扬长”,回归其本质,重点发挥其业务逻辑和数据逻辑的优势。在企业IT应用内部软件包被定位为后台,也就是System of Record,通过直接使用标准化软件包实现交易模型和主数据模型,保障企业业务流稳定。
  另一方面,对On Premises软件包的使用同时也要“避短”,由于企业IT内部沉淀了数百个应用,为避免相同功能和应用的重复开发,实现各个软件包功能共享,可通过应用架构解耦以及引入SOA服务化理念,将软件包的功能暴露出来并封装成一个个单独的服务。软件包通过封装和服务化后,可以实现面向业务服务全面开放,为前端构建差异化应用和创新应用(System of Innovation)提供丰富、多样和共享的业务功能服务,避免“重复造轮子”。
  构建承上启下的“中台”,实现On Premises软件包和云化应用的协同
  随着软件包功能服务化,以及云化的创新应用数量越来越多,企业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如何有效共享和使用分散在不同的IT系统中应用服务?如何实现前台应用和后台软件包快速对接?这时需要在前台创新应用和后台软件包应用之间,构建和引入一个强大的中台,管理和利用业务引用服务进行快速创新,以及实现前台和后台的快速对接。
  比如,过去如果要在第三方网站上开通一个网店,打通与后台应用的集成通常需要耗时3~6个月,而通过构建中台实现与后台软件包以及第三方进行标准化对接,开通一个网店仅需1~2个星期。同时,通过中台还可以固化业务规则,将例行化的订单处理和审批等业务操作通过“中台”自动履行,订单审批由过去人工处理的约2天缩短到了系统处理下的数秒级别,实现了业务流程自动化和快速交易处理。
  中台作为企业IT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前端业务敏捷和后端稳定的粘合剂和加速器,未来的IT应用架构会呈现“前台轻、中台强、后台稳”的特点。前台面向业务和业务对象,敏捷、快速地创新,以提升业务效率和用户体验;中台共享能力、业务服务和IT服务,并固化交易规则,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和快速交易处理;而后台则以软件包为主干,承载标准化的业务模型和主数据模型,保障业务稳定。
  应用向微服务架构演进,降低云转型难度
  过去,企业IT应用过于庞大,同时架构上紧耦合,不利于应用的快速构建和持续部署,这给应用云转型带来很大困难。近几年,Amazon、NetFlix等互联网公司采用微服务架构解决了应用的复杂性问题,他们开发的不再是一个巨大的单体应用,而是将一个大型的单体应用拆分成了多个较小的微服务,一个微服务一般只完成某个特定的功能,比如下单管理或客户管理等,多个相互关联的微服务实现应用的整体功能。
  单个微服务可以作为一个应用单独开发、部署和维护,不需要再考虑其他服务部署对其的影响。由此,微服务架构使得应用基于云技术和云架构进行持续构建和持续部署成为可能,大幅降低了应用云转型难度。
  云化的IaaS和PaaS作为基础,支撑应用云化
  应用云化,需要强大的技术平台进行支撑,云化应用要基于云化的IaaS和PaaS进行构建和部署。通过IaaS层的云化和服务化,能够缩短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的获取周期,并满足应用对IaaS资源的弹性扩展诉求。在企业内部,建立统一的PaaS平台并实现PaaS的云化和服务化,能够解决应用公共功能重复开发、多个应用不同的中间件和数据库,以及应用部署耗时和性能难以扩展等问题。企业IT面向业务和应用提供灵活和弹性的IaaS和PaaS服务,实现让业务部门更多地聚焦在业务创新上,不用再花时间考虑如何获取底层资源。
  企业IT应用走向云化是一个长期过程,企业IT通过制定分层、分级的应用策略,长期坚持On Premises+Cloud策略作为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On Premises软件包和云化应用各自的优势,这样将会平滑、稳健地实现企业IT应用的云转型。
  苏立清/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