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来,融合果真已经是实实在在的了吗?
融合的初步尝试
人们不愿相信融合已成为商业现实,这不难理解。融合背后的驱动因素却是非常实在的:最终用户要求方便(如捆绑计费和统一通信);并渴望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产(如固定网、移动网)。为此,电信业界在过去做了许多努力:美国Cingular无线推出了FastForward业务、Verizon推出了iobi业务,还有很多厂商推出了无线PBX解决方案。如今,这些产品和服务依然存在。但总的来说,它们迟迟没有得到客户接受;或者说,电信业始终未能提供有实质意义的固网移动网融合(FMC)。
正是在这种步履维艰的局面下,以IP多媒体子系统(IMS)为代表的一些技术上的新进展为融合带来了新的希望。
毕竟,利用IP网络层或者整合多项技术提供融合正是“融合”的精髓所在,同时也为几乎不受限制的融合应用打开了大门:固网/移动网络游戏、固网/移动网络视频、统一消息传送……这些融合应用可以实现统一的用户体验、位置和数据库,但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今看来,固网移动网漫游服务似乎成了先行的早期融合服务之一。
从原理上讲,固网移动网漫游服务这一概念很简单,也很诱人。只要配备一部双模移动电话(内置Wi-Fi功能),语音和数据服务就可以在2G/3G广域网和专用或者公共WLAN网络之间自由切换。
这样做的潜在好处是明显的:首先,室内服务质量会提高;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可以减轻网络的流量负担;对于固网运营商来说,可以满足用户对移动性的需求。业内已经出现了一些早期的启动和试用项目,譬如英国电信发起组建的固话移动融合联盟。但这些早期的努力并没有解答许多重要问题:这一回的FMC有什么不同?让FMC切实可行需要哪些改变?哪些解决方案有可能在角逐中胜出?
站在市场的角度看,变化非常明显:如今,公共高速数据网络几乎遍布全球。大多数人通过线缆、DSL和2.5G/3G无线网络这些技术,可以随时访问高速数据。同样,WLAN网络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去年,Wi-Fi部件销售量估计超过3600万个。如果目前你的家里和办公场所还没有WLAN网络,那么很快会有的。
另外,移动服务对固网服务的替代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用户弃用固定线路,改用移动网络。移动运营商希望从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固网运营商则希望把失去的“分钟”夺回来。幸好,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MVNO)都能助它们一臂之力。正如Virgin Mobile等MVNO公司的商业模式所证明的那样,固网和移动运营商都能获得MVNO带来的价值:可以通过MVNO,提供一系列齐全的服务(包括固定与移动),同时又能夺回被VoIP服务提供商(如Vonage)抢去的分钟数。
融合的路径选择
在网络方面,解决方案根据部署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运营商的分组核心网络或者无线接入网络(RAN)。
免执照移动接入(UMA)规范提供了基于RAN的解决方案。UMA得力于Kineto Wireless提供的技术,不过得到了阿尔卡特、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和西门子等知名厂商的支持,它对名为UMA网络控制器的一种网络设备作了明确规范。该设备可以在运营商网络中充当基站控制器,从而可以把标准的GSM/GPRS服务通过IP接入网络传送到WLAN接入点。
在核心网络上,Bridgeport和 Longboard等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实际上可以连入运营商的软交换机或者媒体网关,然后通过它们连接到外面的WLAN网络。Bridgeport支持连入如今的SS7网络、进而利用用户身份信息的功能。当然,等到IMS投入实际使用后,每种解决方案实际上都可以演变成IMS应用服务器。与UMA一样,IMS也得到了大多数知名电信厂商的支持,其中包括朗讯、NEC、华为、中兴等。
目前不大明朗的是这个问题:对固网移动网漫游而言,哪项技术是合理的选择?最终,答案有可能是:“那得看情况”—尽管这可能并不让人满意。UMA和分组核心网这两种FMC解决方案提供类似的服务。两者都基于行业标准:UMA和IMS都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规范的一部分。
集成了运营商的分组核心网的解决方案更有可能支持服务的灵活性,又可以利用计划中的IMS网络升级方案。在IP迁移完成之前,基于UMA的解决方案更有可能融入到运营商现有的网络中。
如果移动运营商想迅速迁移到FMC、提供一系列常见的GSM服务,可能会觉得UMA比较诱人。如果运营商已经在IMS方面作了投入,或者固网运营商具有接入移动RAM的一定功能,可能会觉得分组核心网解决方案更加诱人。
不过,除了用来提供FMC的新兴设备外,更重要的问题无疑是弄清楚细节:如何对FMC服务计费?如何把FMC服务融入按分钟计费的价格方案?如何向市场推销FMC服务?看来,那些名片上印有“融合”字样的人士最好趁再煮一壶咖啡的时间把这些问题考虑清楚。
计算机世界网(www.cc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