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VoIP之痛

2004-08-25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但是,“VoIP并不会以人们所期望的速度到来,它有可能在未来的10~15年内才能大规模普及,而这将是一段极其坎坷的路程。”英国一位分析师表示。
  在这坎坷的道路上,会存在来自技术、政策、应用、市场等方方面面的制约因素,影响着VoIP的发展。那么,到底都存在着哪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业界该如何作为呢?
  来自今年全球NGN(下一代网络)大会上消息,我国长途和国际电路上VoIP累计通信时长已领先于传统话音。目前,整个业界都在如火如荼地谈论着“VoIP”,各运营商都在摩拳擦掌,充满着期待,并且都希望在这个“有前途”的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据Yankee Group的最新统计结果表明,全球75%的运营商目前已经部署或者正打算部署VoIP。加上来自政策和产业上的推动,都使得VoIP受到更多关注。 针对VoIP和下一代语音系统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主要的运营商开始投资数十亿美元于VoIP,Internet电话这一沉睡的巨人正在醒来。
  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日前估计,到2007年,全球企业互联网电话系统的投资有望攀升至53亿美元。Juniper调研公司今年也指出,未来五年中,全球VoIP市场将有望为宽带服务供应商带来总额达470亿美元的增值业务收入,VoIP市场将成为宽带服务供应商的主要业务增长点。
  可是,在这些令人鼓舞的数据背后,谁又能想到,在1995年VoIP刚刚被推出之际,由于出现了大量技术上的问题,众多电话公司和企业并未重视这个新生儿。就算在目前,依然不容乐观的是,还有许多制约因素在阻碍着这项技术的发展。当然,毋庸置疑的是,VoIP将有可能从根本上变革传统的通信方式,但目前该技术尚未真正成熟,因此其未来发展前景仍存在相当变数。英国一位分析师表示:“VoIP并不会以人们所期望的速度到来,它有可能在未来的10~15年内才能大规模普及,但这是一段极其坎坷的路程。”在这坎坷的道路上,会存在来自技术层、政策、应用、市场等方面的发展瓶颈。那么,到底都存在着哪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业界该如何作为呢?众多企业在决定考虑是否上马VoIP项目时,必然要考虑到很多因素。比如:技术是否成熟,市场是否看好,投资能否得到回报,等等。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语音服务能否达到质量要求,通话质量是否良好,安全性能如何等等。
  通话不够流畅
  在企业网中能否应用IP电话,语音质量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企业,语音质量的需求会不一样。而且高语音质量的要求也必然会导致高网络成本。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应当提出合理的语音质量的要求,以满足自己的商业需求。

数据来源:2004年全球NGN大会

  服务质量问题是IP电话业务实现当中面临的主要挑战。由于Internet是为数据通信目的而设计的,其通信方式是通过打包传输方式实现的,当语音包在一个无服务质量保证的网络中传输时,会产生包到达顺序的错位,从而产生网络抖动,产生语音变形和语音包丢失。所以用VoIP通话时,断断续续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在音质、流畅度和时延方面都存在问题。







  VoIP不仅能够让公司大大节约成本(整合语音和数据网),话费低廉,而且还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力。许多金融银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信息密集型行业都快速部署了此项技术。而且,观察家认为,VoIP发展的最高境界是支持一种全新应用,它不仅能够改进企业内部的信息流,而且还能改进企业与客户及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流,VoIP技术在企业级用户群体中将会有广阔的应用。
  分析人士预测,由于能够节约30%的费用,VoIP电话最终将超过传统电话。据了解,VoIP的话务量已经从1998年的1.5亿分钟增加到2002年的150亿分钟。今天, 90%的国际语音话务量中至少部分是由VoIP承载的。同时,VoIP还可以提供传统电话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征,如基于Web的语音邮件等。目前美国所有的主要电信运营商以及有线电视运营商都公布了VoIP计划。AT&T日前表示,到明年年底,其VoIP用户将达到100万。而有线电视巨头Comcast也同时表示,到2006年年底,将面向其所有用户提供VoIP服务。英国通信公司也决定于2008年全面采用VoIP技术。
  在我国,IP电话更是得到迅猛发展,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大的电信级VoIP网络和最多用户的国家。自1999年信息产业部批准开始进行IP电话试验以来,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原中国网通、原中国吉通等各大电信运营商都先后建设了全国性IP电话运营网络,特别是中国联通目前已建设完成全球最大的IP电话网络。去年,上海杨浦区政府采用VoIP技术实现了对全区各主要行政单位的通信连接。

赛迪网 中国信息化(industry.ccidnet.co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IT技术:电信应用开发的新引擎

下一篇:创新和超越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