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手机日新月异的频繁变化相比,固定电话从外观到功能上一直缺乏创新。固定电话需要变革,这是固定电话运营商和电话机厂商的共同心声,但是变革能否成功还需要市场的验证。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固定电话的变革有三个方向,与手机应用整合、宽带电话以及商务办公电话。而记者经过采访发现,这三条道路都充满荆棘。
联姻移动:期待开发新业务
移动电话的普及和发展给固定电话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根据电信咨询公司Analysys的研究,移动运营商可能仅承担了全部语音通话的20%,但却占据了一半的语音话费收入。在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固定电话用户,移动运营商对固定运营商的影响更加明显。据信息产业部统计,2003年固定电话通话量占本地通话量的比重为66.7%,比上一年下降了6.4%;而固定长途电话通话时间继2002年同比下降27.1%后,2003年同比又下降了11.9%。
在移动电话严重影响固定电话收入的情况下,固定电话运营商希望通过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控制客户流失。据国外媒体6月报道,包括日本最大的移动公司NTT DoCoMo、英国电信集团和法国第二大电信公司Cegetel在内的国际电信巨头最近结成了一个国际联盟,推广固定电话与移动通信的联合经营模式。固话运营商们希望能把移动的便利与它们自身话费更便宜,通话质量更好优势相结合,防止自己的客户流失到移动公司那里;而移动公司也可通过新产品的开发,在日益饱和的市场困难局面下找到新的出路提高每用户平均收入。该合作具体业务将包括可能允许通过固话网络,传输在家中或办公地点用手机打出的电话;捆绑通话时间,用户预先购买一定量的通话时间,使用时不限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
不久前,国内也曾经传出电信业重组的消息,将目前的电信和联通、网通和移动分别合并,这一合并方式恰巧是将固定电话运营商和移动电话运营商合而为一。尽管业内对这个方案褒贬不一,但是从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联营的角度考虑,该方案绝对不是空穴来风。然而,中移动董事长王晓初上周三表示,公司目前尚未获得正式官方消息,对有关电信市场“四合二”合并方案进行讨论,并认为移动兼营固网业务的协同效益不大。
据了解,目前国外固话联姻手机的模式还不成熟,而国内更是连一个成型的合作业务模式都没有。“中国电信和网通都在做短信业务,我们也推出了相应的电话机产品,但是由于固定电话的技术,以及与手机的互联互通等问题,固话短信业务至今没有发展起来。” 汉王科技的副总裁张立清介绍,固定电话与手机结合使用肯定是固定电话的出路之一,但是具体业务的开展十分困难,固话短信不成功就是一个例子。有关人士认为,没有双赢的合作模式,固话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很难主动走到一起。
宽带电话:运营商的两难选择
宽带电话是近年来一个新兴的固定电话业务,通过在电话机内集成网络协议,用户就可拨打宽带电话。宽带电话的最大优势就是价格便宜,在美国一般宽带电话公司都推出了40美元包月服务,用户只要每月支付40美元,就可以不受限制地拨打本地和长途电话。目前,美国宽带电话用户已经超过60万,据市场研究机构In-Stat/MDR预计,该通信业务用户数有望在2010年突破1000万。另据行业人士估计,目前宽带电话业务在全球的销售额约为17亿美元,预计全球宽带电话市场的收入到2006年将达到46亿美元。
在国内这项业务的发展还出于试验阶段。一位姓李的消费者介绍,他接到过这样的广告,只要有1台能上宽带的电脑、1副耳机和一个麦克风,就可以把电话打到任何固定电话或手机上,并且打长途和市话都是每分钟0.15元,国际长途约每分钟0.35元。长途话费接近市话费的确诱人,不过记者从信息产业部获悉,目前这些业务都属于非法业务,因为在国内,宽带电话还出于试验阶段,没有正式商用,也没有关于宽带电话的收费标准。
据了解,网通5月在上海推出了宽带电话,但是资费与目前固定电话的几乎一样,没有任何价格优势,而且在没有明确政策之前,网通的宽带电话推广的力度也不大。有关专家介绍,宽带电话在国内推行缓慢,相关政策一直难以出台,主要原因就是一旦价格便宜的宽带电话普及,将严重影响固定电话运营商现有模拟电话网络。有关人士分析,中国电信南北拆分以后,双方在对方的领地上没有模拟电话网络,但是却有宽带网络,发展宽带电话是与对手展开竞争的最好手段,但是由于自己也面临着同样的威胁,因此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都对宽带电话即“爱”又“恨”,双方在抓紧试验宽带电话的同时,又不愿意过早大规模商用。
此外,相关技术还不成熟,宽带电话的延时现象比较明显,通话质量不如模拟电话好,以及电话话机的价格过高都是制约宽带电话发展的因素。据了解,思科一部宽带电话要卖到1000美元,国内的宽带电话也要卖2000元左右;而一种300多元的宽带电话自身没有网络协议,必须与电脑连接才能使用。
商务电话:雷声大雨点小
其实,早在两年前,一些公司就推销过所谓智能商务电话。这种电话主要具备存储电话号码、收发电子邮件、长时间的录音、来电显示身份、屏蔽电话号码、手写输入、智能提醒、固网短信等功能。听上去,这些功能确实是部分消费者所需要的,但是经过两年的发展,智能商务电话却仍然没有被市场接受。据了解,生产智能商务电话的企业都没有从这个项目上得到回报。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目前部分生产固定电话的国内企业都缺乏创新能力,已经习惯于传统电话的生产,对于发展前景并不明确的智能商务电话不愿做过多的研发投入;而尝试智能商务电话的企业都是从其他行业转型来的,在市场的渠道上处于劣势,对市场需求也不了解。因此,智能商务电话市场的启动十分艰难。一位生产智能商务电话的老板虽然对这个业务十分有信心,但他也不得不表示,这个市场真正承受还需要3年的时间。
一个消费者表示,对于智能商务电话的部分功能她还是很感兴趣的,但是更多的功能她却用不上,因此花几百元钱去买显得有些不划算。而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智能商务电话确实不错,能够为工作带来许多方便,如打电话不用在花费时间去查电话号码本等,因此他准备买一个;但是,他表示肯定不愿意出钱给每个员工都换一部,因为没有必要为了方便而给企业全体员工都配备智能商务电话,这对企业节省成本并没有好处,反而要多花钱。
业内人士认为,商务电话目前的问题在于没有明确的市场细分和个性化服务,“一刀切”模式的商务电话很难在市场上找到卖点。此外,商务电话要想买好也必须同运营商密切配合,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业务,这样才能促进商务电话产品的销售。
泰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