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 > 文章精选 >
 首页 > 资讯 > 文章精选 >

IBM 陈黎明服贸会演讲:后疫情时代,智慧企业转型之路

2020-09-09 09:58:30   作者:   来源:CTI论坛   评论:0  点击:


  9月 7日,IBM 大中华区集团董事长陈黎明参加 2020服贸会“中国智能产业论坛”并发表演讲,全文如下:
  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如果你还从来没有经历过什么是“闪亮登场”的话,今天就敬请各位当场体验一下。新冠来了,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我的发型。不过我可以跟大家保证的是,台上的这位和照片上的是同一个人。
  数字化重塑
  正如主持人开场时所介绍的,病毒改变了整个世界,它改变了我们工作、生活、交流、学习的方式,对这个世界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在这个新常态下,一些企业活下来了,一些企业轰然倒下,更多的企业在苦苦挣扎,尤其一些中小企业状况相当困难。
  根据工信部的统计,今年 1-6月份疫情期间,数字化核心企业例如互联网、软件、电信等都有不俗的增长,其中互联网更是增长了 14.1%。相反,很多的传统行业比如机械、汽车、家具、和家电都呈下降的趋势,有的行业下降更是高达 20%。虽然这并不是完全对等的对比,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第二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长达到了 3.2%,相对于第一季度的 6.8% 负增长,环比高达 11.5%!二季度中国经济快速反弹,除了经济其他领域的因素,如出口的恢复、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等因素之外,高新技术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网上实物商品销售等更是功不可没。
  网上实物商品销售同比增长超过了 11%。现在许多农户直接对接城市消费者,从田间地头直接配送到大众餐桌,不仅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也避免了许多的中间环节。
  很多研究表明,引领数字化的企业业绩也往往超越那些在数字化技术面前裹足不前的企业。这在疫情之下依然如此。作为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一项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利用数字化重塑,提升企业面对黑天鹅事件的韧性和市场竞争力。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65% 企业领导人认为在未来的企业竞争中,重心会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体验为中心”转移,打造全方位的体验为终极目标;并以平台为战略,与客户、合作伙伴、甚至竞争对手共同构建生态系统;在运营层面上,智慧企业以数据为驱动、以指数级技术为引领,用智能的工作流实现卓越运营、推动业务创新。
  全方位体验
  首先来谈一下全面体验。
  过去我们讲体验往往强调的是客户体验,但是客户的体验同企业员工以及企业本身是一个共生的生态体系。
  前一段时间,我在网上订了一个蛋糕,蛋糕店立马来短信确认,并且告诉我蛋糕几点几分抵达我家、蛋糕是如何在运送过程中保持低温的、送货员是谁、他的手机号、今早体温多少、确认过去 14天他没有离开过北京,收到蛋糕后如果不立马食用该如何保存等等。送货员抵达将蛋糕交付的同时,也交代清楚。这仅仅是个作坊啊!它所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蛋糕,更重要的是客户体验,是员工的体验,也是企业的体验。下一次我要买蛋糕的话,你知道我会买谁的蛋糕!
  只有全方位地打造客户忠诚度、员工的敬业度以及生态系统的信任度,才能形成企业独特的品牌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愿景和战略,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开创性平台
  今天数字化平台可以说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自动驾驶、工厂自动化,小到微信支付、阿里支付宝,以及抗疫中所发挥作用的健康宝等等。平台战略并非只有那些大型企业专属。大中小企业都能够在平台经济中找到自身的位置。
  作为小企业,他们往往受企业资金的压力,面对技能的短缺,没有经济规模,建立自己完整的 IT 平台是不切实际的。但是这类企业完全可以利用云服务的按用支付的特征(pay-as-you-go),免去初始投资,以很小的费用就可以通过云服务灵活地解决计算力、存储、带宽等能力,使用上最新的相应平台和软件的服务。
  对于中等规模企业来说,云服务也是最佳选择。一些中等企业已经投资建立了自己的 IT 平台,可能包含了几个甚至更多的模块,他们也可能已经有了几个云服务的提供商。由于传统的 IT 架构,模块间的鸿沟纵横,数据无法在可控的前提下有效地流动,数据潜力难以挖掘,数据价值无法体现,也不能为企业带来任何的洞察。这些 IT 系统的整合往往是企业一个头痛的问题。而混合多云平台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化解这些矛盾,使得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根据需要可靠、安全地流动,使企业充分挖掘利用数据资源,将 IT 管理的负担从企业管理者的肩上卸载下来,通过云服务的形式使用到最先进的硬件软件服务。而企业自身专注于它们擅长的行业工作,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他们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打造了自己的 IT 基础设施,云化并非是要将现有的基础设施推倒重来。他们应当考虑将那些非核心、不是那么敏感的数据或服务放到云端,而依然将核心的、敏感的信息置入自己的核心系统,采用基础设施、私有云加公有云的混合多云模式。
  另外,外包服务也是可以考虑的一个选项。IT 服务外包在欧美都有二、三十年以上的历史,而在我国还是步履蹒跚阶段。或许当竞争达到一定的强度时,外包在我国也会形成一个趋势。IBM 更是早在 1989年就开启了 IT 管理外包业务。当时,IBM 帮助伊士曼柯达公司设计、建设和实施了该公司的数据中心,这被认为是 IT 外包模式的最早范例。IT 外包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专注核心、获取技能、增强灵活、快速响应,以及降低投资。
  总之,企业应当建立合适的平台战略,愿景得当,量体裁衣,避免好大喜功,好高骛远;应当采用敏捷的方式,快试、快调,甚至快废,当然还要快立;要利用平台构建更多的先进技术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创新驱动。
  智能工作流
  智能工作流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基础、最关键、最核心的竞争力,帮助企业实现卓越运营,驱动业务创新。我们将它定义为“将海量数据、指数级技术、数字化专业技能融入端到端的业务流程中,以满足更好的客户期望,创造更大的业务价值”。
  今天我其实也带来了我们跟近三百家企业,商学院和媒体共创的白皮书,《共创共赢,聚智前行——中国智慧企业转型升级蓝图》(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可阅读下载该报告),它是讲如何通过中国智慧企业转型升级蓝图,一步一步成为智慧企业。
  智能工作流应分三个层次,层层递进
  层次一:
  智能自动化: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使用机器人去进行部分重复性的工作,比如票据录入、校验、报销等;
  层次二:
  智能流程再造:智能技术辅助人获得实时洞察。机器从模式和趋势中学习,根据规则,将流程中审批决策环节需要的信息和判断依据推送到决策者面前,便于决策者进行综合判断,理性决策,提高决策层质量和速度。
  1.   层次三:
  驱动创新转型:智能工作流成为新业务模式的灵感来源。通过即时的和预测性的优化,就能够实现真正的业务突破。
  智能工作流的内涵
  1. 智能工作流不是隶属一个职能内的独立的流程(process),而是打破职能边界、甚至企业、行业边界的连接前端到后端的工作流 (workflow)。
  2. 智能工作流不止于流程优化改进,而更要满足更好的客户期望和创造更大的业务价值。
  3. 智能工作流不是记录和传递数据的信息化系统(如 ERP、CRM 等),而是挖掘数据价值的智能化系统。
  4. 智能工作流不止于采用简单自动化的技术代替人的重复工作(RPA),提升效率,而是应用智能自动化的技术辅助人的复杂决策,提升效能。
  5. 智能工作流不是事后分析数据的延后静态系统(如 BI 系统和仪表盘),而是事前分析数据的实时动态系统。是高度复杂的感知和响应系统,从环境中提取信息,确定适当的响应,在适当的时间,向适当的人员及其他工作流发送信号和反馈。
  6. 智能工作流不是传统流程再造(BPR),由人决定哪个流程可以再造, 并且由原来的人和信息化系统共同执行流程,而是认知流程再造(CPR),由数据决定哪个流程可以再造,并且由掌握数字化技能的人和智能化技术共同执行流程。
  7. 智能工作流不是靠传统的 IT 系统去固化的流程,而是靠现代的混合云架构去动态变化、并开放敏捷灵活地扩展的系统。
  8. 智能工作流不是按照流程规则、线性的工作方式,而是更加有自主权、迭代的工作方式。
  数字化重塑的案例
  数字化技术不仅仅适用于类似像滴滴、美团、京东、阿里、腾讯这类既是行业龙头又是 IT 行业的企业,各类企业都可以拥抱数字化,使行业如虎添翼。
  五粮液是一家传统的白酒企业,在 IBM 的帮助下,开启了数字化转型,2019年企业实现 25.2% 的高速增长,超额完成既定目标。
  福耀玻璃是国内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企业,2017年开始就通过 IBM 的云平台,实现了端到端的流程支撑,实现了智能制造转型。汽车行业产业链非常长,一辆汽车设计的零部件多到上万,供应商也都是数以千计。供应商之间的衔接复杂且漫长,协同研发更是数以年计。在 IBM 的帮助下,我们成功地将他们的研发设计周期从两年缩短至 6个月,甚至短至 2个月,同时也降低了 50% 的人力成本。
  民生银行与 IBM 合作,开启了数字化人力资源转型之旅,并构建了人才全面评价的平台。民生银行设计了全行统一的人才评价体系(民生 DNA),包含 115项特征。统一的人才评价体系为人才的全生命周期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指引,包括:人才招聘、培养、配置、选拔等,刻画出民生的人才特征,分析人才的能力状况,并指导未来的发展。结合对能力差距的分析,民生银行将开展各个层面的人才发展项目来关闭差距。在全新的数字化人力资源体系“人力盒子”中,经理和员工都能够清晰地看到团队或自身现有的和历史的能力水平,对能力状况做全面的分析。
  数字化的商业
  中国已经进入到了数字化的生活方式。很多人口袋里已经不再带现金了,一部手机可以解决几乎所有的支付,我们也习惯于从网上订购各类商品,能够手机操作的家居内容也越来越多。这让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中国在企业数字化方面已经傲视全球。
  事实上,这仅仅是一种错觉,至少我们在一些领域是落后于世界的。
  美国企业的云化率达到了 85%,欧洲也达到了 70%。中国企业云化率还不到 40%,即使是这 40% 中,从业务量上来看主要产生于互联网公司,而实体经济、传统行业和中小企业的上云率就乏善可陈了。中国的 GDP 已经达到美国的 66%,而我们的云服务市场仅仅是美国的 8%,从另一个方面也印证了我们的云服务规模和经济规模并不匹配。
  是差距自然就是机遇。这为数字化转型技术和服务商提供了机遇。技术加行业才能如鱼得水。同时,这也为企业拥抱技术、迎头赶上、创造差异提供了机遇。
  随着技术的进步,商业模式的变换,监管的力度和要求越来越高,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将笼统的数字化转型概念落实到实践中,始终都是企业领导者所关心的话题。企业可以打造全方位的客户体验,数字化平台和业务平台,以及智能工作流,这样很多先进的科技可以应用到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各种场景中去。
  《哈佛商业评论》2019年 3月刊文提到数字化转型的风险是企业首席执行官和高管首要关心的问题,70% 的数字化转型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的调研发现,有 50% 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在后疫情时代,组织转型中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希望往平台模式转型,但不知如何着手。在此打一个植入式的广告,IBM 可以帮助我们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提供咨询服务,显着提升成功率,这一点很重要,刚才也有嘉宾提到了,IBM 在这方面有很多年的积累,希望通过 IBM 的参与,可以帮助我们的企业提升竞争力。
  IBM 自 1934年就进入到中国市场,改革开放后,更是深耕于中国市场 40余年。作为中国业务咨询和技术服务市场的领军企业,我们竭诚与企业一同实现中国数字化重塑的目标,共同打造世界级的智慧企业。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CTI论坛无关。CTI论坛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专题

CTI论坛会员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