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片服务器将会成为未来的通信平台。不过,要实现这一点,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我在今年初曾预测过,未来的通信平台将是刀片服务器。如今,像惠普、IBM和Sun等厂商都已有了刀片服务器产品,而且有些产品,比如IBM的eServer BladeCenter就已经应用于F5网络、Myricom Netilla以及北电网络的电信设备中。
惠普的ProLiant刀片服务器也已成为北电网络24端口千兆交换机模块GbE2的选项之一;成为F5用于流量管理和负载均衡的基础设施选项之一;成为Check Point的VPN/防火墙的选项之一。与此同时,Sun的Fire刀片平台也已被称为适用于VPN和SSL代理功能、内容负载均衡、防火墙安全以及Cache功能的“专用”板卡级硬件加速平台。
思科最近也在忙于将其现有产品向更具竞争力的多功能平台转移。有时候,思科就是通过在其路由器或LAN交换机上增加内置板卡来增加各种功能的。目前,针对使用IOS操作系统的思科的路由器和LAN交换机,已经有了多种具备防火墙、Cache、VPN、负载均衡和安全功能的内置板卡。
思科最新发布的CallManager Express和Unity Express就是将其CallManager、 CallManager SRST和Unity产品融合在一起为其路由器和LAN交换机增加VoIP功能的。目前思科的接入路由器,如1751、1760、2600XM、3600以及3700系列都可提供语音业务,而其接入网关模块也已经可内置于Catalyst 4500系列交换机中。这种产品策略的关键部分就是将语音应用(PBX、自动话务员、语音邮件等)纳入IOS系统中。
思科研制的第三种平台就是用于存储区域网和光纤通道交换机的MDS 9000智能多层系列。IBM已将其TotalStorage SAN卷控制器存储软件移植到了MDS 9000中。这种集成的解决方案可允许用户在跨多种存储系统的网络上进行卷管理、数据复制以及时间点的即时备份。
那么,谁能够在这场控制未来通信平台的竞争中获胜呢?
我的观点并未改变,刀片服务器将会成为未来的通信平台。理由很多。其中包括成本;开放、公开发表的硬件/软件架构;完善的第三方研发人员联盟体系;第三方渠道销售支持;标准的操作系统支持;低成本的可扩展性;平台的可靠性;自动化功能;还有动态分区/管理能力等。
那么,为什么目前还没有出现替代现有通信平台的热潮呢?理由也很多。
·老调重弹的安装基础问题—企业的数据中心还没有大规模安装路由器和LAN交换机的考虑。
· 用户对刀片服务器相对缺乏使用经验。
· 能够嵌入刀片服务器的经过验证的厂商产品还不多;内置刀片尚未商品化。
· 有关策略、系统、网络和存储的管理“孤岛”问题。Web服务和其他标准或许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这需要时间。
· 最后,也最重要的是,IOS本身的问题—正如微软的Windows和IBM专有的SNA一样,第三方厂商无法获得源码。除非整个业界来协调处理IOS问题,否则刀片服务器将始终是处于“研发过程”之中的通信平台。思科最近已公开承诺要实现开放网格服务架构所定义的各种开放接口。这些Web服务接口或许能够成为进入IOS服务/应用体系的唯一的开放门户。利用这些接口,还有服务器与存储系统的接口,刀片服务器或许能够在通信领域开拓自己的用武之地。
用户对刀片服务器相对缺乏使用经验。
网络世界(cnw.cc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