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已被公众认为是第四媒体,原来很多人总想把其他的东西称为第五媒体,但自伊拉克战争开始以后,基本公认手机已是准第五媒体。把手机短信当做一种媒体来看待,因为它的影响面之大是不可忽视的。此外,我们现在的手机短信和一般用户理解的手机短信不一样,不仅仅是发发消息、收个笑话、上网浏览,实际上它还可以传递文本、声音、游戏、图像、视频、动画等,随着技术的推进,短信发送的内容可以和一本小型杂志差不多,而且可以随时更新、可以交互。
1997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出现,使读者群年龄降低10岁。受众群降低10岁,对媒体来讲,就进步了十年。作为信息传播和信息服务,更深刻的一个变化,就是在社会进展当中,整个受众群的构成更加宽泛化。在中国手机短信用户已从博士生一直到进城打工的农民,手机用户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国内手机短信的迅速发展,不仅是经济现象,它和中国传统文化是息息相关的,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家一致这样认为。中国人很多时候表述情感是比较内敛和沉默的,不太好去说,包括父母、恋人和同事之间不太好直白的表达,但是短信却字数不多,表述到位。所以,短信的后面有着深厚的文化现象。短信产品的繁荣,应该说和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有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
对手机短信的管理,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因为其中牵涉到不同部门。此外,手机短信原来是建立在商业模式上的,主要是保证通讯、扩大容量,不怎么考虑内容,今后的管理应该把手机短信的内容提供商包括在内。至于应该如何管理手机短信,不应该是"堵"和"守",而应把握三个原则:首先管理的目的是发展,通过管理促发展,规章制度要给发展留出空间;其次管理要尽可能考虑通过制度去管理而不是通过人去管理;第三,要考虑现有制度和即将出台的法规之间的关系。
对于当前将手机短信称为"第五媒体"的说法,不一定准确或非得给它标上是第几媒体,大家要关注和研究它的传播特征,来认定它是否具有媒体的特质。手机短信能否真正成为"第五媒体"主要还是要依赖科技的进步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愿手机短信好运!
作者供稿 CTI论坛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