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基于IPv6的新一代应急联动系统

2008-12-26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新一代应急联动系统的需求
  现有的应急联动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内部强耦合的分布式复杂智能系统。要使这样一个系统协调有序地运行,必须建立高效的通信网络系统,以实现系统内部繁重而紧密的通信联系。应急联动系统不仅涉及到大量的交通、安全、消防等监控设备、以及各类人员通信终端和和车辆设备等,另外,还涉及到各种政府部门、交管部门、公安部门、公交调度部门等。这些通信实体涉及的信息点众多,类型复杂。而现有的应急联动系统大多是基于专网和各自独立的IPv4 Intranet方式构成,通常使用各自使用的内部地址,通过NAT转换实现互联,因而难以实现信息点之间高效地端到端通信。
  另外,传统的IPv4网络只能提供“尽力而为”的传输服务,而应急联动系统经常需要在网络上快速传输大量实时数据,尤其是多媒体数据,这些需求对数据传输的吞吐率、帧间传输时延、误码率均提出较高的QoS要求,是IPv4网络难以承受的。而IPv6网的三层交换普遍支持区分服务,可以对各类不同信息划分不同类型和优先级,借助Diffserv协议和流式交换降低时延敏感信包在路由器上的交换延迟,提高端到端的传输服务质量。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急联动系统中将越来越多的增加各类车辆、手持设备、移动监控设备等移动节点,这些通过无线和移动网络的信息对于基于IPv4的网络是难以实现的。
  上述端到端的特点、多媒体信息的需求、以及移动的特点都使得基于IPv4的网络协议难以满足新一代应急联动系统的要求,而与此同时,IPv6其本身的特点正好满足了上述需求,IPv6针对IPv4的缺点不是简单的升级,而是具有全新技术性能和应用概念的新设计。
  基于IPv6的新一代应急联动系统是由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应急联动单位/部门和灾害现场的移动指挥中心组成。应急联动中心与各联动单位/部门之间通过自主研发的通信平台相连,通过自主研发的异构数据的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各应急联动单位/部门间异构系统的应用集成与流程整合。应急联动中心将涉及语音、数据和视频处理。应急联动单位/部门仅涉及数据的处理。应急联动单位/部门将涉及公安、交通、消防、卫生等主要单位/部门,灾害现场的数据、语音和视频信息通过CNGI试验网传送到应急联动中心,来保证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和灾害现场之间的通信。
  实现现场环境监测、分析和预警
  作为沟通客观物理世界和主观感知世界的载体与桥梁,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信息获取领域的一场技术革命,其最大优势在于能够通过一组大冗余、低成本、简单高效传感器的协同工作,可以更直接、更精确的方式近距离地对环境信息进行全面监测,进而实现对某一复杂环境或事件的精确信息感知能力。无线传感器这种自组网的能力使其与传统网络相比,具有高可靠性、高抗毁性、随需而设、即设即用等特点,尤其适合无法部署固定线路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场合,比如高速公路化学品泄漏、河流污染、矿山安全、地铁、广场等人群密集区域的火险及地震等突发灾难事件需要网络快速、灵活快速部署的场合。





  近年来突发事件频繁,各级政府和相关行业部门都已将建设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提上了议事日程,这也为该项目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随着 CNGI的建设步伐,基于CNGI的应急联动系统的建设也将从实验室走出,各地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将逐步基于IPv6网络进行建设,总的来说市场前景和应用前景是广阔的。

  探索基于IPv6的新一代应急联动系统,将不仅有助于改进政府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而且有助于带动国际国家标准的制定,进而带动民族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加强我国在应急联动国际领域的标准权和引导力。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