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进技术创立于1993年,注册资金4000万元人民币,85%的员工来自全国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和各专业领域。东进技术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CTI核心部件的研发企业。
1993年,东进技术就认识到CTI的广泛发展前景,设计出了国内第一个CTI硬件产品——TC-08A电话语音处理板,并获得了第一张同类产品的全国入网许可证,同时建立了国内第一个CTI硬件产品的企业执行标准作为国内同类产品的参考标准。
公司聚集了国内一流的CTI产品研发工程师,始终追踪国际最新技术并不断推出新的产品。2002年推出的DN系列语音产品,更是以其高可靠性、易用性及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将公司产品提升为国际领先的水平。
东进技术已连续三年保持了年平均增长率超过50%的高速发展,业务涉及欧洲及东南亚;在国内目前有近1000家不同领域的系统开发商应用东进技术产品,实现各种包括语音、传真、数据、中文语音识别和文本语音转换、电信增值服务及呼叫中心等先进的CTI系统应用方案。在金融证券领域,东进技术的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达80%,MDR数字录音设备在国内航空管制、电力调度等重要的应用领域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
那么什么是CTI,它和通信产业到底有什么关联呢,东进又为什么会和Intel结下梁子,Intel诉东进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本文试图从新通信变革的轨迹来探讨诉讼案的真正实质,并对产业进行探讨。
一、为什么是新通信
传统通信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网络就是服务,每种服务对应不同的网络;
2、技术推动产业的发展;
3、网络主导一切,谁拥有网络谁就拥有了一切。
这些特点决定了传统通信的发展模式必然是全力铺建网络,大力发展通信技术,运营商不是服务商而是网路提供商,在过去通信能力供小于求的时候,这种模式极大的推动了通信产业的发展。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网络的不断发展,通信能力已经从供小于求发展为供大于求,通信用户的需求逐渐由单一需求(语音通话)向包括多种增值应用在内的多样化需求转化,这种需求的提升无疑应当是通信产业发展的福音,也对电信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内容(增值服务)提供商等市场参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下,旧有通信垄断体制下形成的低竞争水平、低服务水平、高利润水平的"两低一高"发展模式明显不能适应需求的提升,直接的后果是通信产业整体效益出现难以遏制的下降趋势。因此为了改变这种困境,传统通信必然要向新通信转型。
新通信是为了解决通信产业矛盾而产生的,因此它的直接表现就是满足用户需求,它拥有以下特点:
1、网络与服务分离,服务屏蔽了网络本身;
2、产业链走向开放,网络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各司其职,服务商占据主导地位;
3、用户需求推动产业发展,这就要求服务商能够快速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这也就要求服务商能够简单快速地推出新的业务。
为了从传统通信向新通信转型,目前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解决方式:融合与迁移。
网络融合是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NGN则是国际信息领域的研究重点,有多个标准化组织和论坛在推进其标准化工作,例如:ITU、ETSI、3GPP等,包括中国在内,已经有多家运营商已经开通了商用或实验的NGN。
迁移方式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同样是基于IP通信技术,通过搭建面向业务的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了业务层面的无缝链接,充分利用现有的通信、服务和终端资源的潜力,实现了服务和用户的融合。
如果说网络融合是铺路,服务迁移则是架桥,两者各具优势,是解决目前通信产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所以二者应该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是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
二、什么是CTI
CTI是计算机与电话系统集成技术的简称,它为之前一直彼此分离的电话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架起了一座桥梁。CTI结合了计算机技术与电话技术的优势,把语音和数据服务融合在一起,并在计算机或电话机上付诸实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CTI技术的内涵也在拓展,它所涉及的信息形态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原来的语音信号和简单的数据信号上升为"统一信息"。CTI已经成为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的代名词。
1、CTI技术的发展
CTI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专用单项业务的发展阶段,二是以标准为基础,形成公共平台和一系列的开发工具。从技术上看,CTI涉及到大量的内容,例如声音的表示和压缩,文字和语音的转换,语音识别、传真和文字、语音的结合、平台所应具有的呼叫处理和计算机网络中的目录服务,数据库系统的集成,提供良好的路由转换(即从一个呼叫开始到不同的CTI业务的路由建立过程),管理控制功能的实现等。
2、CTI的结构
CTI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接入服务器和资源服务器,其中:
(1)接入服务器又称为电话服务器(Telephony Server),为多种CTI业务应用提供语音及其话带业务接入软件和硬件平台,主要具有网络接入、业务交换和系统控制管理等功能。
(2)资源服务器又称为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s),用以管理和控制接入服务器的CTI应用业务,包括交互语音响应(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IVR)、语音信箱、传真服务、预拨号等多种业务应用。
CTI系统结构采用的是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的逻辑结构。多种资源服务器和多个接入服务器之间可以通过TCP/IP网络或ATM交换机联接起来,以实现多种网络接入和多种CT(Computer Telephony)资源共享。其物理实现有时采用集中式的系统结构将CTI业务资源存在接入服务器中;也可以将两者分开采用分布式的系统结构。
3、CTI的应用
CTI跨越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两大领域,涉及的范围很广,既包括企业市场、也包括电信市场。目前国外CTI的主要应用包括交互式语音应答、呼叫中心、统一消息处理、小型办公/家庭办公等,适用范围涉及办公自动化、商业、服务行业中的产品推销和用户咨询服务、电话声讯服务、电话银行以及居家办公等。其他一些新的应用也正处于开发推广阶段,如IP电话、IP传真、呼叫中心与Internet的结合等。
三、CTI与新通信
CTI的本意就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在通信产业中,通信网络体现了通信技术,而通信服务则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因此CTI应该是通信产业中网络到服务的支撑平台。在传统通信产业中,由于网络和服务高度集成,使得CTI的特长难以发挥,只能更多的应用于小规模的企业市场,随着通信产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网络与服务分离思想的提出,CTI的优势立刻体现出来,可以想象,在向新通信转型的时候,CTI将会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1、CTI产业促进通信产业转型
无论是在网络融合还是在服务迁移时代,软交换技术都是最核心的技术,软交换是从VoIP技术发展而来,借鉴了电信网络中智能网的"呼叫与控制相分离"的思想,提出了在包交换网络中提供增值业务的体系结构。同时,软交换也提供了与传统PSTN电信网络进行互连的接口,为其开辟了平滑向未来IP包网络过渡的途径。
CTI技术具有两个典型的应用:呼叫中心和IP电话。这两种应用都与软交换具有紧密的联系,IP电话构成了软交换的底层通话技术的媒体基础;而呼叫中心构成了软交换中业务节点的技术基础,并为软交换提供了一个具体的业务应用切入点。
由于软交换体系十分庞大,涉及的协议接口也很多,因此在具体实现中,也面临着如何将系统具体化的问题。在CTI领域中,目前已经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模块。例如,在控制平面,可以采用目前的CTI技术进行底层的呼叫控制;在应用平面,对用户可以提供开放的API接口;而在数据平面,应用CTI中的CRM技术,提供完整的业务闭环服务。因此,通过对目前CTI技术进行组合,可以完成软交换所要求的部分功能。也就是说,通过引入CTI技术,可以加快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
由于向新通信转型的目的是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网络融合或者服务迁移更多的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并没有从服务本身看问题。CTI从一开始就是应用于服务,CTI产业比传统通信产业更了解用户的需求。比如说,在现有通信产业中,增值业务的主要焦点还集中在语音业务方面,而目前的呼叫中心已经可以提供基于视频、Internet方面的业务应用,这些经验对于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些新媒体形式的引入,不仅丰富了业务的内容,更会带来管理、经营等一系列的改变。这种新的模式的出现,必将产生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并对增值业务运营市场产生巨大影响。从这个意义来讲,通信产业引入CTI的业务经验将有助于服务商更好的开展服务。
因此,CTI产业将加快通信产业转型的速度,并在新通信时期占据重要地位,我们可以这样认为,CTI既是通信转型的加速器,也是新通信业务的支撑平台。
2、通信产业促进CTI产业链变革
按照CTI产品的不同,CTI厂商中主要包含了CTI硬件制造商、CTI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和应用软件提供商、CTI系统平台提供商、CTI外围提供商等等。其中CTI硬件制造商包括板卡制造商、网关制造商等,CTI软件提供商主要包括ASR、TTS等软件开发包提供商、系统集成和应用软件提供商则是各类应用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供应商,CTI系统平台提供商则是为系统集成和应用软件提供商提供平台,以帮助其快速提供解决方案,CTI外围提供商则包括CTI专用模拟接口模块厂商、座席接入系统、DSP及器件厂商等等。
上述各类厂商产品之间存在相似之处,如CTI系统平台提供商提供不是真正的平台,也是一种系统集成,CTI硬件制造商也提供ASR、TTS等软件开发包,CTI外围提供商对于CTI价值链没有影响,因此从产业链的角度,我们把CTI产业链分为三部分:CTI基础设施提供商、CTI系统提供商、通信服务提供商。CTI基础设施提供商包括硬件设备提供商、软件开发商等,CTI系统提供商主要是系统集成商和部分方案提供商,通信服务提供商则是电信运营商、外包运营商、增值服务提供商等最终用户。
在早期的CTI产业中,由于产业规模小,应用范围窄,服务内容单一,因此对于底层基础设备的要求不高,在这个时候,只要通过系统集成就能轻松满足CTI系统使用者的要求。在早期,CTI系统集成商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特别是进入电信级的CTI应用后,对CTI基础设备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基础设备的性能决定了CTI系统的性能,此时的系统集成开始扮演一个组装的角色。在现有阶段,CTI基础设备提供商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传统通信向新通信的转型,CTI将更广泛的应用于通信产业。为了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现阶段三段式的CTI产业链将被打破,在CTI基础设施提供商和CTI系统提供商之间将出现一种新的供应商,他能够屏蔽了CTI基础设施提供商的细节,为CTI系统集成商提供标准的接口,提供业务的整体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原来产业链中系统供应商要么就升级为整体方案提供商,要么就蜕变成系统集成商。目前已经有部分厂商开始向整体方案提供商转变。未来的CTI产业链将由CTI基础设施提供商、整体方案供应商、CTI系统集成商、通信服务提供商四部分组成,其中整体方案供应商将在未来的CTI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也是CTI成为新通信业务的支撑平台最关键的因素。
四、Intel为什么诉东进
1、阵营分析
根据CTI产业的参与者的不同,我们把CTI竞争者分为三大阵营:传统电信设备制造商阵营,传统CTI厂商阵营,传统IT厂商阵营。
传统电信设备制造商阵营是指朗讯、华为、中兴、北电等电信级交换机厂商,他们利用在电信基础设备领域拥有的技术和经验,在CTI产业中扮演平台提供、方案提供、系统提供等一系列的角色,不过由于传统电信设备制造商的利润主要来源于电信设备,CTI业务属于边缘业务。传统电信设备制造商在产业链中的位置是CTI系统提供商,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整体方案提供商。
传统CTI厂商阵营主要包括CTI基础设施提供商和CTI系统提供商两大类。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CTI基础设施提供商,CTI基础设施提供商包括软件和硬件的提供商,由于CTI硬件提供商除了提供硬件的开发平台,也提供包括ASR、TTS等软件开发包,因此我们主要考察CTI硬件提供商的竞争情况。
CTI硬件提供商的典型代表企业是国外的INTEL Dialogic、NMS,国内的东进。Dialogic成立于1983年,是最早生产CTI板卡的厂商之一,2000年被INTEL收购,目前全球占有率排名第一;NMS公司成立于1983年,总部位于美国麻省,1998年6月在中国成立办事处。NMS公司目前全球排名第二,是INTEL Dialogic的老对手;东进技术创立于1993年,总部设在深圳,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板卡研发的企业,设计出了国内第一个CTI硬件产品,获得了第一张同类产品的全国入网许可证,建立了国内第一个CTI硬件产品的企业执行标准作为国内同类产品的参考标准,东进在2002年推出DN系列语音产品,进军高端领域。东进的产品覆盖多个行业,而其它本土企业的产品则专注于个别细分市场,目前东进在国内企业中排名第一。
从国内市场来看,由于Dialogic进入中国较早,在电信等CTI高端市场上成为主流,因此一直在中国市场占据主要份额。然而在被INTEL收购之后,由于受到INTEL全球通信战略的影响,INTEL Dialogic停滞不前,不但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在中国市场更是受到了严峻的挑战,2004年,INTEL Dialogic在国内的销售额已经被老对手NMS超过,排名第二,并且排名第三的国内领头羊东进也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大有赶超INTEL Dialogic之势。目前东进的板卡开始进军海外市场,在更大的范围内和INTEL Dialogic、NMS展开竞争。目前CTI硬件设备的市场格局是:传统巨头INTEL Dialogic开始没落,NMS极有希望取而代之,以东进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冉冉升起。东进等和NMS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对INTEL Dialogic形成合围之势。
然后让我们看一下CTI系统提供商的情况。在CTI产业中,CTI系统提供商应该是数量最多,竞争最激烈的一类,参与者不但包括传统的CTI厂商,还包括传统电信设备制造商。传统CTI厂商典型的代表是几家上市公司如新太科技、亿阳信通、杭州信雅达等等,不过由于竞争异常剧烈,目前的CTI系统提供商日子并不好过,几家上市公司的业绩下滑很快,股价也跌得一塌糊涂。CTI系统提供商应该加强自己的核心能力,或者向产业链上游整体方案提供商转变,或者对系统集成商进行整合,并在市场和营销上痛下苦功。
最后让我们看一下传统IT厂商阵营,传统IT厂商阵营的典型代表当属INTEL。INTEL在IT领域占领制高点之后,开始向发展潜力巨大的电信行业进军。由于不可能进入已经根深蒂固的传统电信设备制造领域,INTEL只能把CTI作为突破口,通过对CTI产业的控制达到控制新通信产业的目的。
INTEL的通信发展战略称为"融合通信",融合通信就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其实质就是CTI。INTEL在融合通信中扮演平台的角色,其他厂商的开发,新的技术、新的应用都基于这个平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INTEL首先吞并了硬件提供商的领头羊Dialogic,然后推出了模块化的通信平台,并开始建立通信联盟,与此同时,INTEL采取了一系列垄断型企业采取的常规手段(如知识产权追究,设立接口标准等)打击竞争对手,比如说在欧美市场对NMS的封杀,在国内市场对东进的起诉等等,期望通过当年控制IT的策略来达到目的。但是由于INTEL是通信产业的后来者,没有摆正自己在产业中的位置,试图以领导者自居,INTEL的融合通信之路远低于预期,INTEL的通信部门连年亏损。由于今年INTEL在核心业务CPU领域遭受了AMD的严重打击,INTEL不得不对亏损的通信业务做出调整,通信部门解散,各产品并入其他部门。
作为曾经的CTI硬件领头羊Dialogic,自从被INTEL并购之后,一直停滞不前,在产品和研发上毫无进展,市场份额节节下降,从明星沦落到现在INTEL的"鸡肋",真是让人感到惋惜。
INTEL的融合通信思想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认为过去的成功就能代表未来的成功,这是大错特错的,不管多大的IT厂商,如果没有通信经验的话,那么在通信行业就是小企业,应该用小企业发展的战略来对待问题。对于INTEL等IT企业来说,少一分霸气,多一分和气也许能达到多赢的结果,这对于整个产业也是非常有利的。
2、整体方案供应商先行者分析
虽然现阶段整体方案供应商只是略显雏形,真正完全满足产业链中整体方案供应商条件的公司还没有出现,但是部分公司已经开始向这个方向发展。由于未来的整体方案供应商将在CTI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很有必要对于这些先行者进行分析。
目前有实力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厂商主要来自于传统电信设备制造商和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传统CTI厂商。由于传统电信设备制造商常年专注于基础通信、网络设备提供,所提供的整体方案更多的关注于技术,对于服务的理解不如传统CTI厂商那么深刻,并且CTI业务属于边缘业务,在重视程度上也不够,一旦核心业务出现危机的时候,第一个考虑的就是抛弃像CTI这种边缘业务,就像当年朗讯出现危机的时候,第一个抛弃的就是企业通信部门,后来这个分拆出去的部门组成了AVAYA公司,现在已是IP通信的领先者,因此在整体方案供应上应该是传统CTI厂商更具优势。在众多的CTI厂商中,由于硬件提供商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而现有CTI系统提供商基本在硬件提供商的基础之上进行开发,因此在整体竞争力上不如硬件提供商。
目前最具整体方案供应商雏形的代表企业应该是硬件提供商NMS和东进,曾经的领导者INTEL Dialogic由于正在被INTEL边缘化,已经越来越远离CTI领袖的位置,更无暇顾及整体方案供应。NMS公司是开放式电信的倡导者,其应用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彩铃和彩话都是由NMS首先开发,在韩国成功应用,并移植到中国。东进公司在硬件领域进入国际领先水平之后,也开始提出从产品制造商转变为最有投资价值的业务方案提供商,并且提供多种增值电信业务方案,目前东进在电话QQ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
未来的CTI产业之争是整体方案供应之争,作为先行者的东进和NMS,必然会对CTI的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从而推动通信产业的发展。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新通信转型的过程中,传统CTI厂商和传统IT厂商都有机会对通信业重新洗牌,INTEL诉东进案的实质就是对新通信产业控制权的争夺,但是作为IT巨头的INTEL起诉一家CTI公司,似乎预示着在洗牌过程中,CTI企业已经占据上风。
博客中国 杨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