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综述:五大力量能否拉动MMS大车

2002-10-16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如果说,未来5年全球将有700亿美元的MMS市场,只是给电信运营商、设备提供商描绘了一块令人垂涎的蛋糕的话,那么它现在还只是一块开胃的甜点。目前,制约MMS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消费者的信心。消费者首先关心的是所谓多媒体短信(MMS)到底有什么魅力。对于这一点,无论是中国移动还是同样计划在年内推出MMS的中国联通都表示了相当的信心,多媒体短信服务最大特色就是支持包括图像、音频、视频、数据及文本等形式的多媒体信息,可以实现语音、互联网浏览、电子邮件、会议电视等高速数据通信。MMS的另一特色是手机与摄像头的结合,用户使用带摄像头的MMS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拍照,并将照片保存到手机作为屏幕或屏保,也可以发送给亲朋好友。

  从中国移动制定的三种方式而言,拥有GPRS手机当然是最方便使用MMS业务了。但是就目前GPRS手机的拥有量而言,很难取得什么大的进展。而第二种和第三种方式明显显得复杂和烦琐。SMS之所以能够快速增长,关键点就是方便易用。如果还要借助互联网来收发MMS,势必给用户使用MMS造成抵制心理。举个例子而言,E-mail多年前就可以发送基于HTML的多媒体信件,可是在我们的日常使用中,有多少邮件是利用到多媒体特性的呢?数量很少,即使利用,很多也仅仅是对于文字字体颜色大小的编辑,诸如图片、声音、影像几乎不曾应用。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即使在“移动梦网”广受欢迎的今天,诸如图片、铃声等多媒体SMS的发送量只占整个移动SMS发送量的很小部分,绝对不超过10%,甚至有没有5%还是一个问题。既然E-mail、SMS是这样的情况,那么发个MMS还得上网发,使用还得上网浏览,谁能保证这样的业务会大受欢迎。

  所以说,中国移动如果想要大幅度提高MMS的使用量,就必须在GPRS手机终端的使用量上下工夫。但是,就目前中国移动推广GPRS的速度而言,很难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GPRS的手机市场占有率。而中国联通却在CDMA方面大举推进,无论广告宣传还是上市融资,对CDMA的推动力度都远远超过中国移动推动GPRS的力度。而对于没有使用GPRS的手机用户而言,中国移动想要让他们也使用MMS,就必须简化和寻找更多的使用方式,这就是摆在中国移动面前的问题。

  二是手机终端的支持。这个问题或许是牵制MMS正常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市场上有诺基亚7650、索尼爱立信T68、索尼爱立信T68IE、松下GD88、NEC-N8等支持中国移动多媒体短信业务的手机销售。其中后四款手机还带有摄像头功能。据了解,目前在北京市场上,能够支持MMS的彩屏手机还只有三四款,而且价格偏高,其中诺基亚7650在香港的上市价为5000港元。而最近有关部门刚刚做的关于手机价格的调查中,高达70%的人钟情于2000块钱左右的手机。这无疑给MMS的发展打上了一个大问号!款式少、价格高,这有些类似于当初CDMA手机刚刚上市时的情况,如今MMS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据说到第四季度这一情况将会好转,届时市场上会有6至10款手机可供选择。而中国移动已明确表示,将和厂商携手推进MMS,至于是否会采取推广GPRS时那样的“推荐机型+优惠套餐”方式,迄今为止尚未透露。

  而操作和编辑MMS短信对于用户来说实在是困难的事情,文字、语音还好办,图片就需要专用的摄影头或者是高超的手绘技术,把它们组合在一起,这不是普通的用户可以做到的事情。简单实用才是吸引用户的关键。这就为手机终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MMS的价格。这是个敏感问题。0.9元一条的MMS能否为用户所接受,能否大幅度提高数据通信消费的数量,是决定MMS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中国人而言,这个价格显然是一个很高的价码。MMS肯定会有许多人用,但是用户会拿多少钱来消费MMS将是一个疑问,这需要时间来统计。而用条计费和用流量计费目前都有争论,虽然,中国移动目前暂时决定用条收费,但是能否达到用户满意或许还须经过试用才能得到答案。移动集团副总裁鲁向东坦言,目前“彩信”的定价是中国移动自己定的,如果达不到像普通短信目前的业务规模,“彩信”是不能赢利的,要达到普通短信的业务规模,手机厂商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一应用的发展速度。总之,MMS的问题会在使用和推广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是参加MMS业务产业链上的所有个体都积极配合、共同参与,造就一个健康向上的MMS发展环境。

  虽然目前有这五种力量在推动MMS的前进,但是能否拉动这辆在未来五年内全球可能达700亿美元的大车,还不得而知。大车已经启动了,能否到达峰顶,而不是中途夭折,更需时日检验。尽管短信中心已经水落石出,中移动究竟以何种方式推广这一方兴未艾的新项目,目前还不得而知。种种疑问等待答案,MMS前途究竟如何,五大力量是否会取得各自的利益,只能在等待中见分晓。

新浪科技(tech.sina.com.cn)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电话访谈的十个小技巧

下一篇:MMS能否续写短信神话?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