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话”业务目标市场的定位
彩话(BGM,Background Music)是由主叫方定制的一种个性多彩化语音增值业务,是指在主、被叫方通话过程中加入主叫方选播的各种背景音乐,同时,主叫方可根据谈话内容的需要,不断更换背景音乐、插播相应的各种音效,或放大、减小音量等,由此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既可使主叫与被叫方有效沟通、传情达意,又可体现自己的时尚个性。因此, “彩话”业务的首选目标市场是喜爱娱乐、爱好时尚、接受挑战、崇尚个性张扬的年轻一族,这也正是当前“彩铃”业务市场的主力用户群。另外, 有人推荐“彩话”用于企业用户,为企业的商业通话营造独特的沟通氛围。但大多数业界人士并不看好企业用户市场,担心“彩话”影响企业间的通话质量,也担心营造的氛围与初衷适得其反。“彩话”的第三种目标市场相当狭小,它来源于“彩话”业务最早出现的欧洲,当地运营商为用户配上各种声音背景,如堵车、开会、地铁等声音效果,以满足某些用户开玩笑或搪塞理由的特殊需要。
“彩话”业务的目标市场与“彩铃”业务市场一样,主要消费用户是追求时尚、彰显个性的年轻群体。但是,“彩铃”业务于2003年一经推出就受到目标用户的热烈追捧,取得了巨大成功,“彩铃”用户也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从2003年的200万户飙升到2004年的2200万户,一年内劲涨10倍以上,成为继短信之后的又一“奇迹”。“彩铃”业务在大爆人气的同时,也为运营商开辟了新的财源,2004年运营商来自“彩铃”的收入达到8.6亿元。有机构预测, 目前“彩铃”业务的爆炸式增长还只是发展成长期,到2006年才能进入成熟期,届时国内会有20%的电话用户成为“彩铃”用户,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元。这项预测使运营商看到了语音增值业务的无限商机。也由于“彩话”与“彩铃”目标用户的一致,运营商期望着“彩话”业务能成为他们的下一个“金矿”。
对比应用目的分析“彩话”业务市场局限性
张扬个性与和谐沟通。“彩铃”业务的个性化正是彩铃的最诱人之处,好玩易用、个性十足及带有“炫耀”色彩,非常迎合现代年轻人崇尚自我独立、希望与众不同的特点,由此也产生了一些被媒体多次引用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如一位老人打电话给读大学的儿子,却听到这样的开场白:“请问你是美女还是帅哥,美女的话千万不要挂机,帅哥的话请过两天再打…”这只是十足个性化“彩铃”的代表作之一。这说明“彩铃”在设置铃声时主要目的是彰显个性,起到显示自己独立特行的“符号”作用,很少考虑对方的接受与否。“彩话”业务则是贯穿在主叫与被叫方通话全过程, “彩话”的设置不能单纯强调主叫方的个性张扬,更多的是为通话内容和过程创造和谐的氛围,一定要为双方都能接受并对通话起到烘托作用。所以, “彩话”的应用是为了和谐沟通。
虽然目标用户群相同,但是“彩铃”的目的是张扬个性, “彩话”的目的是和谐沟通, “彩话”业务的应用过程抑制了目标用户个性化的强烈诉求。也就是说,年轻一族的目标用户从“彩铃”的个性高涨中一下子跌入“彩话”的平缓与思虑中,这样消费心态的转折,一定不会为所有的目标用户所接受。
呼叫与通话。“彩铃”仅是通话前的振铃过程,不参与也不影响通话内容和过程,可以给被叫方带来新鲜感和独特感。“彩话”如果处理不好,不但影响通话质量,还可能破坏通话氛围,这使用户每次应用都要考虑周全,判定取舍。这是年轻一族用户群的弱项,当然会打击他们使用“彩话”的激情。因此, “彩话”市场相对“彩铃”市场而言受到了局限。
简单易用与实时控制。“彩铃”业务一经设置成功无须用户再加控制和干涉,非常简单易用。而“彩话”业务在通话中,无论是主叫方还是被叫方有变化的需求,主叫方都要对背景音量、背景音效、暂停通话、插播插录等进行调节和控制,具体操作明显比“彩铃”繁琐。而任何控制和操作都需要主叫方与运营商后台系统合作完成,因此不得不暂停通话,待完成调整控制后才能重新恢复。这样繁杂的使用方式和过程,也必将打击年轻一族目标用户的应用热情,使“彩话”业务市场进一步受到局限。
从平均通话时长分析“彩话”业务市场局限性
“彩话”业务主要应用是主叫方为了通话中的和谐沟通而设置的,因此它与通话时长具有正相关性,一般短暂的工作式或通知式的通话无须主叫方设置背景音效。根据信息产业部提供的《电信资费听证会资料》,国家统计局对全国24个大、中、小城市电话用户通话时长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图1所示。
图1 电话用户本地通话时间分布
从图1可知,电话用户在本地通话中,通话时长在1分钟以下的占65.4%,1~3分钟的占24.1%,两者相加占总通话次数的89.5%。如果以通话时长3分钟为是否使用“彩话”业务的判断点,那么电话用户通话次数中仅有10.5%需要设置“彩话”业务,这与“彩铃”用户在100%的通话次数中采用“彩铃”业务有相当大的差距。
图2 一天内电话用户不同时段平均通话时长
图2显示,电话用户在一天中不同时段通话时长有较大变化,8~17时的工作或学习时间平均通话时长在1分半钟左右,而从21时至次日8时平均通话时长约为3分钟,表明采用“彩话”业务的时间主要发生在夜间,这一点符合年轻一族夜间煲电话粥的习惯,但也使“彩话”业务的应用空间进一步缩窄。
结论
“彩话”业务与“彩铃”业务同样是语音增值业务,系统支撑平台的技术和功能也很相似,特别是目标用户市场的一致,并弥补了“彩铃”单向固定交流的缺欠,因此,系统设备供应商和运营商都期盼“彩话”业务能与“彩铃”业务一样,很快能获得用户的青睐并实现爆炸式的增长。
但是,以上分析显示,由于“彩话”与“彩铃”业务的应用目的和应用方式不同,会使崇尚个性的年轻一族目标用户对“彩话”业务的激情减退,特别是较高的费用支出也将进一步限制“彩话”业务在目标用户群中的快速拓展。因此,不能把“彩话”与“彩铃”相提并论,更不能以“彩铃”的成功作为判断“彩话”能否成功的标准,要在仔细分析研究“彩话”业务特征和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敲和发展业务应用模式,在目标用户群中耐心培育市场,只有这样,“彩话”业务的发展才可能如我们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