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电信业真的开放了?

2012-07-11 13:49:05   作者:   来源:新华网   评论:0  点击:


  工业和信息化部6月底发布 《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由此,民间资本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被国企垄断的电信业吗?

   电信业真的开放了?

   电信业在 “垄断市场,恶性竞争”的指责声中,终于迈出关键性的一步,一个“开放的电信业”正款款走来。

   “《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的出台主要有两大背景,一是落实‘新36条’,二是为趋冷的经济添点柴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马骏对本报记者表示,《实施意见》总体上是积极的,表明了主管部门支持民间资本参与电信投资的态度。如果有关部门落实该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电信基础设施投资,特别是宽带网络的投资,对于加快中国的信息化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早在1984年,英国政府便对英国电信实行民营化改造,向公众出售股权。现在,英国电信的开放股权占比98%,已完全成为一家民营资本控股的公司。德国电信也从1996年起经过三次国有股减持和一次换股,使国有股比例下降到43%。国外的经验从侧面说明电信市场的发展需要民营资本的参与。

  “由于过度竞争,特别是不计成本的价格战,人们对当前的电信市场产生了一种错误的判断,总认为它是‘红海’市场,其实不然。”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认为,目前中国电信市场的发展空间是足够大的,中西部一些省份的电信市场还属于非饱和状态,还有一些一线、二线城市的宽带和移动业务市场也没有完全饱和。而且,随着新技术的融合发展,新型的电信业务种类层出不穷。

   记者了解到,我国电信业资本的构成比例是:国有资本2122.02亿美元,公众资本(包括民资、外资等)2254.91亿美元,占比情况分别为48%和52%,民资所占的比例已相当可观。不仅如此,据工信部统计,在目前我国持运营牌照的2.2万多家增值电信企业中,95%以上是民营资本。如果把这部分民资考虑在内,我国电信业的公众资本占比会更高。

  从上述数据看,电信领域好像并不存在民营资本进入难的问题,但问题的实质在于,民营资本只能在电信增值业务领域耕耘,投资大,收益小。真正想进入的网络设施和基础电信业务等核心领域,却是门槛颇多。

  按照2009年工信部出台的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经营基础电信业务的公司国有股权不得少于51%,这一规定意味着外资及民营资本难以控股经营基础电信业务。

  此外,资金门槛也很高。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经营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在全国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经营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即使解决了资金问题,民营资本进入电信领域后,在三家国营电信巨头面前也不过是只小蚂蚁,根本无法公开竞争。

  对于该《实施意见》,马骏认为,主要是原则性意见,其实际效果还要看实施细则。民间资本投资电信业有两大障碍,一是行政许可,二是互联互通。政府有关部门不仅要放松行政许可,还要为新进入者解决互联互通创造条件。

   “到目前为止,电信业还没有进行过大的体制改革,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创新不利。所以,在经济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政策方面不能说没有进步,但比较迟缓。”工信部电信经济委员会副理事长陈小洪对本报记者表示,《实施意见》对民营资本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但在落实过程中,还需要国家拿出有诚意的、易操作的细则。

  电信再度开放 民企触手难及

  “自从2010年拿到《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之后,公司开展业务更规范,更广阔。我们做的公益性业务比较多,主要从2011年开始展开。”作为“新36条”的受益者,台州市逸文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进入增值电信业务领域,对公司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两年间,利润增长翻了一番。

   记者了解到,逸文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浙江省首家取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民营企业,办理经营范围变更后,业务种类为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主要通过信息采集、开发、处理和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固定网、移动网或因特网等公众通信网络,直接向终端用户提供语音信息服务(声讯服务)或在线信息和数据检索等信息服务的业务。

   虽然,在获得许可证之后,逸文网络的业务更加开放,但是问题也接踵而至,资金就是其最大的障碍。其次,由于是地方性企业,公司只把重点领域定位在生活消费信息方面,并无开拓业务的想法,该负责人认为,“把自己的一块业务做好,市场就很大了,就已经很出色了。”

   相对于逸文这些早期进入电信业的企业,一些小企业仍迈不开进入电信业的脚步。

   “我们公司只是基于运营商做一些增值服务,借用运营商的通道给用户提供信息,比如手机报等。大部分民营企业都在内容和推广渠道上做功课。这项政策可以给予我们这种小企业的东西很少。”一位从业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在电信领域,企业需要做一些创新才能融合进去,和国有电信企业抢业务是不现实的。资本大的企业肯定愿意去尝试和参与一些新东西,但是还有一个环顾的阶段,要先观察,寻找一个合适的契机进入,肯定不会拿钱乱砸的。

  北京全世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鸿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公司太小,还没有实力进行电信接入,资质不够。在北京,如果没有很大的实力,是很难做的。现在只是给客户提供北京电信或网通的IP电话的增值接入,还有宽带专线接入,这些简单的业务只要有资源就可以实现。

   刘鸿强调,公司也曾经关注过电信业开放投资的相关政策,但是感觉门槛太高,相距太远,不具备进行尝试的资源。比如,“在北京的宽带领域,我们没有实力去参与,基本就是垄断,楼宇大厦建成后,大家就知道应该用电信还是联通,根本无法撼动。”

   不难看出,我国民间资本在进入国有企业长期垄断的领域时,经常会遇到“玻璃门”和“弹簧门”,要么是前景很好,却阻碍多多,难以真正进入,要么是刚把身子挪进去一些,又因种种原因被挤出来。这不仅伤害到民间资本的信心,也对产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据记者了解,民间资本对于进入电信领域也存在一种矛盾心态。有实力的、有大量资金的民间资本并不愿意进入。现在的电信行业已经相对成熟的,大部分的客户被几大运营商垄断控制,所以,新的民间资本想要从增量市场分羹的话,进入成本非常高。电信领域属于一个自然垄断行业,投资门槛是几十亿或者上百亿级别。如果以参股的方式进入,则不一定能够获得比较充分的股权,只能参与一些股权、参与资本的分红,但是没有办法参与运营的决策参考。而且,民营企业进入一块新业务中,面临的法律风险和市场风险以及行政干预的风险就比较大。民营企业进入电信业最好的策略就是进行新业务的拓展,前提是要获得基础业务。从管理层角度来说,开放基础业务的参股权,是可喜的一步。企业获得一定的话语权后,再来拓展新业务,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或者路径。(记者 焦丽莎)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