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最小方差管理法─呼叫中心的雁行理论(上)

2007-06-21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许乃威 2007/06/21

  最小方差管理法揭示了呼叫中心管理上很重要的一个突破,也就是让目标管理终于具体可行


  试想一个两个呼叫中心过去一周的服务水平都是80,一家每天在78到82这中间很稳定的上下,另外一家每天在50到88中间震荡,虽然这两家服务水平都是80(因为是平均以后的结果),而且后面这一家最高作到的服务水平还比第一家高些,但请问你会觉得哪一家呼叫中心管理的比较好些?

  有小西和小呆两个人,每天早上公司8点要开会,两个人平均到达公司的时间,都是早上8点,小西最早不会早于7点55分来公司,最晚也不会晚于8点5分来公司,但小呆最早会7点半就来了,最晚也会迟至8点30分才来。

  虽然两人平均到达公司的时间,都是早上8点,但请问,你比较喜欢跟哪一位开会?

  两位座席员小乖和小飞的平均通话时长都是200秒,小乖通话基本上都是在220秒到180秒中间,小飞通话时长的分布却非常的广,在300秒到100秒中间很不稳定的分布,请问你作为排班师,你比较喜欢安排小乖上岗,还是小飞?

  两位座席员小花和小梦,两人工时利用率都是69%,都达到公司要求,但小花工时利用率很稳定在67到71中间来回,而小梦却是有时会拼了命接电话,工时利用率冲到77,有时会进行梦中神游,不知道到哪里休息了,工时利用率会下降到61,请问你如果是值班班长,你会比较喜欢用小花,还是小梦?

  我们等下还会看到一个实际的案例,从平均通话时长的数据,尽然可以看到某一个座席员打算要离职了,看到了座席员心中的不稳定。

  这些问题,都不是平均法可以解决的,也不是平均法打算要解决的。

  因为平均法强调的,就是一个平均的概念,它不管这个群体里面,每个个体的表现差异。

  但在呼叫中心里面,每个人的表现差异,常常才是真正管理的重点。

  为了弥补平均法的不足,最小方差管理法就应运而生。

  最小方差管理法,在平均法的管理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管理的指标:方差,也就是测量群体里面,每个个体表现差异。

  最小方差管理法强调的是,平均数虽然重要,但需要跟方差这个指标一起来看,不能单看平均数而已,平均数不足以把所有的事实和真相都表达出来。

  最小方差管理法强调的是,每一个平均数的旁边,都应该要有一个方差的数据,同时表明这个平均数里面,个体差异性到底有多大。

  而最小方差管理法认为最重要的管理,不是管理这个平均数,而是管理这个方差,要做的管理,就是努力缩小这个方差,努力缩小个体里面的差异。

  最小方差管理法揭示了呼叫中心管理上很重要的一个突破,也就是让目标管理终于具体可行。

  上海移动客户服务中心总经理吕留芳在5月份CTI论坛的大会上,有这么一段讲话:

  『我们是人,我们二千个人怎么去缩小这个偏差,所以我们怎么去对标,找一些标杆公司,标杆公司说不行,你们这个太专业了,最后就找到我们同行,我们找过CCCS还有亚太地区的去做我们的工作,我们最主要是想通过学习的方式最后去制定这个标杆。。。』

  为何上海移动想要去找标杆?因为她们想要解决在呼叫中心管理上,根本无法进行目标管理的重大难题。就由我前面讲的,服务水平、平均通话时长、座席员四率管理,根本无法定义怎样的数字是好是坏,而目标管理最重要的基础,不就是要订出好坏的标准,然后对目标达标率进行考核吗?

  联想、微软、上海移动,解决这个困境的办法,就是去找标杆数字,利用行业里面其它具有参考性价值的标杆数字,帮助自己定下努力的目标,有了这个目标,才可以进行目标管理。

  但使用标杆管理的呼叫中心,在中国占不到1%的比例,其它没有作标杆管理的呼叫中心,要怎么作目标管理?

  而且做了标杆管理,问题就解决了问题吗?国外这些认证公司作出来的这些标杆数字,对中国呼叫中心运营来说,真的是『最佳数字』吗?

  微软所投资的外包呼叫中心─上海微创大宇宙常务副总裁徐欣在上个月同一个场合,讲了一段话,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线索,他们同样也是通过国外认证公司的标杆管理的,他说:

  『但是任何的标准也有局限性,我们在06年开始做了自己内部的认证项目,就是内部认证就可以。。。』

  笔者没有亲自听到徐欣的演讲,无法确认徐欣的谈话内容,但这段话却刚好是最小方差管理法讲到的另外一个重点:

  标杆可以不必外求,利用内部数据足以竖立标杆,而且是最好的标杆。

  最小方差管理法是一个崭新的管理思路,它吸收了六标准差的精神,并且加以发扬光大,笔者用雁行理论具像化的加以说明:

  笔者有一次在探索频道上看到一个很感人的故事,原来世界上有一群大雁,每年过冬时,都会飞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到世界的另外一边过冬。

  要飞越世界最高峰,这是何等困难的挑战,这群大雁不只要飞到极高的高空,还要忍受酷寒的天气,以及高空随时会有的气流。大雁们会有一只领头雁带队,排成很漂亮的人字队形,抓住最好的时机开始飞越珠穆朗玛峰。

  故事最感人的是队伍中,会有小的雁,会有飞得慢的雁,会有受伤的雁,这一群大雁的挑战不只是要飞越世界最高峰,还要把所有大雁都带过去高峰的另一头。

  影片中看到队伍中所有排在后面的雁子,都知道自己的命运掌握在一件事情上,就是他们能不能跟上飞行的团队,只要它脱了队,它只有死在珠穆朗玛峰的命运。而带头的大雁知道,它的工作就是要维持一致的速度,让大家保持一致的距离和队形,只有保持一致的队形,才能享受到高空气流的推动作用,大家形成一个滑翔翼一般的一张大伞,让风带着大家自然的往上,不然光是拍动翅膀,是不可能飞到那种高度的。

  这群大雁飞过珠穆朗玛峰的故事,被完整的拍了下来,非常的感人,但它给我们的启示不只是感人而已,而是要飞过世界最高峰,要飞得过去,不是飞得快,而是团队里面每只大雁的飞行速度、彼此距离,都保持最高度的一致,方差最小,这群大雁才会有机会飞得过去。

  最佳的团队,是团队里面每个成员的行动、工作表现,都保持最高度的一致,方差最小,这就是呼叫中心的最佳团队。

  呼叫中心传统的KPI指标是失效的,因为你不知道服务水平做到多少算是最好,平均通话时长多短算是最短,只有用新的KPI指标来测量才能真正测量什么是呼叫中心的最佳团队。

 

关于作者:许乃威 呼叫中心资深顾问 email: will_hsu@126.com

作者供稿 CTI论坛编辑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