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浅谈呼叫中心的人员招聘管理

2009-08-11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对于呼叫中心的管理者来说,每天除了KPI指标之外,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最多,也最头疼的莫过于人员的管理了。以下的这个报告也验证了这一点:Callcentres.net发布的《2008年度亚洲呼叫中心产业基准报告》中指出,中国呼叫中心的管理者认为,2008年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是人力资源管理(94%),而这样的情形在09年会得以持续。



  经常有客服中心的管理人员跟我说,在人员招聘的时候,经常会碰到来二次面试的员工,或者原先离职的员工,但是不知道原先因为何种原因没有录取或者员工离职了。

  事实上,成长期员工的管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呼叫中心在现场作业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标准化程度很高,服务质量、员工的遵时度等等,我们都有系列的标准衡量尺度,可以认为在平行的行业评价中,呼叫中心俨然可以成为效率最高、最为标准化的行业。那么,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我们完全可以引入系统化的操作模式。员工进入试用期,开始进行培训以后,建议就要建立培训记录卡(或通过管理系统的相应功能来实现)。有了这个记录卡,公司就可以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的记录和规划—每一次的培训都有内容和评估的记录,根据员工的培训项目和成绩结合主管的整体评价,相关管理者很容易得出员工优缺点和发展方向,可以为员工指出一个努力方向,而有了目标的员工才会对公司有认同感,有持续工作的动力。

  同样,员工的历史绩效,也可以用相同的方式来操作。管理人员营造的KPI管理体系,是想试图建立公开、公平的考核机制,这个考核是不以惩罚为目的的,而是以提升为目的。所以,我们有必要采用一些预警手段,及时探知员工的绩效波动,这里可以借用制造业盛行的戴明的质量管理法的一些思路,或者用经验的方法。

  我一直强调呼叫中心的人本管理理念,这个观点对成长期的员工的管理,当然更加首当其冲。我们的很多管理措施,比如企业文化、比如心理治疗、比如员工小休Bar,都是这个系统工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我想说的是,在员工的晋升考评中,我完全可以引入已经记录的绩效和培训等成绩,确定公开的职位规范和入职要求,搭建一些可见的公式来改变经验管理的做法。其他的做法还有很多,总体上来说,我认为将呼叫中心的优势资源优先开放给优秀的员工,用于引导正面的管理文化,非常有效。要知道,大部分员工的离职发生在入职1年到一年2个月之间。而这时候对于公司来说本来刚好是员工最好用,产出效益最高的时候。这样的员工的离职对于公司来说,损失可能是双倍的。

  当然随着员工工龄的增长,阅历以及和外部机会的接触,可能在适当的时候,有些员工会选择离开,这是很正常的,保持一定的流动率,可以保持公司的源源不断新鲜血液的注入,维持公司的健康活力。

  本期我们从“根本管理、源头规划、过程管理”三个方面表达了人员招聘及管理的一些思路,相信随着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精彩人本管理思想,将会呈现出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客户世界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