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项技术成为主流的一个迹象就是人们对它习以为常。移动和无线就是这样,其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在终端的变化上:从笔记本电脑到智能电话,几乎所有移动设备交付时都内置了无线功能。但IT专业人士知道,无线不像表面宣传的那么简单。事实上,为WLAN设计架构及保护安全、选择合理设备、开发重要数据的存储应用是异常艰巨的一项挑战。
乍一看,从笔记本电脑到智能电话,众多具有无线功能的移动设备相当简洁。然而,时尚的设计以及厂商声称的无缝兼容的郑重宣告背后潜伏着隐患。
体验终端设备
2005年,笔记本电脑预计会面临自十几年前问世以来最大的挑战与平台变化:在手持设备上提供对商业信息的访问。不要误会:笔记本电脑既没有渐行渐远;它在由桌面电脑辅助者向桌面电脑取代者转变的过程中,不断改进的脚步也不会停止。
对信息时代的精英人士而言,智能电话将慢慢演变为首选的移动平台。这是趋势,因为这种手持移动通信设备集成了蜂窝语音服务和基于分组的数据应用,包括消息传输和Web服务。另外,智能电话处处体现了取舍精神,尤其是速度与电池寿命、荧屏尺寸与便携性的取舍,而在众多可以替换的嵌入式无线功能中,不大容易为你的用户找到最合适的一款。
我们的忠告就是,不妨关注这样的设备:在这些重要取舍之间达成折衷,同时提供集成了蓝牙(用于连接到手机和集成车辆系统)、3G(用于广域语音和数据的GSM/EDGE或者CDMA)以及Wi-Fi(用于高速数据)的单一平台。许多最终用户会避开这些设备,追捧小型蜂窝电话。不过另一些用户,尤其是习惯了使用PDA的用户会乐于接受比单个设备尺寸大一点的电话/PDA二合一设备。这不仅仅是携带方便与否的问题,就个人工作效率而言,单一设备集成消息传输和个人信息管理功能是巨大的成功。
至于选择合作厂商,不像微软称霸一方的桌面和笔记本电脑市场,智能电话平台市场竞争激烈,厂商有微软、PalmOne、Research in Motion(RIM)、Symbian及其他公司。竞争是好事,但也会带来应用难题。虽然基于标准的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客户软件提供了通用基础,但无法回避需要多平台客户机支持的事实,不仅支持在设备上运行的应用,还支持把这些设备集成到企业信息系统当中的中间件。业内人士预计会在2005年看到所有这些市场大大成熟,今后几年这些方面的竞争也会持续下去。
据相关机构调查,在2004年,全球蜂窝电话销量超过5亿部,因此不难看出蜂窝语音协议将继续在2005年及以后占据主导地位,但无线VoIP正开始在有望成为庞大市场的领域取得进展。有一个并不夸张的预测:2010年底之前,无线VoIP将让较为传统的架构相形见绌,而语音将最终成为另一种数据应用。
起初部署的无线VoIP专注于:内部业务流程可以通过融合移动数据加以改进的垂直市场部分,如医疗部门和供应链。假如不考虑新安装的传统PBX与IP PBX,无线VoIP提供的具有吸引力的新应用就可以迅速获得相当大的投资回报,例如统一消息以及为用户提供走到哪跟到哪的单一电话号码的功能。加之VoIP市场不断成熟,面向这项技术的应用也会日趋成熟:有业内人士预计:2005年会成为无线VoIP的突破年。就算这种突破不是体现在市场容量上,至少也会体现在建立便于将来部署的下一代设备、标准和后台系统上。
据网上热点跟踪服务公司JiWire声称,截至2004年12月11日,91个国家的51214个地方有71076个热点。
Wi-Fi的伸缩之道
目前,Wi-Fi产品大多数符合工作在2.4GHz的802.11g规范,它们在各大零售商依然一派旺销态势。据调研机构Dell'Oro Group估计,如今使用WLAN技术的SOHO宽带用户从去年的13%增加到了现在的20%。这样的增长速度给企业的IT经理增加了压力,迫使他们部署自己的基础设施—因为一旦人们在家里可以享用无线,同样希望在办公室里也能享用。倘若IT人员告之无法享用无线,他们会心灰意冷。抵制这股潮流的IT经理不但会失宠于内部用户,还会助长有人部署未授权接入点,而要清理这些接入点绝不轻松。
尽管市场在日渐成熟,部件成本也在下跌,但部署安全、具有可伸缩性的企业级Wi-Fi系统其成本仍然相当高。围绕与企业Wi-Fi相关的投资回报的争论依然存在,不过大多数IT经理以实际的眼光看待提供无线服务这一需求,不仅提供给内部员工,还提供给访客。对还没有承诺部署Wi-Fi的组织而言,2005年的抉择就是采用权宜之计的战术方案还是长期规划的战略方案。
战术性部署专注于公共场所,尤其是会议室,因为携带便携式电脑的专业人士在会议室往往需要网络服务。实际上,这是一种专用的热点服务,旨在满足游牧用户(nomadic user)而不是真正的移动用户的需求。而因为如今的Wi-Fi热点其主要应用是电子邮件和网络访问,性能不是太大的问题。覆盖面积广泛的一个接入点往往至少可以容纳20个并发用户。
为了满足可伸缩性需求,可能有必要安装更密集的AP,但这种设计也会带来难题。如果你部署的接入点超过1000个,构建的无异是特大的Wi-Fi网络,为此你必须已深刻领会了与确保这类系统正常运行相关的诸多挑战,你要应对的将不仅是从配置和监控到安全和漫游等众多管理问题。各大Wi-Fi厂商都在利用不同产品和技术,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另外更为重要的是,你要考虑与集成有线和无线网络服务有关的众多挑战。
这样一来,你可能会偏向于老牌有线厂商来提供无线服务,但不要想当然地以为:就因为与单一厂商打交道,集成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得多,你要明确了解哪些服务需要集成。单一厂商销售的有线和无线产品并不总是包括无线集成功能,就算包括,坚持采用单一厂商的设备其成本也可能高于采用竞争厂商的设备。
我们知道,作为无线数据服务的基础,Wi-Fi几乎牢牢锁定了家庭和企业这两个市场,但一旦你步出房间和走廊,情形就变得复杂了。所以就不难理解业界为什么在竭力利用无所不在的配备Wi-Fi功能的移动计算设备了,但“Wi-Fi无所不在”也许不是最佳解决之道。
显然,家庭和企业外面需要Wi-Fi,热点市场表明了这一点:据网上热点跟踪服务公司JiWire声称,截至2004年12月11日,91个国家的51214个地方有71076个热点。这些数字听上去很惊人,从许多方面来看也确实如此,但与所有这些地区有关的实际覆盖区域恐怕不到所有大都市区的1%。提供与蜂窝语音网络相当的覆盖区域需要上百万个热点。
这还只是问题的一个小方面,更大的问题在于协作。不仅仅指访问控制和记账系统之间的协作,还指这些系统运行在上面的无执照频谱之间的协作。自发性的自我监管活动已在某些地区开展,但几乎难以设想将来会出现覆盖区域广泛、而重叠系统之间的干扰不会成为巨大问题的环境。
诸如此类的问题已促使诸多地方政府为部署公共广域Wi-Fi提出规划。不过,技术和政治上面临巨大障碍: 如何在整个使用寿命过程中资助这类网络(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想想有关障碍)?政府怎样提供广泛的覆盖面积,又能避免来自居民部署的专用Wi-Fi的干扰呢?这些公共资助的网络会对私营企业扩大传统热点部署项目的积极性产生怎样的影响?把宽带无线数据作为一项公益服务的想法值得称道,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考虑透彻。
当然,Wi-Fi不是市场的惟一亮点,向市场推广先进的蜂窝数据服务继续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蜂窝数据服务难题
由于行业合并,加上运营商希望在蜂窝语音成本不断下降的期间增加每个用户的收入来源,这类服务有望享受运行在有执照的频谱下这一特权。
虽然这为服务提供商提供了优点:不必担心成千上万工作在无执照频谱下的设备干扰频谱,但也会带来几个难题。首先,因为市场是新兴市场,由于两种竞争性技术(CDMA与GSM)而分散,结果设备成本很高。譬如说,虽然售价不到50美元的Wi-Fi网卡随处可得,但同类的3G调制解调器价格却高达五倍。其次,虽然2005年销售的笔记本电脑有90%以上可能会随机配备内置Wi-Fi功能,但面向笔记本电脑的嵌入式3G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市场还没有出现。第三,目前服务不受限制的月服务费在80美元左右,这对个人及大多数企业来说价格过高,很难打动他们。最后,虽然有执照的频谱让运营商不必有干扰之虞,但由每家运营商控制的比较有限的频谱数量会导致服务可伸缩性方面出现重大问题。
另外,对移动终端设备而言,除了语音,电子邮件是下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应用。
RIM伺机突围
RIM已在新应用方面闯出了一条成功道路:提供可靠、实用的专用设备,附带使用非常方便的键盘。而许多IT人士觉得把BlackBerry Messaging Server集成到Exchange环境里面也相当方便。
不过,即使RIM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其竞争对手也在迎头赶上。所有蜂窝运营商都有各自的移动电子邮件服务计划,许多商家提供众多选择,从完全管理服务到面向中间件的防火墙后面的方案,不一而足。与电子邮件密切相关的是即时通信(IM)这股趋势:在比较年轻的专业人士和依靠人员分散的工作队伍的组织当中,IM技术深受欢迎。
在无线语音和消息传输以外,还有十分辽阔的一片领域。大多数企业应用开发人员都在为改善提供到移动设备的应用而努力,包括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和销售队伍自动化(SFA)等软件的提供商。此外,还有一系列众多特殊的移动应用还没有界线分明的市场利基,所有这些都是将来创新的领域。
联姻趋势预测
除了Wi-Fi和3G外,还有其他技术值得关注。这包括围绕正交频分复用(OFDM)信令技术而设计的专利性和基于标准的产品,性能非常可靠的OFDM技术应用于高速WLAN。近几年来,移动宽带无线试用项目正在取得成功,而即将推出的基于IEEE 802.16(WiMAX)标准的产品让许多人不由得梦想:WiMAX对公共无线网络可能会产生当初Wi-Fi对专用无线网络那样的影响。不过,尽管802.16在技术和营销方面得到了英特尔公司的支持,但仍不成熟,预计在2005年对市场的影响会很小。
业内人士预计:2005年无线基础设施无论在专用网络上,还是在公共网络上,其数量都会显著增长。其他重要趋势包括,在移动设备市场,创新产品带来新的移动通信和信息访问方式;在移动应用领域,性能可靠的移动平台、中间件和服务共同在为全世界的开发人员提供坚实基础;在Wi-Fi市场,有了具备可伸缩性和容易管理的产品,安全和服务质量(QoS)等重大障碍迎刃而解;至于都市区域的无线数据访问,全国范围内推广的3G服务凭借部署的热点和城域Wi-Fi,将竞相赢得忠诚顾客。
另外预计WiMAX产品会上市,可以在服务不足的地区提供宽带接入,从而与DSL和线缆宽带展开有力竞争。射频识别(RFID)及其他无线射频标签技术将有助于改造供应链,提供改进效率的下一代条形码技术。而网状网技术也将逐步成为有线回程链路之外切实可行的一种选择,扩大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
计算机世界网(www.cc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