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 > 文章精选 >
 首页 > 资讯 > 文章精选 >

医院的“数据中心”,究竟应该怎么建?

2021-01-20 10:42:31   作者:   来源:CTI论坛   评论:0  点击:


  医院的数据中心主要包括面向电子病历和面向分析的“数据中心”。两大数据中心的互动,可以持续改进数据质量和数据分析质量,进而提升信息化水平。
  在2020医院信息化集成平台建设网络研讨会上,解放军总医院医疗大数据中心主任薛万国以《智慧医院的“数据中心”建设》为主题发表了演讲。以下为整理后的精彩演讲内容:
  2018年,国家卫健委出台了《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在标准中,给信息化分为了22个大类,78个方面,266项要求。这些要求,覆盖了医院中医疗、服务、管理的方方面面。
 
  2019年,国家卫健委又提出了智慧医院及《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明确了智慧医院中,包含的智慧医疗、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三个方面。
  其中的智慧体现在三个方面的特征:泛在、共享、智能。
  第一个方面是泛在,也就是无所不在,形形色色的应用。第二个特征是共享,是在形形色色的应用之间,能够共享数据,实现互联互通。第三个特征是智能化,也就是信息化产品的功能要能实现智能化。
  这三个特点归结到一点,那就是数据的核心作用。
  “数据中心”为何要打上引号,是因为它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的含义和作用。我这里指的“数据中心”,不是作为IT基础设施的物理“数据中心”,而是在医院业务信息化基础上,提供数据整合与支撑数据应用的“数据”中心。
  这样的数据中心,可以汇集各类医疗业务数据,并提供应用支持,但它拥有两种不同的语境和定位。一个是面向电子病历的数据中心,有时候我们称其为CDR,主要是面向临床业务。另一个是数据分析利用的数据中心,这类主要是面向科研和管理为主。
  从整体上看,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活动可以划分为三大块,分别是业务信息系统建设、集成、数据分析利用。在这三大板块里,数据中心位于一个非常基础的地位,每一个板块都与它有很深的关联。
  随着医院需求的不断变化,如何保持数据中心的稳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Gartner按照变化节奏的分层应用策略,主要针对企业应用分为三大层:记录系统、差异化系统和创新化系统。
  其中记录系统层,主要采用模块化设计,实现核心事务处理和关键数据,生命周期通常在10年以上。差异化系统,通常采用面向服务设计,各个企业之间结合自己的系统,有一些针对性的特色应用,生命周期为1-3年。而创新化应用采用消费级技术,比如APP等,完全按照新的需求去适应应用,生命周期较短,通常在12个月以内。
  映射到医院内,主要有三类需求变化:
  1. 便民要求下的服务形态;
  2. 政策驱动下的管理变革;
  3. 新技术催生的功能形态。
  不变的需求,包含两方面:
  1. 病历记录的框架与内容;
  2. 诊疗的基本过程。
  由于基本的内容不变,医院的数据中心可以建立不变的需求基础上,保持稳定性。
  其主要作用是支撑日常的医疗业务活动,同时兼顾一些常规报表的管理和应用。它的特征是通过系统集成形成,并且以个体为中心,数据要求是实时的、长期的、稳定的。如长期性,意味着要能够把患者的历史上各次就诊数据都包容进来,进行长期管理。稳定则意味着数据中心不能经常变,因为一旦变化,上面的信息系统也得发生改变。
  医院已经建立了CDR,是否还有必要面向分析,再建立一个数据中心。主要考虑三点,首先面向分析的数据中心和CDR的数据内容存在差异。比如CDR中可能并没有包含随访数据或者基因数据。第二点,是在做数据分析时,面向分析的数据中心与常规的统计工作模式不同。常规的工作统计往往是已经形成规范的程序自动生成,但数据分析往往是个案随机的研究,需要对数据进行大规模的处理。第三点是,两者采取的技术形态不同。CDR可能采用传统的技术,而在面向分析时由于数据量比较大,操作的数据内容较多,可能会采用一些特殊的技术,比如并行处理、分布式处理等。这些原因决定了面向分析数据中心的建设必要性。
  面向分析数据中心的作用,包括支撑面向临床的研究、医院管理、智能产品开发的数据深度分析挖掘等。其特征是通过ETL形成,以群体为中心,大批量非常规即席分析,并且数据要求的实时性不强。
  CDR的两种模式
  目前,CDR通常拥有两种构建模式,一种是内置模式,一种是外置模式。
  
  内置模式,指的是CDR与电子病历一体化紧耦合设计,医护工作站可以直接操作CDR数据,不用经过接口。而外置模式中,CDR为第三方厂商提供,通过松耦合的方式与电子病历集成,其医护工作站通过浏览器访问CDR。
  这两种模式分别有不同的特点,内置式CDR与电子病历医护工作站数据一体,一致性和实时性更好。并且由于其直接操作CDR数据,所以融合性好,便于数据驱动和智能化功能的实现。比如化验的危急值,马上就可以触发报警。另外,内置式CDR由于拥有较为完善的电子病历整体设计,所以老的遗留系统可能不适用。
  外挂式CDR与电子病历工作站数据可能存在重叠,比如医嘱数据存在医护工作站里,CDR中也有这些数据。所以,这类CDR通常需要进行数据同步。其次,外挂式CDR需要通过第三方浏览器调阅或者接口调用CDR数据,因此融合性欠佳,智能化功能受限。但其好处在于适用于不完备的遗留系统。
  总体而言,内置式CDR模式是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首选,对于不完备的遗留系统,可以通过外挂第三方的CDR方式进行弥补。
  CDR该如何建设?
  CDR建设,首先是数据模型设计。是以患者就诊活动为中心,目标是完整覆盖所有就诊记录,由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相结合。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 CDA标准文档格式适合交换,但并不适用于OLTP和智能化应用。
  2. 并不一定需要先建CDR才能建集成平台。因为CDR与集成有关,但集成与集成平台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联,也可以通过数据接口等方式实现。
  3. 数据的长期管理需要得到重视。因为要想覆盖患者的整个生命周期,要把患者历次的就诊记录(包括门诊住院)贯穿在一起,从而实现长期管理。
  4. 对于非结构化记录,比如心电图报告等,在存储时,要以“人”可读为基本需求。
  CDR如何满足多元化的数据服务需求?
  一类是同构型应用,比如医生工作站和CDR一体化设计,可以直接访问数据。但是还有大量的第三方应用,比如需要解读化验数据,要和CDR对接,可以在CDR的基础上,在中间层启用Web Services服务。通过这种服务,获得患者的化验项目和生命体征等信息。还有一类异构型的应用,只是为了看,这种呈现式的数据应用,通过数据浏览服务呈现数据,如360视图等。对于对外部共享应用而言,比如区域信息化需要用到共享数据,这种情况可以在CDA的基础上,内部格式提供标准化转化服务,从而把标准化格式共享出去。
 
  智慧医院的智慧服务非常多,且很多是第三方应用。应用在访问数据时,会面临异构结构,同时存在数据安全问题。这种情况下,CDR可以提供一些标准化的核心服务,以下图为例,针对不同的挂号途径,提供统一的挂号服务,不管是APP还是自助挂号,都不用直接操作数据,而是调用服务。同理,医嘱、缴费也可以采用调用服务的方式。从而让外来系统不用直接操作CDR数据库。
  数据分析中心的数据资源架构
  通常,数据分析研究有两个路径,一种是原始数据——研究数据库——特征库,如单病种数据库。另一种是原始数据——特征库。其中,原始数据资源库是整合后的原始数据,无特定研究目标。研究数据库是围绕研究目标,预先构建加工数据库。问题特征库是围绕具体的研究问题,处理生成可直接分析特征。
  
  那么,原始数据是否能一次预处理到位?
  由于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还存在局限性,所以在针对具体问题研究之前,难以做到一次性“治理”到位。所以,上图中右边这条路径方法要更合适一些。
  数据中心的技术选择
  数据中心的技术选择,需要针对医院数据资源与分析特点,选择适宜的技术。通常医院在数据整合后,需要进行数据检索,即采用列数据库(结构化数据)和文本分布式索引(病历文本)。而对于数据处理和分析,通常采用传统的关系数据库。
  数据在数据库中,可以有多种存在形态和不同的副本,且不用担心数据一致性问题。数据平台则是混合式体系,包括多样化的数据管理技术,以及多元化的数据处理分析工具,如Sdss、R语言等。因此不存在一体化平台,Hadoop也并非必选项。
  数据分析的整体构成:
 
  数据分析的中心的人才团队构成:
  
  图片两大数据中心的互动,可以持续改进数据质量和数据分析质量,进而提升信息化水平。如图所示,业务数据中心抽取原始数据后,装载到数据分析中心里, 围绕特定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建模,可以形成智能化模型,如疾病风险预测、不良事件预警等。通过数据分析中心,可以发现数据中的质量问题,进而反馈到业务系统中,从而帮助改进业务系统,提高数据质量。
  另外,建立的模型,恰恰是智慧医院智慧服务中所需要的功能基础,在建立模型库之后,通过提供接口的形式,嵌入到业务系统中,进而用数据分析成果提升医院业务的智能化水平。两大数据中心,是互动和互相完善的过程。来源:医有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CTI论坛无关。CTI论坛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相关热词搜索: 智慧医疗

上一篇:面向新常态的移动管理解决方案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阅读:

专题

CTI论坛会员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