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部分彩话业务还处于免费试用阶段,但是资费策略的问题已经摆在桌面上。丰富的资费组合形式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资费策略是否真正可行。
我们参考台湾某运营商的彩话业务资费策略,非常清晰:
业务 | 彩铃 / 新台币 | 彩话/ 新台币 |
月租费 | 30元 | 20元 |
设定费 | 20元(第一次设定免费) | 20元(第一次设定免费) |
音乐使用费 | 促销类音乐0-5元/首; 普通音乐10元/首; 原曲原唱15元/首; 低阶互动20元/次; 高阶互动25元/次; | 促销类音乐0-5元/首;普通音乐10元/首; 原曲原唱15元/首; 低阶互动20元/次; 高阶互动25元/次; |
音乐套餐 | 促销套餐20-30元/5首; 一般套餐40元/5首; | 促销套餐20-30元/5首;一般套餐40元/5首; |
DIY设定费 | 每次15元 | 每次15元 |
播放条件设定费 | 每次10元 | 每次10元 |
IVR语音通信费 | 0.1元/秒 | 0.1元/秒 |
可以看出来,由于彩铃业务的巨大成功,彩话业务不可避免地要参考彩铃的资费,消费者也会对自然而然地对这两项产品的资费进行对比。因此,采用参考定价法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
我们看到不少地方的彩话业务定价不仅要收信息费,还要收月租费,算下来,每个用户使用彩话业务的成本远高于彩铃。2004年每个电话用户月平均本地通话时间为254分钟,如果按照0.1元/分钟加收彩话信息费,则该用户要付出25.4元的彩话信息费,远远高于目前彩铃用户的平均10元的消费支出,资费明显不合理。
主流运营商的彩话业务基本定价策略还是应该参照彩铃资费标准的60%制定;而弱势运营商主要考虑网间结算收益,不宜收取信息费,而是通过彩话业务来提高其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北京亚库公司供稿 CTI论坛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