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运营商的移动即时通信之争

2013-12-17 11:39:45   作者:吴鹏   来源:飞象网   评论:0  点击:


  移动即时通信产品的爆发---微信一马当先

  移动即时通信业务的发展,一直受到了来自移动网络能力和终端能力发展的驱动。自2009年以来,随着3G网络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即时通信产品产生的革命性的变迁---从PC到手机,从固定到移动。

  首先是网络能力方面的驱动。受到3G无线网络传输环境、技术能力等因素影响,我国庞大的手机用户市场规模成为有效推动移动即时通信发展的基础。截至到2013年10月,3G用户已达3.79亿,在整个移动手机用户的占比达到31.2%。

  其次,智能终端的普及带动了移动即时通信业务的发展。根据StrategyAnalytics的研究数据,2013年三季度,全球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51亿部,而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部就达到了1亿以上,同比增长率达到50%。伴随高速、低价智能机浪潮的到来,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大大增加。预计未来几年来将保持30%以上的增速。其中,ANDROID手机成为智能手机的主力。

  3G网络和智能终端的发展,刺激了中国移动IM业务的“井喷”式发展。目前市场上有数十种移动IM业务。然而,整个市场格局已由当初的“百花齐放”,发展到现在的“一马当先”的态势。

  微信成为市场的领先者。腾迅公司的微信用户已突破6个亿,活跃用户达到2.79亿,在整个市场占有支配性领导地位。

  与2011年主要由小型企业做移动IM不同,微信的发展也带动了其它互联网大佬进入了这个市场,这个市场的竞争已经发展成为了大象之间的战斗。其中,阿里推出了“来往”与微信竞争,360、网易、新浪也分别推出了类似的产品。

  飞信、易信、沃友,运营商的“黯然销魂掌”

  在移动即时通信业务爆发时刻,三大运营商实际上都是踏准了市场的节奏。但与“微信”的爆发式增长相比,其实际成果恐怕只能是“黯然神伤”。

  飞信一直是中国移动最具互联网特色的产品,其期望能够凭借移动通信资源优势,整合移动网与互联网的优势资源、技术平台及服务模式而提供综合通信服务,并力争成为以综合通信为核心的个人手机第一桌面。然而,在投入数十亿后,其用户数突破4个亿,活跃用户突破1个亿,但却没有得到移动即时通信这张“船票”。为此,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投入4亿元对飞信业务进行重构和发展,以应对移动互联IM的竞争。

  翼聊是中国电信推出的移动即时通信产品。然而,在经过两年发展后,“翼聊”变“易信”,产品没有了,团队都进了中国电信和网易公司合资成立的专门公司。在原有的 “翼聊”基础上,投入2个多亿推出了全新的移动即时通信产品---“易信”。目前,其对外宣布用户规模已经突破5千万,并希望年底能达到1亿的用户,为此,中国电信对易信用户提供了全面的流量免费等资源投入,而业界对其发展前景却大多不看好。

  “沃友”是运营商最早推出的移动即时通信产品。其于2011年8月推出时,初期的产品功能与微信等互联网产品相当,并结合了运营商的短信等特色功能。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市场推广和持续的产品演进,沃友的活跃用户大幅流失,业务目前处于萎缩、维系的状况。

  总体来看,运营商和腾讯等公司基本上同期推出了移动即时通信产品,挟网络、用户等资源优势,但三者的市场地位、用户接受程度均远落后于微信,令众多运营商内部人士“黯然神伤”,也引发“运营商要不要做移动即时通信”的讨论。总的来看,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

  运营商没有明确的移动IM发展战略,对为什么要发展移动IM的战略、方法等认识不明确、不坚定,从而导致资源整合不到位,在“自营”、“合作”、“放弃”之间来回摇摆,这自然影响了业务本身的发展。

  运营商缺乏开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人才。运营商擅长的是电信业务运营,缺乏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所必要的产品、设计、技术、研发、运营人才,业务的发展主要采取外包的方式,自然无法跟上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节奏。

  运营商缺乏开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机制和管理体制,资源投入有限。运营商的管理体制追求稳定,讲究资本回报率,导致其在移动IM业务发展上自然无法采用互联网的“试错”做法,也无法不考虑资本回报而进行大规模的资源投入。同时,其管理体制亦不适应互联网业务的需要。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