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从均值管理到差异管理

2007-12-10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许乃威 2007/12/10

  呼叫中心一路走来,就算以美国或欧洲的角度来看,都只有30年不到的历史,是一个很短的历程,大部分的管理理论都很不成熟,借镜于其它产业的管理理论,却发现这些理论不完全适用于呼叫中心。

  如何使用标准差和离散系数,我在前几期的文章中写得相当详细,现在大约再说明一次。

  标准差计算方法很简单,在EXCEL里面,只要利用“STDEV”函数,选中你要计算标准差的数列,如下图,我们要计算7月1号到30号平均处理时长的标准差,7月1号到30号平均处理时长的数据,就是B2到B31这数列,只要选中这数列,按“确定”,就会得出标准差。


  如我们之前几篇关于最小方差管理法的文章所说,平均数看不到个体差异,只知道7月1号到30号的平均处理时长是99.5秒,但这数字对管理者而言,其实是没有办法用来做管理的,因为管理者要做的是找出差异,管理差异,而标准差才是可以提供个体差异这重要信息的工具。

  但每一次计算平均值,因为采用的天数可能不一样,或是采用了不同的班组来检查,平均值都可能会不一样的,这时如果只是用标准差来做互相之间的比较,就会产生不公平的情况,所以将标准差除以平均值,得出一个系数,就称为离散系数。

  离散系数是一个最重要的控制指标,最小方差管理法大量使用离散系数来测量某一个KPI指标是否已经达标。

  最小方差管理法把离散系数分成四个等级:

  稳定 0.1
  控制 < 0.16
  失控 > 0.16
  严重失控 > 0.8

  有了这四个等级,呼叫中心的差异管理,有了明确的界定,只要你把某个KPI指标的离散系数计算出来,你就知道自己目前的差异状况是在稳定,还是控制,或是失控中了。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质量管理之父戴明是一位改造了日本的质量大师,他却是一位美国人,本来在1950年到1960年,日本制就等于是劣质货、黑心货的代名词,日本以廉价但质量差的产品大量倾销美国,让美国人非常鄙视,但到了1980年,美国最大的电视台NBC制作了一套震撼美国人的节目,节目名称就是[为何日本能,而美国不能!],因为到了1980年代,美国人赫然发现日本制产品的质量,远远超过了美国货,全世界都开始买日本车,买日本家电,质量尽然超过了一直在帝国大梦中的美国,而改造了日本的这位大师,就是戴明。

  可惜国内目前很少戴明的书,戴明对我的影响非常的大,他的理论最重要的核心思想就是:

  管理企业,首先要让关键指标进入控制状态,不然所有的管理手段都是无效的!

  也就是说,必须首先测量关键指标是否在控制状态,如果不是,首先要让事情进入控制状态,不然就算你采取再多的改善措施,都是这里失火,这里救火,那里失火,那里救火,为何这里那里会到处失火,却没有找出问题的源头,只是在事情的最末端进行亡羊补牢的补救措施而已。

  最小方差管理法认为差异管理最重要的,就是首先进行关键指标的离散系数测量,测量关键指标目前的控制情况。

  如果指标是在失控状态(离散系数大于0.16),最小方差管理法藉用两个关键图来找出差异的来源,这两张图一个是常态图,另外一个是控制图。

  常态图的画法可以参考我前面一篇文章『Excel2007对呼叫中心管理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当中,有详细介绍怎么用Excel来画常态图。

  下面这张图是某呼叫中心平均处理时长的常态图,我们希望常态图是一个高峰,这代表只有一股力量在里面,如果出现了两个以上的高峰,就代表有两股以上的力量在里面,差异被这两股以上的力量给拉开了。

  在下面这张图中,我们看到大部分人的平均处理时长是5分钟左右,但在8分钟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小高峰,甚至在10分钟这里,出现了第三个小小高峰。

  常态图可以帮助我们在指标失控时,看到这指标有几股力量在里面,针对第二和第三个高峰应该要采取适当的手段来改善情况。

  换句话说,看常态图的重点,就是看有几个高峰,我们希望看到的理想情况是一个高峰,但只要指标是失控的,通常一定会看到两个以上的高峰。

  常态图也轻易可以看出长尾来,长尾理论最近在互联网变成一个影响很大的理论,就是由网民共同创造的网站(例如小区网站)虽然网民力量小,但却是真正互联网将来的主流方向。

  但在差异管理中,长尾却是你最不想看到的,在下面这张图中,右边显然出现了一条长尾。


  控制图是差异管理中最关键的一张图,我在下一期在专门来谈。

  关于作者:许乃威 呼叫中心资深顾问 email: will_hsu@126.com

CTI论坛编辑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浅析WiMAX

下一篇:视频会议:像QQ聊天那样简单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