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从卖“方言”到建“音库”

2006-09-18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声音作为一种资源、一种信息,其史料价值、收藏价值、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都很大。历史上有很多声音消失了,现在没办法复原。如孔子的声音,他到各地游学讲课的声音,我们只能通过文字资料来了解孔子,尽可能地理解他讲过的话,但是他说话的语气、语速,如何抑扬顿挫,我们却很难想象出。慈禧太后说李鸿章:"一口一个老母鸡,进了京城无人欺。"我们今天无法听到慈禧的原话声音,只能靠字面意义揣摩慈禧当时的口气轻重。所以说,古代历史是寂静的历史,没有声音的历史。为此,英波又开始收集一些名人的声音。他曾去国家档案馆,寻找毛泽东等伟人的声音,曾拜访过一些名人的后代。他从安徽的一名老新闻工作者手中,获取了安徽省第一任省长的声音,从台湾首任巡府刘铭传的后代手中取得刘铭传当年留下的声音资料。而这些名人的声音很快就被一些公司以高价购买或租借。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精彩中国》栏目记者采访时语重心长地说:"肥西三河话,可是语言的活化石啊!"但有关资料显示,地球上每天都有许多种声音在永远地消失。2001年,英波提出抢救并永久收藏世界上濒临灭绝的音种,将声音标本编辑成为《中华音库》。组建三大平台,即音库与声音产权人的声音收购平台、声音产权人间的声音自由交易平台和音库与需求者间的声音标本交易平台。目前《中华音库》已经采集到32000多种声音标本。

  英波认为,《中华音库》项目开发声音资源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声音欣赏爱好者体验与收藏,手机生产商及铃声下载供应,专业影视制作公司及广告、动画公司配音,企事业单位文秘人员制作演示文稿配音,发声玩具配音,软件开发商声音元素嵌入,声音识别设计,声音商标设计,数字电视频道,电信语音自动服务系统,数字广播,科研机构与院校研究,教育在线班班通,物化后的光盘、U盘、MP3、发声芯片、音库机、国礼音库、博音馆、听众传媒等。

  英波还对声音的市场进行了细分,一是国内互联网用户已发展至8000万户,网民1.3亿,如每人点击一次,每次收费1元,计1.3亿元;10%的点击,就是1300万元收入。国际市场更大。二是每年手机生产量高达8000万部,每部手机铃声成本5元,就是4个亿,固定电话5个亿、声音玩具10个亿。三是每年电影、电视剧、片头、广告片、动画制作等影视制品高达上万部,每部非语言声音合成开支约15000元,用《音库》音效素材供给,成本大大降低,每部按1000元计算就是1个亿,容量很大。四是全国收藏爱好者高达6000万,1%的人收藏一件音品(高价值声音标本收藏版),每件500元,就是3000万元。五是全国有3亿人口夏季点蚊香驱赶蚊子,用声波驱赶蚊子的"音香"代替,既消除蚊扰,又不熏人,每盒"音香"20元,就是60个亿。六是用声音灭鼠的"音猫",可用于家庭、宾馆、饭店、学校、仓库、医院等场所,每只"音猫"100元,市场少说也有10个亿。七是每年人口出生高达3000万人,落地啼哭为人生第一音,每人收费30元录制并输入《中华音库》的子库《人生第一音》,永久收藏储存,就是9个亿。八是国家声学研究所均为技术提供商,但均急需大量的声音标本来研究。

  2005年内,英波将音库、声音标本制造方法及网上声交所模型制作完成,三个月后音品开始投放市场,边采集、边生产、边上线、边销售,一年内音本收藏到30类2万种声音,两年内收藏到60类10万种声音,三年内收藏到100类100万种声音。三年后在此海量音库基础上继续采集、生产、收藏,永无止境,打造百年老店,建造中国的"博音馆"。

上海证券报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