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SLA大规模推广的四大阻碍

2006-10-12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通过实施SLA,满足不同客户的等级服务要求,遵循“按质论价、违约赔偿”的原则,运营商可以拉开不同等级客户在产品价格、服务质量方面的差距。但实际上,实施SLA往往伴随着较大的服务成本、更高的赔偿风险。因此,现阶段运营商实施SLA的对象主要是一些高端用户: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单位;网络商;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重点职能部门;以及重点客户如大型跨国公司在华总部等。从长远角度来讲,运营商应对所有客户提供不同等级的服务,从高端客户直至到中小客户。这对运营商的成本与风险控制能力、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挑战。
  2002年,网通公司引入了SLA,并曾向其全国分公司下发要求实施SLA的正式文件。其后,中国电信也加快SLA的实施步伐,中国移动在大客户服务方面也体现了SLA的分级服务精神。但中国电信SLA的实施还没有完全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和有深度的实际应用,计世资讯(CCW Research)认为,这其中有四个阻碍原因:
  阻碍一:SLA的签署缺乏可供参考的权威格式合同和司法解释,运营商和用户在对参数指标的定义与解释上易产生纠纷。
  阻碍二:在测量方法上,中国运营商还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方法。
  阻碍三: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由运营商自己做检测,这使客户对结果的客观性和公信度大打折扣。
  阻碍四:实施SLA不仅需要网络和业务本身的技术手段,还需要具备业务管理方面的技术手段。目前运营商普遍注意的是前者,如客户的业务定制、客户的质量和障碍投诉、向用户提供业务质量的报告、用户与运营商的互动,而业务质量和业务使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等方面,仍需要OSS系统支持,缺乏基本工作对SLA的支持。
  实施SLA可以帮助运营商跳出价格战的泥潭,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将服务质量打造为核心竞争力,而使SLA成为保留、吸引用户,提高用户忠诚度的重要武器。

计世资讯供稿 CTI论坛编辑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