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运营引领增值繁荣

2003-12-30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然而,增值业务虽然受到了足够的重视,专门从事增值服务的企业在国内也已超过7000家,我们却并未迎来增值业务百花齐放的繁荣时代。既不缺乏重视,也不缺乏人财物的投入,当前主要的增值业务却还只限于短信、宽带、声讯这几个有限的框框,这说明我们的探讨重点应当从呼吁关注增值业务转移到剖析增值产业发展环境上来。
  增值业务的发展究竟还存在哪些瓶颈?如何为增值业务开发营造良好的环境?作为产业主体的基础运营商应该怎样作为?本版将推出系列专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中国的通信业已经走过了语音一统天下的时代,增值业务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意义。运营商的服务模式,也由独立运作转向了价值链的合作共赢。由此,一个新兴产业———电信增值服务发展迅速。据统计,现在全国的增值服务商已超过7000家,并且这个数字还在快速增长当中。但是,新的企业不断兴起的同时,真正可盈利的增值业务的发展速度却不能与之相对称。
增值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电信业务市场开放至今,已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增值电信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增值电信业务市场正在逐步发展壮大,并向纵向、横向深化。
  目前,我国共颁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七千多个。在部颁的许可证中,经营的增值电信业务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接入服务(ISP)业务、呼叫中心业务、国内VSAT通信业务、无线寻呼业务以及声讯业务。在省颁的经营许可证中,互联网信息服务(ICP)许可证最多,占据了省颁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余的则集中在ISP业务、无线寻呼业务以及电话信息服务业务。不仅如此,发证数量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三省市的发证数约占发证总数的一半。
  很显然,中国的增值服务商虽多,但是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服务的同质化现象十分突出,主要集中在有限的几个方面。在地域分布上,也显得十分不均衡。要实现增值业务的极大丰富,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我们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运营商主导产业繁荣
  电信运营商发展至今,功能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在过去,提供信息传输通道是运营商工作的最主要内容。运营商扮演的是架设沟通桥梁的角色,通不通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进入了信息社会,越来越注重信息的获取和传递,使用增值电信业务的比例逐渐增大。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在信息内容服务方面的劣势就显现出来,必须联合众多的增值服务商,共同完成信息沟通的任务。
  增值电信服务的产业链,相对于基础业务来说,包含了更多的环节。而要推动增值电信产业的繁荣发展,基础运营商必须起到主导作用。首先一点,增值业务大发展是运营商的自身需求。面对基础业务增长乏力的窘迫现状,丰富的增值服务将是运营商的出路所在。
  而更为重要的是,唯有运营商才有资格、有实力挑起主导增值产业发展的重任。当前,我国共有六家基础电信运营商,以数十年的发展经历为底蕴,已经拥有了庞大的网络资源、先进的技术水平、广大的用户规模以及优良的客服系统,他们掌握着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命脉,是整条产业链中实力最雄厚的一环。同时,运营商位居产业链中游,既是上游厂商的目标用户、又是下游服务商的依附平台,它的兴衰直接关系到产业的兴衰。此外,运营商的地位有利于上下协调。相对于设备制造商来说,运营商更加贴近市场、贴近用户,能切实了解用户需求;相对于服务提供商来说,运营商资本雄厚、信誉可靠,能够规范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增值服务市场。
搭台唱戏和放水养鱼
  主导增值产业的发展,这就意味着运营商不能简单地把自己当作信息产业的一个环节,而是要作为整个产业的核心。在经营上,要采取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经营策略。换句话说,就是要运营商“搭台”,服务商“唱戏”。运营商凭借自身优势,搭建增值服务的基础平台;而服务商就可以抛开其他因素的影响,专注在这个平台上施展所长。
  在增值领域,欧洲的运营商大多采用的是封闭的管理策略,运营商自己完成增值业务的经营,这种大包大揽导致了大量的失败。中国采用的是开放模式,增值服务商直接面向用户销售,允许服务商在运营商的大品牌下建立自己的服务品牌。中国电信的“互联星空”、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都是采用了这种典型的“放水养鱼”的模式。以短信为例,短信生于欧洲,发展于日韩,火爆在中国。2002年世界共发了三千多亿条短信,中国就占了九百多亿条。如此巨大的成就,与开放的运营模式是分不开的。
  但是,这种开放式的经营策略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不健康内容的泛滥、不合理的收费、服务质量令用户不满等。对此,规范市场秩序也是作为主导地位的运营商的职责所在,应当通过建立赏罚分明的制度和严格的监督来促进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主导而不是主宰
  由于运营商本身的强大实力,同时又拥有着最根本的网络资源,这在客观上就造成了运营商对增值服务商拥有“生杀大权”。运营商在主导增值产业发展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切不可“主宰”增值服务商的命运。
  一项增值服务的好坏,要经过市场的检验,唯有得到用户的认可,才能发展壮大。而由于运营商对增值服务市场的强大作用力,一个服务提供商面临的往往不仅仅是市场的检验。这种影响以外来因素干扰了市场发展规律,不利于增值业务的创新。
  要避免运营商在无形中“主宰”产业发展,关键是要明确定位,运营商的定位是为增值产业搭建平台。打个比方,运营商就好像建造了一个大超市,而服务商则是租用了超市中的柜台,面向顾客销售产品。超市大品牌的经营和其中单项产品品牌的经营相辅相成、相互推动。而如果混淆了定位,运营商作为超市的经营者,同时又参与单个产品的竞争,势必会引发业务衡量标准的失衡。
  总之,在增值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运营商肩负着双重责任:既要确立自身的主导地位,推动增值业务的百花齐放;同时也要切记“过犹不及”,避免干扰市场的正常运作秩序。

中国信息产业网(www.cnii.com.cn)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