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勇飞:NGN适应整个电信网IP化演进的趋势,NGN与3G并不矛盾,而且也并非截然分离,3G网络也在很多方面应用了NGN的技术,广义上的NGN应该综合考虑固定和无线领域。
在经历了新世纪之初的电信泡沫风波之后,全球各大运营商近来开始把积蓄的力量都释放到网络演进上。当今的商业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客户服务已成为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时,个性化服务成为未来通信市场发展的方向。
在这种背景下,NGN是否是国内电信运营商的必然选择?怎样看待NGN与3G、小灵通的关系?如何实现网络融合以及目前全球NGN的发展现状?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政策研究所发展战略研究部主任辛勇飞,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网络技术部部长陆立。
陆立:从目前业界发展势头看,NGN应该是未来运营商的必然选择。要能有效的提供业务与应用,对寻址的控制是关键,只有将寻址与业务能力与网络性能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地提供丰富的业务和差异化的服务。
NGN是在互联网上建立新的寻址模式的业务技术,它将目前互联网上提供语音、视频、信息业务的技术加以抽象总结,将接口、协议标准化,采用分层的网络结构,以分组网络作为承载网络,兼容各种接入,能实现不同网络实体的互通与业务的互操作,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互联网上运营商可赢利的商业模式,因此它是运营商的必然选择。
辛勇飞:面对需求的变化,作为供给方的电信运营企业只能去适应,否则便会被淘汰。而现有的电信网功能过于单一、体系过于集中而复杂,如强求去适应需求的变化,则会因体系复杂而反应速度慢;另外还会因功能单一而需要增加较大投入去满足个别的需求,得不偿失。因此难以适应未来的变化。
而NGN所提供的下一代服务最主要的特征有三:多媒体化、个性化和多样化,这恰好是针对未来互联网时代电信服务变化的解决之道,因此NGN是具有此特征的新的电信网络运营商的必然选择。
记者:在您看来,NGN与3G、小灵通、互联网、宽带的关系各是怎样?
陆立:NGN、3G、小灵通属于业务与应用的技术,因为这三种技术都有支持业务的信令和业务逻辑、业务平台,而互联网与宽带是属于承载类的技术,承载类技术主要将信息与应用传送到目的地,它对信息与应用是透明的,就好像传输系统,不管上层是NGN还是3G,它都能透明地将信息传送到目的地。
通常大家说的“宽带”是互联网接入技术的一种,目前宽带还很难做到端到端。NGN主要是固定网络业务的实现技术,包括语音、图象、信息等;3G是未来移动业务的主要技术,提供包括移动语音、数据和信息类的业务;小灵通是一种区域语音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主要提供端到端的数据连接;而宽带是从用户到网络侧的传输连接。
从上面分析看,NGN、3G都可以承载在互联网和宽带上,一些对带宽要求大业务(如视频业务),还必须要求接入采用宽带接入。小灵通业务目前定位是市话业务的延伸,主要是解决市话的随时、随地、随意的语音接入问题。
记者:业界认为近期中国有可能上3G,那么NGN应如何配合3G?小灵通与3G有可能并存,那么小灵通与NGN应怎么融合?
陆立:由于3G技术重点在于宽带的无线技术,NGN的重点在基于分组网络的业务控制技术,两个技术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分别独立发展,分别提供不同业务领域的通信服务。但对于未来两个网络的融合和业务的互操作,两个网络主要是在核心交换网、业务平台作到部分融合,由于NGN技术在发展完善之中,可以对NGN的设备功能、通信协议、业务平台的功能架构定义方面,要考虑与3G的互通与功能的融合。
小灵通与3G技术都属于移动技术,但由于3G技术在覆盖、网络性能、体系结构上比小灵通更优越。从长远看,3G替代小灵通是运营商选择的必然,当然,从投资回收的角度看,在短期内,小灵通与3G将共存。
小灵通目前由电路交换技术进行寻址与交换,当然,小灵通也可以采用软交换技术进行寻址与交换,但这要对小灵通的承载、电路接口进行改造。
辛勇飞:NGN与3G并不矛盾,而且也并非截然分离,广义上的NGN应该综合考虑固定和无线领域。而且适应整个电信网IP化演进的趋势,3G网络也在很多方面应用了NGN的技术。2000年前后,3GPP在制订WCDMAR4阶段的规范时,已经把NGN领域提出的软交换概念引入到移动核心网领域;2003年12月,基于软交换架构的商用3G网络——阿联酋ETISALAT的UMTS网络放号运营;同月,香港SUNDAY也选择软交换架构来建设覆盖全港的3G网络;2004年3月,泰国AISGSM移动软交换核心网割接入网;7月,毛里求斯EMTEL采用R4软交换建设3G网络。从以上实例看,NGN完全可以与3G同步推行,二者能够实现有效互补。
小灵通与3G的共存在一段时期内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各企业获得全业务经营许可后,此项业务几乎注定是要逐渐消失的。而且小灵通主要定位于低端话音业务,而NGN的优势在于提供综合的业务,因此并不需要刻意去追求小灵通与NGN的融合,小灵通完全可以继续依托现有电信网络,承载话音业务,随着NGN取代现有电信网络,小灵通也逐渐被移动3G所取代,两方面可以同步进行。
记者:NGN与上一代网有怎样的差别?NGN的主要功能是什么?NGN业务将会达到一个怎样的发展水平?那么它在哪些方面能使固网业务焕发青春而更有竞争力?
陆立:NGN与传统的PSTN的主要区别主要体现在,NGN是开放网络体系下的业务控制技术,而PSTN是封闭网络体系架构下的业务控制技术;NGN技术主要采用横向架构,传统网络主要采用纵向架构;NGN;NGN体系中的各层技术可以独自发展,可随时采用最新的技术,传统网络可以在网络节点技术上独立发展,但在网络整体能力上相对提高缓慢;NGN网络业务能力更加灵活,网络覆盖大,支持各种商业模式,传统网络对网络控制能力很强,网络的接口、协议标准规范,对支持业务的灵活性较弱。
NGN的主要功能是可以同时支持语音、视频、信息的通信,并且能灵地将这些业务整合起来,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网络覆盖广,理论上,互联网可达的地方,都可以享受NGN提供的业务(但要网络性能保证)。从目前国内外的NGN的发展趋势看,在今后几年,NGN将在主要运营商内全面发展,起初将和传统的网络共存,今后传统网络将逐步演进到NGN。
固网业务未未来的发展,未来的方向是图像与视频,这是带宽和终端的优势决定,也是人类对通信形式由语音向图像演变的发展必然;其次是固网的特点针对大客户、行业应用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以往固网的业务开发重点集中在个人用户上面,对行业应用关注不够,只要将固网业务与企业、行业应用相结合,才能在获得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第三,固网应该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电信业务的开发,塑造好价值链,调动社会各界扩大固网业务的应用。
记者:NGN目前在各国的发展情况如何?
陆立:由于NGN技术才发展几年,目前在全球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走在前面的国外运营商包括 VERIZON\Tellus\BT世界有名的运营商等,国内的四大运营商都在进行相关的实验。一些本打算暂缓NGN引入的运营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在纷纷调整自己的计划,应付技术演进带来的市场挑战,英国电信决定从2008年起,停止传统PSTN的建设。
辛勇飞:应该说,世界各国对NGN的发展均较为重视,较为典型的包括美国、英国、韩国等电信业发展较为领先的国家。
美国的AT&T目前正通过软交换网络的构建,以将AT&T的网络演变成可提供基于分组的多种业务的统一平台,并借此将企业的业务重点向包括话音和数据多媒体的综合业务的方向转移。
英国电信主要在长途网络采用NGN技术实施网络的改造,包括在西班牙采用基于分组IP电话技术提供长途电话服务;在英国本土则部署了基于软交换设备的软交换网络。
韩国电信于2002年布置实施软交换网络发展计划,分为三个阶段,为期五年。在2002年完成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对一些陈旧的端局交换机进行替代;第二阶段是2003年至2005年,开始全面部署软交换网络,包括软交换设备、中继网关和信令网关,目前韩国电信这一阶段的工作已初步完成,实现了基于分组的话音业务,并且具备商用能力。2005年到2006年为第三阶段,计划使所有的业务流量均以分组的形式传送。
记者:您对NGN技术体制是如何思考的?
陆立:NGN是一个全新的技术体系,要将这个技术体系合理的应用在网络里,技术体制是必不可少了。技术体主要是为了规范一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网络结构、业务要求、路由原则、通信协议、网络互通、网络实体定义和功能要求、编号规则、计费、网管等网络重要技术的框架要求,对指导网络建设、设备研发、业务提供与运行管理都具有指导意义。
中国电信在2004年初已经重视到NGN技术体制对NGN为来在中国电信网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经着手编制业界的第一个NGN技术体制,目前中国电信的NGN技术体制已经完成,并正在指导中国电信的NGN网络建设。
但由于NGN技术还在不断的完善中,NGN技术体制也将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的完善以及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总结而不断完善,并不断的指导NGN网络未来的发展与演进。
新浪科技(tech.sina.com.cn)—通信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