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互联网周刊》:呼叫经济

2007-08-10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互联网从来没有取代什么,抑或新创造出什么。它的所有模型在旧有经济都有章可循,只是从空间、从时间、从响应速度上,对传统的商业模型进行了良性改造。比如阿里巴巴,它就像是全世界最大的货品交易市场;比如盛大,你可以把它当作全世界最大的电子游戏厅。

  “互联网跟电、蒸汽动力,包括计算机技术的作用是类似的。”易观国际总裁兼首席分析师于扬对《互联网周刊》说,“它就是一种死的技术,是一个加速器。”

  从这个角度来思考,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呼叫经济”在互联网时代,仍旧不断焕发着新光彩。很多事物的本质是无法改变的。人毕竟是感性的动物,渴望与其他人进行现实感的交流,也对人的声音有本能的亲切感和信任,尤其在面临问题、需要帮助的时候,而电脑、机器或者互联网,都永远无法取代人和人之间这种天生的认同感。

  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新经济,以及其他技术的发展,可以为电话这样的传统经济载体带来更多机会,使其获得更广泛的发展。互联网和电信的融合度越来越高,双方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全球经济正在向服务转型。Web2.0只是整个大经济环境在互联网上的一种缩影。当产品越来越丰富,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广,信息碎片越来越多,用户对服务的要求也就变得更加依赖和挑剔,所有的传统产业都在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如何利用新技术、现代管理思想,以及现有资源,将成本降到最低,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全球经济的各个角落都在刮着一场以用户为导向的2.0之风。

  而中国的低廉人力成本、充足的人力资源,使得我们在这个大的转型中具备了基础优势。政府的推动、企业的关注、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因素都在推动着“呼叫经济”走向高潮。你不能再将其称作一种旧经济,因为它的内涵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  

《互联网周刊》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