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22
主持人(韦乐平):今天下午的宽带技术发展与应用论坛现在开始,我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韦乐平。下面我有一个简短的致辞,大家这几天已经听到一个很重要的话,就是宽带接入已经成为固网运营商的第一驱动力。开幕式上我听到爱立信总工的讲话,现在不光是固网了,现在移动宽带要在2012年超过固网,但是我不知道他的定义是什么,因为宽带的定义是差别很大的。如果按照我们传统的定义是在2兆或者是更高,肯定是另外一回事。不管怎么说大家公认,不管是有线或者是无线,宽带是电信业的未来。所以今天下午的论坛中心就是围绕这方面的演讲。下面我先做第一个发言。
韦乐平: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宽带接入网的发展与展望。主要是讲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中国电信宽带接入网的发展概况。第二是主要接入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里面包括DSL、FTTH、WLAN技术、家庭网络和家庭网关技术。第三部分讲中国宽带接入网的发展策略。
第一个先讲一下中国电信宽带接入的发展概况。那么宽带接入到07年底已经达到了3870万,占全国的57%。一季度的数据已经出来了,到了四千多万了,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运营商。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宽带接入用户数也是增长的非常快的,五年里面一共增长了15倍。主要的宽带接入技术是DSL、光纤到楼,加上LAN、WLAN等等。
宽带接入已经成为第一驱动力。07年的全国接入用户达到了6650万,其中中国电信达到3800万,新增了34%。DSL是3000万,今年一季度的数字是3300万,占比已经达到了80%。宽带接入的ARPU值比电话高了接近一倍。那么宽带接入已经成为中国电信业业务增长的第一驱动力。2007年拉动增长是4.62%,因为我们总的增长才只有2%。贡献率是238%,成为举足轻重的业务增长点。
但是当前我们的宽带接入主要靠接入费,宽带应用的收入还非常少。应用大部分被ICP拿走了,所以这样互联网的接入模式是否可以持续,我是比较怀疑的。互联网的业务模式就是接入收费,业务免费。这样的模式是否可以长久存在是成问题的。因为运营商没有积极性了。最近我们有一个统计数字,我们这么多年互联网投入800多亿。所以投入是相当大的,如果没有回报的话哪个运营商还会不断的建网?所以业务模式还需要探讨。总体上说,宽带接入应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中IPTV就是一个战略性的增长领域。
带宽到底需要多少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不知道带宽需要多少你的技术就是空中楼阁。根据中国电信的调查研究结果,大概未来的3年左右,中国电信的高端用户带宽需求是IPTV是移动高清电视,速率是需要6到10兆。2路标清电视4到6兆,视频通信1到2兆,上网的业务2到6兆,网络游戏300K到800K。还有2路VoIP是200K,所以总体需求是高端用户的需求是20兆带宽。
这是一个中近期的数字,那么长远看到底需要多少现在说不清楚。按照昨天大会上的报告,我们未来10年带宽要增加一千倍,这个数字我没有仔细研究过需要不需要。但是根据我们的研究是大概是50到100兆。理由是大概需要3路标清电视,还有高清电视的输入机甚至三维的电影都可以做到,所以三维电影和数字电影出来一下子就上去了,但目前的频率一点也不够,所以我们暂且设想是2015年以后,大概需要50兆到100兆。
宽带接入的发展趋势我们刚才有几个主要的趋势,第一个是更强的传输和承载能力。包括更高的接入速录,更广的覆盖范围,更高的传输质量,和更大的设备容量。这就需要新的设备来支撑实现。
第二是需要更强的控制和管理能力,没有更强的控制和管理能力业务质量无法保证,商业模式无法维系。这里包括用户的可控可管、业务的可控可管,网络的可控可管。还有多业务差异华承载、策略控制。认证计费、QoS组播、安全、OAM等等。
宽带接入的发展趋势包括新的接入技术,还需要新的网关设备,这个很重要。因为只有家庭网关才能把多种不同的互不相干的技术,能够融合和控制在一个设备上。才容易提供一些融合的业务和新业务,跨部门的业务。当中还包括新的网络架构。包括DSL的TR101,提出来TISPA的汇聚、多业务边缘Vlan应用。还有传输控制子层,这是新的概念。过去承受的Vlan的,包括TISPA的NASS,一个是从逻辑功能的角度,一个讲的系统设备,都是一句话,就是要在接入网引入控制点。
下面我们来分别讲讲每种技术的发展。DSL技术的发展,当前DSL主要的技术是DSL2,这个已经得到了大规模的商用,下行速率可以达到16兆,互通性也比较好,中国已经是全球DSL用户最多的国家。那么规模应用大大降低了成本,我们的用户成本已经少于45美元。我们当初DSL怎么发展起来的?很重要的就是2002年有一个厂家带头跳水,从300多美元下降到200多美元,导致了各个厂家纷纷下降价格。到现在的45美元已经下降了五倍,所以将来我们讲光纤到家,哪个厂家带头跳水,我相信其他的也会跟着下来。所以价格是一个很重要的接入点。
那么VDSL2是ADSL技术的高级阶段,他的速率可以大家下行50MB。为什么德国宣传50兆?就是因为他控制的接入点是600米,所以它最多是50兆,不可能再多。而且这个也不是他保证的速率,他真正的保证速率是25兆。
那么中国电信为什么提20兆?就因为我们的目标是控制在一公里,城区最后的统揽要控制在一公里,现在是3公里多,要把他控制在一公里也不是简单的事。所以你要控制在一公里20兆就没有问题的。所以速率不是一般能够出来的数,它和网络情况是密切相关的。
功能特性丰富,适应多种应用场景,最重要的是与ADSL和ADSL2反向兼容。两项兼容的概念是距离近的时候这样即使到两公里还是有速率保证的。
那么VDSL2技术的发展与挑战。根据中国电信在2007年下半年组织的两轮互通性的测试,表明VDSL2的互通性已经没有明确的障碍,而且可以较好的ADSL 2、用户端的设备进行反向兼容,它的应用主要为城市改造区域提供高速接入。那么,商用时间按照现在的进度大概是明年初就可以商用了。
主要的挑战,因为这种技术还缺乏大规模商用的实践,设备成本还有待于进一步降低。所谓降低就是能够与ADSL2相比。因为相比,不一定是要它一样,高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速率高。具备VDSL2上升到家庭的设备还需要开发,所以这是VDSL2技术的挑战。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电信的光纤到家的现场实验。我们在05年4月份,也就是在三年前开始了四个省市的现场实验。包括技术、设备、规范建设、设备管理和应用。第一阶段是EPON的现场实验核实验商用,实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EPON已经在2007进行推广,2008年要进行规模部署。
第二阶段08年就开始GPON的商用。预计的时间是希望在三季度。中国电信在FTTH的技术研究工作。我们05年7月起进行了四轮芯片级或系统级互通测试。与07年的一年前首次实现了国内大规模的EPON的大规模的、全面的芯片级和系统级互通。我们现在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了规范,已经成为很多国家采用。包括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都向我们要这个规范。中国电信的态度也是很明确,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采用个互通规范,推动产业的发展,我们一分钱不要,但是你要和我们签一个合同。
GPON我们也做了两次实验室技术测试,但是结果不是太理想。第二方面就是点对点的一公里以太网。那么WDM—PON还是在跟踪研究,因为这个产品技术不到位,价格还很高。
下面简单分析一下EPON和GPON的技术。EPON已经进入了商用阶段,技术比较简单,成熟、易实现。产业链也基本成型了,商用芯片和设备供应商比较多,互操作已经实现了。国外已经有几百万规模使用的案例,在中国也是稳定运行了两年。那么成本上看,芯片和设备成本也是在不断的下降。我记的很清楚,去年四月份我去广东和四川考察,回来以后的的价格合10月份的价格下降了一半。
那么挑战就是成本还需要继续降低。到底降低到什么点,很难说。当初的ADSL说200美元,没有想到今天投了40多美元了。所以竞争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为什么要互操作测试呢?因为互操作测试是竞争的前提。所以我们想的目标价格是端到端的价格是在100美元左右。这个应该说还是有希望的。因为大家知道一个技术的应用不是孤立,它有一个横向的技术在哪里。如果VDSL、ADSL价格那么便宜,你这个价格那么高,你怎么让运营商下狠心应用这个。除非是应用需求,但是目前还没有大的应用需求。
还有一个就是高精度的TDM业务的可靠支持,到目前为止高清度的TDM支持还欠缺一点,最终还是要依靠以太网的同步技术。大家知道移动基站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是0.05PPM,要求得十分的精确。如果这个不能保证,业务的质量全部都不能保证。
下面说说GPON,这个技术正趋于成熟。那么速率高、性能好,多业务能力,但是技术难度实现比较高。他的商用芯片比较少,目前实际应用规模还不够大,但是已经成为欧美主要运营商的选择,两个合同加起来70亿美元。互操作还有一定的距离,成本需要继续降低,我们的目标价格也是希望能够比EPON高20%,也就是120美元/户,后续需要更高速率的芯片和设备的开发,这个难度也比EPON要求高。
那么PON技术的后续发展肯定是向更高速率的演进,10个G的EPON,10个G的GPON,这里划一个问号。意味着现在看起来多是不能做,能做就是难度大一点,所以时间上可能比EPON要晚一点。
下一代的PON,WDM的PON,这是我们的片子。
WLAN发展和应用,WLAN是无线技术,这也是我们中国电信除了有线宽带以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特性。用户越来越需要移动性。但是WLAN从来也不是为电信级设计的,所以要在功能上有一系列的改变。在功能上、性能上、远程管理上都要有改进。特别是在运营商,现金流方面到底能不能产生很好的正面现金流,如果不能产生现金流也是不可持续发展的。
网络部署我们当前主要是在热点地方覆盖,包括高档酒店、机场、学校、会展中心等等。我们要实现全国的漫游,目前我们已经建设了全国的WLAN漫游认证转发中心。
WLAN后续的发展,主要是网络的集中控制架构。所谓AP加AC,负载均衡功率控制,还有安全,安全非常的重要。在座的每一位在家里都单独上网,WLAN上网,周围都有网,所以安全性很差,现在用的是最原始的,用ACL列表的方式来控制,很多人都不控制。我听见电信研究院总工说,因为电脑一开始很顺畅,很久之后速率就下来了,怎么办?只能关机,然后各种程序重新启动,这样肯人跑到别的网上了,这是好的办法。所以安全性还是要早点解决。另外还有空壳技术,目前我们的安全性还是有待加强。
那么家庭网络与家庭网关的发展。所谓家庭网络是室内多个设备互联形成的网络,实现互通和资源共享,是公用网络功能和业务向家庭内部延伸。联网的主要目标是使各类互不相关的网络,如固网、互联网、移动网、有线电视网等市县业务融合,乃至统一管理。那么家庭网关就是家庭网络与外部公网的接口,为各种家庭网络业务提供接入和控制功能。
中国电信家庭网关定制和部署。家庭网管我们是E8—B和C。这里最重要的是开放的中间件架构,这样有利于开展新的功能和新业务,增强运营商对业务的控制能力。网络部署上我们部署家庭网关和终端的综合管理系统叫做ITMS,实现了五组ITMS和十余种家庭网关的互通。大多数的用户因为并不是专家,即使像我们搞电信的,我自己要弄这些东西也不灵。所以一定要实现零配置,包括动态配置和软件的远程升级,故障诊断等等。
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有更强的控制管理能力,更强的业务支撑能力。下面说说“我的E家”的业务总体架构。这里提供三个能力,一个是多终端,多帐号的上网,WLAN的漫游,固网移动的融合。第二是E家信息,包括信息定制和推送,号码百事通,家庭监控,家庭支付等。第三是E家娱乐,包括IPTV,互联星空的专用频道,影视、音乐游戏等等。
那么面向我的E家实现网络的全面改造,我们从8月1日起对高端用户部署家庭网关E8B,终端的管理系统ITMS以省为单位进行建设,支撑系统DOS系统,CRM系统、服务开通系统、计费系统进行了改造。另外,IP承载网实现业务区分和Qos。软交换的事情,要完成支持SIP短信等业务功能的改造,建设BAC。同时业务平台上要建设VoIP同号同振、彩铃、点击拨号平台和VoIP的漫游平等和WLAN的漫游,建设全国WLAN漫游运行中心,规模化的推进和覆盖。
中国电信宽带接入的发展策略做一个简单的小结。总的策略我们是分地区的,因为不可能是一种方式适合所有情况。城市地区我们在近期08、09年,我们可以提供16兆的带宽,新建地区,要停止主干和配线电缆的建设,将光缆推进到楼宇。这个是基于PON的技术,加上LAN方式。在商务区和高等住宅区根据需要积极的采用,这是对新建区。对于大多数的铜缆网的改造区域,主要是采取光纤到节点。
那么城市地区在中心来说,2010年应该提供超过20兆的下行带宽能力,远期应该能够提供50兆到100兆。对新建区主要是采用FTTB加上LAN。如果FTTH建设成本能够有效降低,则应该以FTTH为主建设。
对于铜缆网改造区域主要是采用FTTB加VDSL2方式。
对于农村区域,新建的光缆网应尽量覆盖到行政村,主要是通过FTTN加DSL方式提供宽带接入,通到行政区。08年到09年光缆的建设力争到达行政和大的自然村。那么中期光缆建设应该基本到达行政村。这是从我们有线的角度。实际上从这次地震大家可以看出来,在过去由于我们技术发展路线主要是光纤为主,这应该是对的。但是对于我们应付应急来说,看来光缆还不够。这次从汶川地震后可以看的出来,最有效的是海事卫星手机,移动更不行,移动比我们还差,因为基站数多,我们断得一塌糊涂,他们也是断得一塌糊涂,因为基站数多,更糟糕。现在最厉害的第一个是还是呢?海事卫星通讯,我们从汶川第一个电话打出来的就是通过海事卫星手机。电话传统的通信手段全部完了,只有海事卫星行,是本地网自己花钱,因为阿坝地区太大了,所以就给每个县配了一个海事电话。温家宝总理打的电话就是我们中国电信提供的两部海事电话,所以无线通讯应该是在应急通讯状态下有独特的优势,这是任何其他的技术都不可替代的。当然这里短波电台也是有用的。虽然这种技术平常没用,但是关键时刻还是有用的。所以我们以光缆为主发展是肯定没有错的,但是并不是100%的发展,所以我们还是要综合发展。
中国电信的宽带接入发展策略包括宽带接入网络新的架构,刚才我讲的BRAS系统的建设。现在我们在广东部署这个系统,准备在这个基础上总结经验,然后再决定时候,什么规模在全国推广。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韦乐平):第二位演讲人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接入网产品线副总裁蒋作谦先生。
蒋作谦:各位专家、各位朋友下午好,很高兴和大家分享一下光接入技术推进网络演进的想法和思考。我演讲的内容主要是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说明一下简化网络层次、降低TCO成本融合的全业务网络。第二个是说一下光接入技术的进展。最后一部分是华为在光接入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
传统来看,对固网运营来说最后一公里是最重要的资产。因为最后一公里就有用户的接入控制权,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固网运营商的核心。但是这块投资是非常大的,因为传统上看最后一公里的投资是60%或者是70%,这说明它的运营成本也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无线网络。我们做一下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的电报对比,从网络运营和支撑费用看,不包括人力成本。中国电信每个用户是120块钱,而移动每个用户是50块钱。我们知道移动运营商2007年底,他的电话用户数是3.7亿,中国电信是2.2亿。从占的营业比重,中国电信18%的营业额用于网络运维,而中国移动只有5%左右。所以从这个比我们可以出什么呢?为什么有这么大差距?我们相信从城域和核心网,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是差不多,唯一的差别是接入方式。因为中国移动是无线的方式,而中国电信接入是有线的。所以减少接入网线路的投资,设备的投资,机房的投资意义非常重大。
我们看看其他的运营商怎么样考虑的。BT做了一个分析,他们以为用户宽带需求是不断增长的,而且为了保持宽带增长,必须做相关的设备投资。当然利润是平滑增长的,但是光靠宽带接入费用是否可以维持增长,业界持有怀疑的态度。
大家看一下,宽带设备投资不断增长,但是相应的收益增长缓慢,所以这个空间不断的被降低。这个依靠设备和技术成本的下降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哪怕采用VDSL2,或者是加大规模,都不能解决盈利下滑的实施。所以我们需要考虑建设模式的改变,包括减少设备,减少用户的设备,以及基站数量,甚至是机房的建设,以降低投资的费用。
我们看一下“光进铜退”,这是目前一个比较热的词,“光进铜退”不仅是把铜线挖出来,或者是废除掉,不仅仅是这个过程,因为“光进铜退”是一个手段,服务的目标是是业务和网络的转型。为什么这样说呢?看我们的历史,从1876年发明电话开始,那时候PST走向历史舞台,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互联网的发展,每一种业务的产生,从话音业务到现在IPTV的兴起,都是基于DSL的,每一种新的技术产生必然伴随着新的业务。同样目前我们光纤的技术面对的业务是全业务。所以历史告诉我们光进铜退是一个技术手段,能够让我们完成业务或者是网络的转型。实际上到2004年12月份,我们总经理就提出了向中国数据提供商转型的口号,到现在为止,我们转型的话必须伴随着网络转型,业务转型必须要网络转型。而PON的技术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个转变。这个地方是从中国电信研究院提取的内容,FUC的现状和发展前进怎么样呢?实际上FUC分两个阶段,一个是预融合阶段,一个是融合阶段。而我们现在刚刚好是在预融合阶段,预融合阶段又分为两个子阶段,一个是业务捆绑,业务捆绑就是资费,预存话费,预存宽带费用送PSD的座机费等等,这些业务捆绑,在这种情况下,语音业主还是为主的,网络相对独立,宽带网络和话音网络是两个独立网络。第二个阶段是业务融合,像1号通,比如小灵通和固话持一个号码,这是业务融合,也是预融合的一种形式。
在融合阶段分为两个子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融合终端,一个终端可以接入不同的网络,下面有语音和数据同样重要,开始出现内容和部分应用。最后阶段是网络融合,网络融合的时候,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完全是融合的,支持后端移动终端非常的丰富,除了语音、数据以外,其他的像内容和业务也非常的丰富,在这个阶段是最高的阶段——融合阶段。既然是FMC最终的网络阶段最终是融合的阶段,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要瞄住这个目标,从而达到目标的实现。
怎么建设一个融合的光接入网络?刚才提到要有新的技术,新的网络架构以及新的网源设备。我们看一下传统的网络架构,比如现在的固定网络,像话音、宽带和中小企业的接入,以及基站的接入都是垂直的网络,称之为烟囱式的网络,每个网络都是独立的,比如话音窄带接入机,虽然有种种接入,还是以传统的窄带接入为主。中小企业以传输LAS为主,基站也是以LAS接入的。在这个上面,如果我们建设一个IPTV联合网络,光进铜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肯定瞄准的是取代宽带用户,而应该瞄住整个网络的水平融合,一个FTTx的网络能够同时提供企业和住宅用户和基站的统一的接入和承载。在这上面把网络做得更加扁平和更加的简洁,大大减少网络节点数量,在机房的位置有很多的设备,把它简化了,把设备放在这个位置。水平集合还需要一个层次,垂直上的集成。但靠水平集成是不够的,还要简化网络架构,现行的是五级网络架构,有路由器和交换机,如果建一个全新的UP FTTX网络的架构,我们可以建一个三级的网络架构,基站数量可以减少80%。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传统的是铜线网络,大家知道铜线网络因为点对点,用一个最佳模型来看,在国内是3-5公里是最佳的距离,光纤技术出现这个规律就可以打破,因为光纤的通信距离可以很长,可以到二十公里甚至更高的距离。第二,因为光纤有一个最高的特点就是带宽潜能特别的大,能量可以达到TB的级别。如果用户单向一个带宽,也不会有带宽瓶颈的限制,从这个地方来说,我们建设一个新的网络,这个新的网络以大量的OLT覆盖更广的区域,更高的带宽等等,这都是一个技术发展的趋势,我们认为也是这样的,一个OLT覆盖更高的区域,使它更加扁平化。我们做一个分析,特假设是现有的网络做线网的改造,原来的物理节点不改,只是把光纤换为铜线,改的费用与新建一个全新的三级网络架构相比,费用更高。全新的网络架构比改造的投资成本还要节省30%。所以,光技术出现后,使我们原先的建设模式发生很大改变,必须从全网角度考虑,怎么建设UP FTTX网络,而要达成这个目标我们认为有三个关键技术。一个是更高的分值比,因为PON一点对多点,一个光纤能够支持的用户数越多,当然投资越少,这是很明显。比如一个端口支持64个和128个这是有区别的,这样算下去,设备投资可以少一半。
第二,端点的投资距离,因为需要上移,把通信距离扩大。第三是更大的带宽,因为用的户数越多,带宽潜能就要越高。
我们看一下关键技术,就是高分光比,到目前为止,现在EPON能支持日32到64的分光比,GPON能支持64到128的分光比。如果我们把PON的蜂窝比提高一倍,意味着主干光纤数量下降50%,不是投入成本下降50%,是投资数量下降50%。我们有一个计算,如果要做1:128分值的时候,CLASS B+技术无法满足五公里的通信的距离,我们知道接入用户家里面往往会超过5公里,但是光纤走环距离不只5公里,所以如果是B+的技术不能满足广覆盖的需要,所以提出了CLASS B+的技术,这个技术光通预算是有33个BT,它能够满足10公里的覆盖要求,包括连接系数5个,分众器能够做到1:128,所以这里可以提高更高的分高比。
再看另外一个技术进展,更高的带宽,大家知道现在EPON下行是一个G,GPON下行是1.25个G。中国电信的2010年的带宽需求是20兆,我们也有一个分析,带宽需求下行是20-30兆,上像是4-8兆,下行带宽包括一个IPTV和两个标清的频道。我们看一下EPON,EPON是1:32支持30兆的带宽业务也能满足需求,分支是1:32。GPON能满足的话是1:64,可以支持4兆带宽,1:128的话,刚好支持20G的带宽。所以EPON和GPON到2010年能够满足中国运营商业务发展的需要。后续EPON有10G,大概2011年会成熟。GPON有两个,一个是NGA1,一个是NGA2。NGA1就是和GPON类似的技术,NGA2就是WLAN这块。预计要2015年才会成熟,10G EPON和10G GPON出现,能够为FTDA服务提供更高的带宽,现有的架构可以不做任何变更,就可以每个用户提高6兆带宽,能够满足2010年后高带宽业务的需要。
再看另外一个技术,为什么要提大容量OLT的平台,为了进行一个简介的层次比较少的网络,OLT必须更广的覆盖,覆盖范围一宽,意味着容量增大,传统的交换机时代,大容量少居所又回来了,甚至比它更好,因为OLT覆盖半径更少,通过简单计算可以发现,因为中国人口密度大概每平方公里是二千到三千户,OLT覆盖以4公里为例,覆盖的人数是5-9万用户,在这么高的密度下,现在一个OLT不会超过16个槽位,所以4-8端口是合适的,我们看EPON,EPON是大概1G,GPON是只下降2.3个有效带宽,所以10G平台的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为了满足10G EPON、10G GPON的发展要求,10GEPON出现后增加线卡就可以满足扩张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用户的槽位,BPS是起码的一个平台。
下面一个光接入技术进展是楼宇微基站接入。无论电信业还是网通,以后要获得3G的牌照,3G牌照最重要的业务,不只是话音,而应该是移动的宽带。移动宽带发展的方向,从宏基站到微基站,再到P口,再到Femtocell,和“光进铜退”是类似的,它是光进无线在退,基站覆盖半径在减少。这时候在无线宽带业务里面,对固网来讲最重要的不是做无线的设备,最重要是无线基站Femtocell回传的频道怎么提供,因为像“毛细血管”一样非常的庞大,如果做一个无线的承载网络,它的投资和固网一样尤其庞大。所以在光进通退FNTX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无线宽带的承载和接入的问题。Femtorell这个技术就是一般放在家庭里面的,是一个家庭的基站,他的范围口一般是一个IP口。放在家庭里面有一个问题,它无法接受卫星GPS的信号,另外一个事实就是像CDMA2000还是TDSCDMA是,他们是PPT的方式,通讯时间传统上从GPS接收的,这时候我们需要一个技术,什么技术呢?把时间传送和时空传输传给微基站和Femtocell,这个时候怎么解决?因为这里有一个难点,因为PON下行和上行的实践是不一致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业界还没有做好这个准备。
另外一个技术的进展是绿色节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为什么重要呢?因为把节能减排提到非常高的政治高度上,而且对社会是有益的。传统的节能减排只是压缩设备的能耗,是狭义的节能减排。实际上从网络设计的角度来讲降低能耗。如果解放网络层次,就是减少机房配套,从这个意义来讲可以节省大量的能耗。同时提高了分值比,一个光铜支持265甚至更高,每个用户的能耗也会降下来。另外从网络的设备环境试运行,比如网络设备需要空调25度,现在把温度调到30度,我们可以把空调的能耗节省下来,从25度调到30度,空调的能耗降低50%,设备的节能减排是非常重要的。对于FTDB来讲,节能是最主要的话题,FTDB设备必须节能,因为FTDB设备数量特别的庞大,它的节能是最关键的因素,我这里只举了FTTB的一个方案,比如风扇的设计,因为能耗比较高,用自然散热方式的话,我们可以把功耗降低20%,第二可以把噪声扰民解除掉,而且风扇停止下来以后,风扇更换就不需要更换了,因为风扇是机械部分,最长寿命是五年左右,五年换一次风扇,如果FTTB大范围布置的话就不得了。所以从每一个FTTB节省电费的角度来说,一个FTTB可以节省35元,减少风扇费用是24元。
下面说一下FTTX的发展预测,2000年是很重要的一年,因为全球各大运营商即将完成XPON的试验,开始大规模的部署。2010年,GPON的应用规模可能会超过EPON,一直到2011年,FTTH用户中,70%是GPON用户,EPON的用户只占19%。
全球FTTX建设模式,目前看有三种模式,原来是FTTC为主,FTTC受限用户成本过高,选址比较困难,所以很多用户运营商已经考虑FTTB/FTTH了。现在比较考虑FTTH,因为楼宇无法实现光纤的部署,所以考虑FTTB,大多数运营商还是采用FTTB和FTTH并存的方式。实际上FTTB的用户数至少占到60%-40%。
讲一下华为在光纤技术的研究。大家知道我们华为的一体化接入平台,它能够同时支持GPON、EPON和点对点,因为这个平台在去年10月9日欧洲宽带世界论坛上,因为优异的表现和对业界的贡献获得了一个大奖。目前华为的研发人员应该超过一千人,我们相信这应该是PON领域规模最大的研发队伍,截止到目前,华为已经加入了17个标准组织,是里面的主席和活跃的成员,最近单选了ATIX的副主席,在10G EPON里面,大家知道10G EPON有5个工作组,其中2个工作组的组长是华为的工程师承担的,同时拥有6个有效的投票权,大家透露的消息,我们10G EPON研发完成,下行到1个G,上行10个G。
在GPON领域,华为是GPON标准的参与者,在2006年华为承办了“TIDD-TPSAN会议,联合网通参与了企业的制定以及行业的制定,目前正在牵头做OS就是光纤维的检测的标准化工作,原先光纤里面都是盲的,像盲人摸象一样,不知道是否通了,如果有了光纤维测量的技术,就可以知道网络的健康状态。当用户提出故障或者打问号的时候,我们知道网络处在边缘状况,要及时更换设备,或者把故障修复,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下面说一下华为的FTTx系统在全球应用一览。
在国内华为评的GPON和EPON,所以很容易这两个方面走通,目前获得了GPON和EPON的入网证,同时2007年宽带应用中获得了信息产业创新贡献奖,通过GPON的技术手段,欧洲主要的大地都会突破,除了北美以外,GPON的试验或者GPON的部署,华为是最大的,这里举一个例子,因为纯粹的FTH应用最大的是阿联酋,他们是必须富庶的石油国,这个是华为独家来承接的。EPON在国内所有的省份获得规模商用,应用规模已经达到40万线。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各位。
主持人(韦乐平):第三位演讲人熊中柱,他是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演讲的题目是步入光纤固网新时代。
熊中柱: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我来自于烽火通信的,FTTH的领导小组,题目是步入光纤固网新时代。前面已经讲了很多内容,我今天讲四个方面的内容,烽火是在FTTH这块研究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在国内商业应用方面是比较多的。将来的发展应用和技术标准体系的研究我具体了一些部署,所以在这里提供一些资讯给大家。
第一个方面主要讲FTTx的市场发展情况。因为从04年开展第一次现场应用情况来看,每年都举行会议讲FTTx的内容,到07年、08年有新的观点和新的亮点可以通报呢?这是我今天演讲的主要方向。
第二主要是FTTx产品最新研究方向,第三是FTTx应用技术方案已经成熟,第四是FTTx大规模应用还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
到2002年底我国宽带上网用户在全部互联网用户中仅占6.3%,2006年底达到66%。ADSL目前还是主要的接入手段,占70%的市场份额。
从业务需求和带宽需求来看,到2010年来对于高端用户情况来看,下行带宽需要25兆左右,普通用户需要8兆左右。
这张幻灯片是07年底和08年光进铜退改造目标的一个研究课题,分为三类,一个是A类地区,主要是指城市用户集中度比较高、条件比较好,要求高的区域。在这A类地区,09年测算需要的带宽是在15-18兆,B类地区指一般的城镇区,需要的带宽是8-12兆,C类区域是农村区域以及个别片源闪存,也就是岛屿。在光进铜退的过程中,未来新建和改造的目标是什么呢?A类地区需要达到18兆,B类达到12—18兆。这样导致光进铜退,对A类地区尽可能缩小在1公里,B类区域小于1.5公里,C类地区小于2公里。
中国中国FTTx的规模做了预测,07年在全国的范围内,FTTH和FTTB采用不同产品种类、产品规格的话,每一个FTTx部署的端口数是不一样的,09年接近1000万的规模。
由此可见FTTx将全面替代DSL作为宽带接入的主力技术,为什么这样说呢?一个是宽带能力。DSL的宽带能力与铜缆长度直接相关。目前DSL开通数量在增加,开通50%-60%,干扰也是比较大的。FTTH的带宽可以达到50-100兆,FTTB可以提供20-30兆。。从建设成本来说,FTTH和FTTB成本的对比,考虑到机房的建设和铜涨价以及被盗的情况,第二没有考虑到句断设备消耗和电缆的需要。FTTB置于楼道的是综合的成本,从目前情况来看是比较低的,后面会讲到和武汉电信在中国电信12月份现场的应用情况来讲有几个典型的案例可以谈到这一点。为什么要推广光纤接入呢?是长覆盖、短接入,从运营商电能的消耗,从环保方面我们做了一个测算,和武汉环保局做了一个测算。比如说100万用户宽带接入为例,以PON的技术和传统的ADSL的技术相比,大家可以看到PON针对ADSL2来看,每年节省6.6百万元,针对VDSL2是17.4百万元,针对PZP是16.2百万元。
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是FTTx产品和技术量过多谈PON本身的技术意义并不是很大的,随着这几年PON技术的推进以及产业链的推进,包括芯片和设备厂商,PON的技术比较成熟,尤其中国电信出台WEB2.0的技术,使EPON的互动性非常的好。随着目前光进铜退的需要,我们重点研究方向在哪里呢?集中在三个方面是比较关键的。
第一个方面是通过PON的技术特性,它的特性是什么呢?第一,长距,第二是广覆盖;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技术来使得接入数据层扁平化,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张图可以看到是传统的接入汇聚层的解决方案,采用PON的技术来采用PON的接入网的解决方案,导致了采用PON固有的技术特性,就会导致我们电信运营网的接入汇聚层扁平化,少节点,广覆盖,但是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做的这个目标采用PON的接入汇聚,对其技术要详细研究。
第二是光进铜退,随着光进铜退的部署,光进铜退对传统的构架在以太网的PON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这里面也列举了很多为了符合光铜的要求,比如下行的2.5G满足MDU的规模应用。1:64的分路比以及大于20公里的传输距离,满足多用户和农村信息化的需求,这是QinQ功能,满足多业务多用户对VLAN的需求,支持跨VLAN组播、组播控制功能,支持多种模式的VLAN转换,包括网络管理的,比如到底采用什么样的网络管理方式,与家庭网管如何配合,以及光纤电路的测试,都是在实施光纤环境当中要注意考虑的。
第三个研究重点是基于目前汇聚的扁平化,相当于PON的层次提高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使得我们的关系环境更加方便,对下一代网络技术要进行研究,目前1.5G的EPON是比较成熟的,2.5G的EPON推出了新的芯片,目前可以作为设备的应用可以常识了,10G标准一会儿会讲到。GPON布局在2.5G,重点在互联互通上,GPON专门成立相关的小组来研究,更高的速率目的看到报道还没有。
2.5G、10G的目标是这样的,在09年初,它的D3.0的版本会出来,09年中下旬标准会出来,到09年底,我们认为商用化的设备就会出来,2010年可能会大量的设备商和提供商的设备,到2011年于一季和二季从设备成本来比就有可比性了。
为什么要研究2.5G和10G呢?是为了提高每用户接入带宽,尤其适用于MDU应用,怎么分路比。现在CCSA正在研究2.5G的EPON相关标准,我们可以提供1.25/2.5G EPON的商用新品。Fiberhome已经研制支持1.25/2.5G。
10G标准的研究,第一是提高用户接入带宽,尤其是MDU、GG/4G基站回传等应用。提供更高带宽的HDTV的应用。CCSA正在制定10G EPON研究报告,WTD等光模块厂家正在研究10G EPON广模块。Teknovus正在开发支持。
应用技术第三点讲一下FTTx技术方案为什么成熟呢?
这张表反应了中国整个FTTx市场的进程,刚才前面已经有同志讲到了,我就不多说了,从05年开始到06年,05年、06年是技术徘徊期,07年开始启动了,08年进行了中等规模的应用。
这是中国电信工作通报里面的一些观点,总的认为1.25G的EPON到现在为止相对比较成熟,前面我谈到了如果要做到接入汇聚层的扁平化和光进铜退的话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光进铜退的场景在去年11月份、12月份在武汉搞了一个会议,这个会议是一个里程碑,我们认为在光进铜退方面有一些典型的应用定格了,可以作为一个布局和推广,总的情况来看是这样的,就像一个塔字型来看,对高等用户来讲追求少而精的原则,提供FTTH业务。对于普通居民来说,采用的是FTTB加LAN的方式。对于原有用户是FTTH加DSL。郊区与农村信息化主要采用FTTH加DSL,在武汉黄陂区搞了2万公里的布局,主要是FTTH加DSL。
我后面讲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是对前面的呼应,在中国电信武汉现场的应用情况来看有典型案例,比如嘉源大厦总共是520户,采用的是多户共享、ONU集中放置。在大厦一楼采用ONU,传统的模式是1020元,基本上两个建设模式是相当的,它主要的特点是采用集中的放置,便于供电,设备对于数据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路由放置的空间。这是另外一个项目,是进修长江的,采用EPON加DSL,有五栋高层,在江边上非常高档的小区,或者采用EPON加FE加IAD的方式,总共有一千多户,方式是其中采用一级分光,特别为多户共享ONU,如果PON加DSL加IAD投资是1432,从这里可以看到,传统模式是它的1.5倍,传统DSL是1.8倍,所以不适合采用DSL模式的。
这是一个农村信息化的案例,在黄陂的窄带用户比较多,改了以后只有一个用户能接上,因为铜线距离比较长,大于5公里,对边远用户无法提供,采用FTTx加DSL的方式,拆除原有的光纤接入,如果采用综合的IAD模式是551元。
FTTx目前还面临链问题呢?主要有这么几个,第一是产业链,FTTH我们目前认为这个产业链还需要进一步规范政策壁垒,应该说有一点点起步,对离我们想象的还差得很远,来看看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三网融合和宽带化将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操作层面来看,三网融合对电信和广电都是利好的消息。
从部署情况看,还有几个方面是需要产业链各方进一步推进,第一是运维体制完善,运维方面第一网关的能力不足,目前还没有详细的网关标准,各个设备制造商由于没有标准的管理模式,给各个厂家的互通带来一定困难,第三运营成本比较高。第二需要完善ODN网络的施工规范,我们采用PON的方式,有一个口号叫做第二代高清固网。目前我们认为这一块还没有很好的标准来支撑。第三进一步降低成本,包括光器件成本、芯片成本、线路成本、施工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
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烽火即将在7月底推出下一代OLT设备,为了使得烽火产业良性发展,我们大量接入配套设施,配合我们研发光纤设备。我们需要联合整个产业链,才有利于光进铜退产业的发展,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主持人:下一位发言的是UT斯达康的副总裁盛艳亚,演讲题目是宽带技术的综合发展与挑战。
盛艳亚: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有幸来到北京,跟大家一起共享一下我们目前蓬勃发展的宽带事业的技术综合应用和一些挑战。我主要的演讲分几个部分,第一是希望跟大家共享一下宽带网目前来讲业务应用的热点和技术发展的方向,其中包括光纤落户EPON、GPON的技术。这里跟大家说一下整个适应宽带接入业务发展承载网今后往哪个方向发展。
大家知道随着这几年整个业务的增长,基本的语音和数据连接已经不再是通信业务增长的催化剂。客户对个性化和永远在线的需求正在驱动整个下一代网络的需求,而且目前随着IPTV和多媒体不断的发展,跟各个文化的差异而多样,所以快速增长已经对网络流量和宽带要求已经是非常强劲的需求。大家可以说,目前的电信行业或者目前的电信运营商已经真正从传统已经转变。
现在我们要往多媒体进行发展,这种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出生,我们的电信行业跟整个价值链在进行改变。我们也希望通过娱乐和沟通的需求,真正来驱动我们整个电信行业往前蓬勃发展。
大家知道目前来讲,这几年的发展有非常多驱动在驱使着网络的发展,目前PSTN业务不断缩减,使得很多新的网络或者说原来旧的网络必须像新的网络转变,目前也在投资很多的能力或者物力,从传统的PSTN网络转向。另外我们谈了很多年的IPTV,最近终于开始在世界各地能够成为现实,而且我们很多企业的用户希望有专业业务、IP连接,我们的业务改造从原来的网点到有一个集中的平台的改造。当然整个增值业务,不管说中国平安城市的建立,还是说我们对整个广告事业的推动,这些都会成为今后多媒体的重要焦点。总的来说整个市场正在为宽带事业或者宽带网络带来更多的需求和驱动。
大家知道根据很多世界上有名的杂志和报告来讲,08年整个全球的宽带用户已经占了30%以上,整个宽带的用户量在全球超过3.5亿。中国讲,从07年年底全网的网民基本上大部分都已经通过宽带上网。中国非常荣幸的据全球的首位。从IPTV的角度来讲08年年底,大家预测也会有360万的IPTV用户,到2010年这个数字会有一个急速的增长,应该说有6倍的增长,整个产业链会达到24亿美元。目前国内IPTV也在全国有一些增长,希望今年能达到60万用户。
另外从2008年到2013年的时候,整个宽带服务收入的年增长率会从现在的8%增长到13%,大家认为我们这边发展比较小,一些发展中国家有很多投资在进行规模的增长,比如说印度。宽带接入已经是成为整个中国固网运行商业务收入的主要增长点,宽带接入和增值业务也成为整个固网运营商、中高端客户的ARPU的增长动力,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宽带技术的发展,来介入来拉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和应用,带动整个业务的发展。IFTTx、光进铜退、综合接入就会成为整个宽带接入网的新的热点。
光纤到户FTTx建设,不管是采用EPON技术还是GPON技术,大部分都希望能够通过小的投入,带入新的宽带,使得我们带来更多的业务,也通过希望光进铜退,把整个宽带提速,把我们的铜缆资源有效的回收,通过家庭网关带来多种多样的宽带服务。比如说我们上网,监控对家庭来讲,包括防盗、安防都是非常有用的业务,也希望通过足够的带宽的网络的改进,能够提供每个家庭、每个企业多媒体的服务。
刚才我讲过除了宽带接入要蓬勃发展,其实适合宽带发展本身承载网的建设也显得尤为重要。用传统的承载网络或者用一般的不是电信级的来承载蓬勃发展的宽带事业,我觉得已经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有研发更多新的产品,去开拓更多新的技术,来做到更多的低成本、高有效的一些承载网络来进行更多的开拓和帮助。
这里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UT在这方面,在宽带接入和IP承载网上,跟所有的设备商和运行商一起来推动整个产业链,UT在01年开始来推动整个E、GPON产品,在日本电信有一个大规模的商用进行,目前为止,EPON这个技术比较成熟,不光是日本,还有韩国、欧洲,认知EPON在美国,包括发展中国家、俄罗斯、印度都有非常大的需求和推进。目前我们也希望跟所有的供应商一样,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研究新的挑战,希望能通过新的技术研究出更多大容量的EPON设备,而且大家知道,其实PON的技术有一些缺点,我经常去一些国外的客户,他们会给我提出,点到点怎么做的更好,甚至有些用户希望有所突破。另外其实目前来讲,OAM还有待进一步的研发和管理。怎么让各个厂商的设备尽快的互通起来,统一进行管理,我想也是我们UT要致力于发展的方向。同时提供更有效的工具,使得在网络管理上更有效,比如说PON技术有一个问题,尽快的判断到底是什么出了问题,我们要进行更多的研发和深入研究。
其实随着FTTx的推广,各项各业的要求越来越多,不管是电信行业还是广电行业,要求的是FTTB、FTTH,要求都不一样。UT在不断的努力,跟所有的朋友和供应商一样,我们希望能够研发出更好的产品,比如说怎么真正建立起产业链,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目前很高兴看到EPON技术在全世界蓬勃发展,目前我们已经有商用化二百万用户在世界各地,包括日本、韩国、台湾,最近我们发现俄罗斯两大运营商也是在大力的推广整个EPON技术,包括印度也在努力的往前推进整个EPON和GPON的技术。
除了EPON和GPON光纤以外,还有一个新的领域,大家也不能忽略,在世界各地,现在也带朋友发展,就是多方位提供接入的产品,不光提供传统的宽带接入,可以转向NDM,我们在菲律宾,可以把快要淘汰的技术,能够无缝的、不影响业务的情况下,能够平滑到NGN网络上,同时也希望很多客户能不能加进EPON、GPON甚至加进无线的接入,真正成为一个全方位的技术。
最近我们花了很多经历把小灵通进行基站接入,希望尽早把光进铜退成为现实。刚才我讲到适应宽带业务发展,后台的传输网络也是需要进行更大的改革,现在对设备运营商来讲,如何提供一个更高的能力,目前来讲也是一个对宽带接入和宽带承载非常大的问题。我们也在花非常大的努力,希望通过对新的技术PPN技术,引进新的技术RPR等等,能够尽早的帮助整个承载网也能够尽早降下来,同时把无线所需要的时钟同步的需求完善起来。
网络对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承载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家以前知道,10G可能是觉得很高了,世界各地要求不是10G,而是40G,我们不断努力,研究出320G交叉容量的设备,支持不同的业务,随着网络带宽的需求,进一步推广或者增加我们的交叉运行能力。我们希望通过PPN的技术来解决时钟传输等问题。最终介绍一下我们希望通过综合接入平台,整个光纤到户这个技术,一起能推动整个宽带综合业务的向前发展。本来希望给大家说一些更多的市场上的信息,因为时间关系,我想我就不再这里多说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韦乐平):下面休息10分钟。
主持人(杨志荣):下半场的会议开始,下面我们请北电网络(中国)有限公司有限网络产品部总监吴海亮给大家演讲。
吴海亮:各位下午好。宽带的论坛议题非常广泛,因为宽带涉及网站各个部分,我们今天看到网络有一个瓶颈,就是在城域网。在业界也出现了电信级以太网最热门的话题,今天我代表北电给您汇报一下我们在这方面的一些最新看法和成果。我们知道业界有一个最重要的定律就是摩尔法则,就是18个月芯片的处理速度翻一倍。但是我们用这个观点看宽带的发展发现这个定律实际上在宽带已经不适用了,从几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是速率的发展,我们记忆犹新在2001年、2002年还是56K的Moilbe,到今天已经是1兆到2兆。第二个非常明显的是整个网络的应用层从话音到视频,举个例子,业界有一个著名的网站叫U2,是做视频的服务,现在每天业务量是多少?是200个t字节,这相当于在2000年的时候,整个全球因特网的流量。第三个,我们用户的增长,实际上我这里查了几个数据,不见得准,反应了一个问题,02年国内的宽带用户是660万,到去年底,已经达到了6千万,是什么速度?就是五年涨了10倍。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最近还有一个最新的心得,就是终端的增加。在前两个星期,我们和IDC做了一个有意思的调查。这个调查其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是什么呢?问题是说假如你离家24小时,让你选择一个终端的话,你选择哪个。第一是手机、钱包、钥匙、PC、MP3,结果发现38%的人选择手机,选择钱包的是30%这也就是说终端越来越深入人心,大家觉得没有钱包还可以活,但是没有手机就是手足无措。我们北电有一个分析和预测,在未来到2010年的时候,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终端数量差不多都可以上网。所以把这几个因素综合起来,做一个简单的算法可以发现,宽带的发展绝对是超摩尔法则在发展。
那么这之后我们怎么样做网络。实际上在固网我们有一个简单的心得,就是光加以太网。这个道理很简单,以太网的曲线简单的来说,在过去的15年到20年当中,他的速率增长从1兆到千兆,到今天的万兆。也是超摩尔法则增长。第二从宏观来看,我们所有终端的接口98%都是以太网接口。第二为什么选择光纤呢?光纤也有两条很简单的理由,第一是他作为介质已经被铜线便宜了,第二是它的潜力还完全没有被发挥出来。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两大方向。
所以我们做一个总结和汇报,我们在固网方面在做三个事情,一个就是在长途方面做40G的波分,在城域方面我们做电信级以太网CE。在接入网,刚才同仁也提到过下一代的接入网,WDN PON,北电已经做出产品。有幸的是前一段时间我们读了韦总的文章,不知道大家是否拜读过,他的评论非常好。在今天的时间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在电信以太网方面的一些心得。韦总的一个评论,大家要记住宏观的观点,就是历史证明,以太网总是能不断的战胜对手,我们用这个观点来看今天的以太网。
实际上在电信级以太网的领域,今天我觉得还是处在战国时期,就是在秦统一之前的前夜。大概有几个大的流派,一个大的流派我们姑且称作改良派。我们知道以太网是一个企业网,他的发明是从企业级过来的。所以这个改良派,别管是什么技术,还是不能跳出企业级的范畴。第二个我叫做革新派和革命派,这里面有两个大流派。一大流派就是从MPOS演进过来的,总结出来有两点,一点是从核心往边缘去推,用MPOS做仿真,这样就衍生出来一个新的技术就是VPR技术。那么大家知道这个技术有很多的协议,有很多控制站、协议站、仿真站,所以大家业界认识到复杂性,就是成本下不来。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所以我们又研究,能不能简化一点,就是简化版的MPOS。这是一条路,总结是说从核心往边缘推,用仿真的方法做以太网。但是我们有另外一个观点,我们这个观点是什么?从边缘往核心推,同农村包围城市。我们北电推广的技术流派叫PBB和PBT的流派,这才是以太网原汁原味的宗旨。
这就回到韦总刚才精辟的论述,历史的观点,以太网总能战胜其他的对手,我想这个也和大家分享一下,很有意思的,温故知新。以太网是1976年做的,90年代的时候,以太网就打败了其他的对手所有的协议,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后来的10多年,断断续续发展速度。有一个标志性的突破是在05年的时候,05年的时候,也是在我们的IPTV标准组织出来一个协议叫PBT的技术,是北电做的,这个是什么技术?这个我们觉得就是一个分水岭,也就是说以太网从过去的20年在企业级范畴跳龙门来做电信网。但是它的原汁原味还是以太网。
简单的给大家汇报一下什么是PBB。PBB实际上很简单,也是说以太网的包头是一个地址,外面再加一个地址,还是以太网的格式。里面是用户的地址,外面的地址由运营商来管理,所以05年我们觉得是一个分水岭,以太网跳龙门,作为电信级。接下来发展的非常快,一年一个速度。06年、07年初的时候又出来一个叫PBT,现在也有人叫PBBTE,就是把PBT作为一个可管理的隧道技术,这是07年做的事情。
08年又有一个小的发展,又出了一个新的标准,就是IEEE的BO2.1Q,我们知道现在业务是点对多点的,尤其是IPTV。那么这个时候能不能很快的做这个算法,做到毫秒级的切换,这个就是PRG做的。我们今年在4月份的时候,我们在北电北京一个园区,也演示了这个技术。这个就是电信级以太网思路的飞跃发展。所以总结起来,以太网一定会赢,那么我们就用以太网做以太网。我们还是以以太网的格式做以太网,用以太网的芯片做以太网,所有的管理和协议还是以太网,没有任何仿真层,这样我们才能享受以太网宏观的经济模式。这就是我们做的。
另一个例证来说,为什么这个技术会有很大的发展和商业前景呢?在07年一年,北电就在全球拿了32个商业活动。给大家汇报一下这里不但有固网的应用,还有移动的应用。
第二个就是从产业链来看,我们在07年的时候也做了一个事情,大约7月份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生态链的联盟,今天有24个成员。这里不仅包括芯片厂家,还有测试厂家。这个是发展非常迅速的,这是我们08年的商业例证。
从宏观上大家也分享一下,因为今天的主题是宽带,那么我们怎么样看管带。实际上我个人把宽带分两大块,一个是接入网,一个是核心网。接入网今天的现实还是以铜线为主,这方面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光进铜退。我们以后的网络发展很简单,就是光进铜退,以太网进,TDM退。今天我们讲了很多PON的技术,实际上PON的内河就是以太网。
刚才讲了很多的技术,到底怎么样发挥效力,实际上CE有四个舞台,宽带汇聚,以太网专线等等。分享一下两个心得,我我们有一个调查报告发现,今天大企业级客户喜欢透明的通道,以太网的通道,不喜欢三层的VPN技术,这是全球的调查结果。第二个是以太网回传,有一个调查报告,发现以太网的回传占主导地位,这里面一个例证,由于时间关系,分享一下和上海电信做的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在上海整个全程有200多个节点,把原来2兆的用户升级到以太网的专线,它的速率不仅可以做到155兆,可以做到前兆,发展速率是400%。中国电信的DDN我们做了一个调查,10%的业务量衰减,而这个业务是400%增长。用户不需要买复杂的路由器,路由器的投资节省60%,这是双赢的结果,给电信带来400%的业务增长。
最后花一点时间,我最近有一点研究心得,就是移动网的演进。我看了一个GSM的网络分析,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就是速率的增加,不管几年的发展,它的速率从今天的几百K一直到几百兆的速率。接口据说今年下半年Q4或者明年下半年就会有IP基站,所谓IP基站就是在基站里面是以太口,所以这是G网的一个演进。
第二,我做了一个简单分析,G网后面的承载网,我们发现它的承载网每年投资70%,差不多的模型是1:1.2的模型,一个基站后面会搁一个回传的模块,为什么?实际上也是光进铜退的理念,原来基站是亿万的,而现在是铜蓝,我分析是1:1.2的模型。如果引进电信级以太网,我做了一个假设,1:1的模型,马上可以做1:3、1:4的模型。如果在100多个网站,网民的数量降低30%,再加上电信以太网本身要便宜,做一个非常保守的估计有30%的节省,这是对以太网的研究。
最后做一个简要的总结,我们看到今天的带宽,用一句话就是爆炸性增长,绝对超不过我们的法则。我们看到一个瓶颈,就是局域网,大家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就是电信级以太网。第三点来看,我们在商用案例讲,北电已经在07年做了32个合同,有移动的,也有固网的,也证明它的成功性。第四,在今天的国内,正好有这样的一个契机,是运营商的整合,面临全业务运营商。我们觉得电信级以太网不光在固网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在移动回传会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今天是我和大家汇报的心得,谢谢大家。
主持人(杨志荣):谢谢吴海亮的分析。下一个演讲者是中兴通讯固网产品首席构架师马润斌先生,演讲的题目是FTTx网络建设及运营探讨。大家欢迎。
马润斌: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今天我能代表中兴给大家做这样的演讲。也非常感谢我们的韦总。我最后的演讲也是前面有很多同行讲了很多,我尽量讲差异化。我原来的题目是FTTx网络建设及运营探讨。我们的网络每天在改进、提升,我们今天来探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运营中存在的挑战。我们探讨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着眼未来,构建共赢的的FTTx网络,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和运营商一起做的。
今天有四个方面,第一个谈一下光进铜退的意义,第二个是FTTx网络建设和运营的探讨。第三是对PON技术发展的趋势,还有最后中兴在ZTE这方面的工作。
首先对光进铜退来说,已经谈的很多了。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业务已经非常丰富了,从昨天到今天,我在楼上楼下也参加了多场会议,也看到了很多的广告,最多的是什么呢?就是业务。什么业务?宽带业务、增值业务。这些业务在几年前我们想不到今天有这么丰富。那么对于今后的宽带业务,我们也想不到有多丰富,但是我们可以认清一个方向。就是宽带业务是我们今后整个光进铜退的推动力,他带来的是一个什么状态呢?就是业务的带宽、多媒体互动性、交互性,是它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这个趋势也就是今天上午举办论坛的主题“互动多媒体”,今后的多媒体与宽带增值业务,肯定是互动的,多媒体的,交互的方式。对于这个宽带业务来说,同样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对带宽的需求。这是我们宽带接入网络建设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么从这个图上大家可到,从2006年到2007年,一直到今后,我们的标清和高清频道的增加,对我们带宽的要求会越来越增加。那么在带宽增加的时候,我们的宽带接入技术不是停滞的,而是每天在进步发展的。那么和我们光进铜退连接的技术,也是同步前进的。那么通过这个我们也可以看到,在2010年的时候,主流运营商的下行带宽会达到20—50兆,部分的运营商会更快一些。这主要是全球有技术差异。
那么光进铜退对我们运营商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有五个方面——战略、运营、方案、技术、产品方面。这五个方面首先体现在战略方面,是我们运营商用于转型的战略。因为前面提到了,光进铜退是业务的转型,是网络的转型。那么现在看来,他不仅仅是网络业务的转型,他是一个企业转型。目前在南方的一些省市,通过光进铜退建设中,有一些企业内部的机制也在相应调整。这是一个推动我们整个企业转型的驱动力。从运营角度来讲,对运营商要达到一个可运营,可管理的方式,方案已经就目前非常多,就是FTTN、FTTB、FTTU形式。技术角度我们今天所拿到的最新技术有PON、GS2等等,产品就形成了系列化、综合化、全面化的特征。这些特征加起来是让我们的网络是朝两个方向演进,首先在接入方面是变成了宽带的IP统一接入。另外在业务层变成了业务统一的承载和控制。因此光进铜退对我们运营商是一个非凡意义的。
第二部就是讲一下在目前网络建设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我们看一下在FTTx的各种运营场景,刚才提出道路了,我们的组网方式是多种的,有FTTN、FTTB/C、FTTO。这些场景中,我们并不是说完全能够用一种场景代替所有场景,我们是一个综合的。因此在不同的场景下,我们会看到对容量的要求,对距离的要求,对技术的要求,以及对设备形态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
通过这个场景,我们对应的整体组网模型就出来了,就是我们一个建设的FTTx是一个综合的,各种运营场景适用的网络。所以这个上面大家可以看到,这上面有FTTx的各种应用场景的组网模型。
对于这样的建设方式,我们在建设方面和运营方面面临的挑战很多,首先在运营方面我们有基本的开支费用,有营销费用,还有计费。那么面临的挑战有四个方面,一个是业务的提供,我们面临用户的业务如何开通,业务如何发放。在运行方面,我们存在能耗方面的、消耗件的以及折旧方面的,在日常维护方面,还有性能监测、早期预警、版本升级等等。故障处理方面,我们有故障境内和故障恢复。那么面临这么多的运营方面的挑战,对于我们如何降低我们的OPEX都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首先从日常维护来说,我们可以通过统一网关,来解决我们日常面临的挑战。对于设备开通,我们可以通过批量配置、配置模板化、管理地址自动配置、即插即用,达到我们设备开通完全自动化的过程。那么业务提供通过批量和自动发放的形式,可以使我们的业务在那么烦琐。因为以前的业务比较单一,今后的宽带增长业务如此丰富,我们运营商一定要解决业务的自动发放,批量发放。否则的话我们当前的运维人员远远达不到业务需求的。
那么故障处理就谈到了我们有光纤诊断,那么光网络铺设之后,面临的挑战就是怎么样解决光纤的远程诊断,以及光纤出故障之后的诊断。同时包括诊断之后的远程恢复。
对于网络运行方面,我们要做到整体网络的节能、节电、低功耗的整体解决方案。来保证我们的网络运行开支降到最低。
这是一个在FTTB下的管理模式探讨。我们通过统一网管,然后EMS来进行专业分组的灵活管理,可以支持我们前面讲到的统一网管。他的特点是集中统一的管理,整个的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而且开放性非常良好的。那么对于FTTH的管理模式下,目前我们是通过终端设备,因为它数量众多,而且是非实时在线的,各种特性加起来之后,我们的管理是相当于OLT和AUT两套管理系统。对于OU纳入这样的架构之后,使我们通过ACS系统来提供完成业务的自动发放,这样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还是通过EMS进行管理。这是FTTH管理模式的探讨。
另外在我们远程诊断和恢复方面,有一个端到端的业务保证,你给用户开通业务之后,你要保证用户开通的业务是没有故障的,是完全畅通的。我们中兴有一个解决方案,他是一个模块化的,可以融入我们现有的支撑系统。如果运营商需要的时候,我们是一个整体的,结合我们以前积累的各个模块,内置了我们光层的诊断系统,以及我们的专家分析系统。可以很快的鉴定我们光纤网络故障,达到远程诊断,远程恢复的功能。
另外对于大家目前非常关注的绿色通讯这块,我们地理解是在FTTx它是一个全方位的绿色通信,体现在几方面,一是在材料选择上,我们选择上游通信的材料都是无铅化的,保证绿色环境。在设备功耗方面,我们采用电源管理、风扇管理、低功耗管理,达到整体网络和设备的低功耗绿色节能。在加工方面,我们通过结构优化来达到高集成度综合接入能力达到节约我们的资源占用,包括空间的,包括我们各方面的。那么在持续演进方面,通过我们所有设备的的模块化设计,平滑演进,以及长期适用,达到节约资源浪费。我们认为绿色通信应该从这四个方面全方位的体现出来,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非常完善的对环境负责任的解决方案。
下面谈一下网络和PON技术方面,中兴对它的理解和发展趋势的认识。
目前我们在国内大家看到更多规模应用是EPON,对于EPON技术来说,它的演进的方向是什么呢?前面也提到了10G EPON,目前草案已经发出来了,业界有相关的样机了,标准是80.23av,因此我们目前大规模建设EPON的演进路线非常明显,就是10G的EPON。对于GPON来说,它在业界演进方向是LR PON,标准是NGV 1和NGV 2的,LRD是采用长距的,他是一个GDM和WGDM两种技术的结合,目标是实现长距和混合,它的标准是984的一个最新的扩展。最典型的案例是BT的修补PON,覆盖用户是几十万,是长距的,这样整体的方案目前得到了一些挑战,长距降到60公里,说明了技术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另外还有一个是重的WAG PON,它没有一个标准,在逻辑上实现P2P的功能,也就是汇聚功能,现在标准处在实验室阶段。这是我们对PON技术研究路线的一个认识。
对于10GEPON是非常明确的EPON的演进路线,它的演进目前标准802.3av是在2003年9月份发布。从这张图上可以清晰看到,平滑演进到10GEPON后,我们的LR器没有做大的改变,只需要插新的10GEPON接口的业务版,我们的终端有没有浪费呢?没有,大家看到上面终端有三种,第一种是802.3avPON,第二个是802.3OV2的,是上行达到1G,下行达到10G的终端,最好的目标是OV3的上行10G,下行10G,在这样演进后,我们的设备和OU是完全把我们现有的EPON规模建设完全兼容。所以这是它10GEPON一个非常好的优势。
目前10GEPON这方面,芯片和设备商都已经有样机,预计到2009年到2010年推出相应成熟的产品。中兴的OLT的产品是延续到10GEPON的,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
对当前大规模建的FTTB以后怎么演进,以及演进的思路怎样呢?如何平滑演进?怎样演进?我们有两种建议,一种是升级改造FTTB网络,怎么做呢?我的网络TOP不变化,只改变上行和下行带宽。10GEPON的目的是给用户提供更高的带宽,来提供更多的增值业务、宽带业务。所以我们只需要提高上行和下行的带宽,对于MGPON来说上行只要衍生到10GEPON,对于下行,如果采用VG2和LAN的技术,不需要改变下行,只需要改变上行,如果上行是模块化子卡形式的,只需要更改这非常小的一块就可以达到10G的上行。网络的光纤端口的变化,对于铺设现有的光缆没有任何冲突,原有的设备箱没有做任何变化,现有投资是平滑演进。缺点目前还没有找到。
第二个演进的思路是我们直接演进到FTTH,这样做的一个方法是什么呢?把原有的MDU设备替换为分光器,实现光纤向下一步延伸,实现FTTH,ONU设备全部退网,增加分光其和ONT的设备,还有新铺从分光器到用户家里的光纤网络,这个网络也许最后是一两百米,但是这个建设的工程量和难度是非常大的。它的有点是什么呢?用户的带宽可以超过100兆,大家可以想到,这个建设光纤到家了,全是PON的技术,用户家里可以达到百兆以上。另外的优点是纯光、无源的OND网络。缺点也非常明显,原有投资的ONU侧设备全部要废弃了,末端光网络建设投资非常大,施工难度非常高。另外前面提到业界预测下来,长远来说是50-100兆的用户带宽需求。从这也可以看到,在可预见的时间范围内,用户的宽带业务、增值业务对带宽的需求是在我们现有建设的模式里面是完全可以保证的。
第四部分讲一下中兴在这方面的工作。
首先中兴也是业界最早接入PON方面的一个大企业。在99年处于窄带PON的摸索阶段,到2002年开始预言产品试验阶段,是做EPON非常早的一个企业,在03、04年积极推动EPON的标准和产品试用,05年规模商用到07年这几年是规模发展阶段,这几年产品商用了,06年对GPON做了商用,06、07年商品系列化非常的完善,同时启动了对下一代PON的研究工作。今后的发展是持续的发展,和我们的运营商共同来探讨对今后包括现有EPON建设和GPON试商用网络的建设和运营的一些问题的探讨,然后是对PON的积极推进和探讨。
这是中兴在这个领域的领先地位,很自然的说,中国信息产业部宽带光接入总貌是中兴最早牵头做的,还有EPON的互通性测试,也是在EPON方面大商用方面非常重要的标准,也是中兴作为合作者以及其他承载多业务方面的。另外一个,中兴比较荣幸的是在07年,我们xPON加VDSL2荣获宽带世界论坛设备创新大奖,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论证。另外在2008年4月份,在英国伦敦由IEC组织的SOFNET的高端论坛会议上,中兴荣获了绿色创新大奖,这也是对中兴宽带接入设备在这个领域,在绿色节能方面的一个非常好的认可。
我很荣幸的是作为现场的一个见证者,当初在高端论坛上也是大家一个共同的话题,谈绿色,谈如何节能,这是一个对环境负责任的一个态度。作为当初一个BT的CEO做完主题演讲后,下完以后到中兴的展台上看着我们的设备和我们交流我们的设备做到绿色节能方面的探讨,这对我们是一个非常好的鼓励和激励,我们希望通过对整个对绿色理念的理解,推动国内国际绿色通信的发展。
最后总结一下。
1.不断涌现的丰富宽带业务是光进铜退的主推动力。
2.光进铜退对运营商成功转型具有非凡的意义。我前面提到了它不仅是业务的转型、网络的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转型。
3.FTTx网络建设需要我们考虑业务提供、网络运行、日常维护、故障处理等各方面来全面降低运营商的TCO。
4.目前EPON的FTTB网络可以完全平滑演进到下一代PON网络(10GEpon),这是对大规模建设EPON网络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个基础,使我们的未来不再模糊。
最后ZTE愿与运营商一起构建共赢的、面向未来的FTTx网络。谢谢大家。
主持人(杨志荣):谢谢马润斌给大家带来非常好的演讲。下一个演讲的是武汉长光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胡保民先生,演讲的题目是光进铜退的机遇与挑战。
胡保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我很荣幸代表长光科技来分享一下我们对光进铜退的理解。因为可能这个选题和前面的各位嘉宾有一些类似,所以在我这里可能会节约一些时间,我会重点讲不一样的地方。
光进铜退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提出来的,看似是用一个光缆简单的替代铜缆,但是涉及到了企业的转型。还要强调光进铜退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是说HTTP就可以了,他要直接延伸到光纤到户。在中国用的主流技术就是光纤到节点加DSL,还有就是FTTB加DSL,还有一个就是FTTB加LAN,还有就是FTTH。所有的接入技术都要支持,我们来看一下它应用的一个范围,光纤到节点加DSL,一般是用在农村和部分对宽带要求不高的城市旧小气的网络改造。FTTB+DSL主要是用于城市旧小区改造。FTTB+LAN主要用于城市新建小区的建设。因为FTTH主要用于高端的商务或者是家庭客户,目前在国内用得最多的是EPON系统,它已经用于上面四种应用场景,并且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
第二部分我想讲一下关于这方面的一些机遇。需求这个就不用多讲了,因为大家都比较熟悉,总的意思就是现在铜的价格在不断上升,而光缆的价格在不断降低。我们对光缆的价格动向了解比较多,差不多每年可以降到超过12%,因为详细的价格我不方便透露,所以我说一个相对的比例。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今年国务院发布了一个文件,就是关于电信和广电政策上面应该有了一些松动。另外一个就是在业务层面,现在有P2P技术和视频播客,现在一些视频网站越来越多了,对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
我们再看一下还有一个机遇就是从今年开始,运营商真正的加大了光进铜退的投入。自从去年和今年年初的雪灾,中国电信对光进铜退的步伐实际上进一步加快了。另外规模化建设也开始启动了,在上半年的电信集采里面,实际上已经从去年的五万线增加到了今年的105万线。其中95万线是FTTB的。另外是广电也开始了互通和认证的测试,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数字电视的双向改造工作。
还有一个就是关于技术和运维水平进一步提高。经过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测试和推动,以及各个运营商的努力。现在的EPON系统应该可以满足宽带、语音和IPTV的多业务接入要求,而且也可以保证端到端的QoS。在光纤光缆领域,G.657的光纤已经成熟了。另外就是成本的降低,因为今年规模的扩大,成本比起去年,刚才韦总说了,差不多降了一半。那么具体到EPON芯片和光模块的领域,我们以FTTH为例,就只算EPON芯片和光模块这两个,大概是一年的时间降了150块钱。还有一个趋势值得大家关注,就是向ADSL这个领域一样,在EPON领域,已经开始出现了专门的 EPON和OEM厂家。由于这个产业链环节的补充,我觉得可以进一步加快成本下降的速度。光缆成本下降刚才已经讲过,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提出的就是OND的成本下降。在一年的时间里,EPON系统成本下降比较快,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ODN。因为当时ODN产品提供的厂家不多,但是因为现在随着标准的逐步完善,还有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建设规范的不断完善,现在越来越多的竞争厂家加入这个领域,所以在ODN这块成本降低的也很快。
我们再看一下光进铜退里面存在的挑战。仍然是成本。刚才讲的成本降低是一个机遇,那进一步降低也是一个挑战。以光模块为例,光模块的成本下降比例已经比较小,因为现在他的价格已经逼近底线了。但是我想随着规模应用,量的扩大,这块的影响会不会那么大。还有一个就是目前可能存在短期内上游的芯片厂家和交换芯片厂家都预料到中国光进铜退和PON市场的发展步伐,所以短期内会存在供应不足的风险,这样会导致短期内成本的上升。但是我想7、8月份成本就会有改变。因为这个东西生产的周期是比较短的。
另外一个就是在运维方面有一些挑战,随着光缆的增多,需要运营商增添更多的专业设备,而这些成本分摊到线路上会造成成本的增加。另外对维护人员素质也提高了,会加大运营商培训和维护的成本。还有就是在PON领域也有一个弱点,就是因为PON采用了点到多点的技术,所以没有绝对的技术解决长发光的问题,我们只能先期预测。
另外一个就是虽然EPON的线路维护成本减少了,但是系统的规划开通,对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更高,他要求维护人员对IP知识懂很多,在DCL的时代,大家维护的重要工作量都是在线路上,那么在PON上,可能对规划、运维方面的素质要提高了。这块可能加大人力资源的成本。
另外一个就是互联互通,前面几位专家都提出道路了目前在全部意义上的互联互通还仍然有难度。因为还只是做到了OAM级别的互通,包括Qos和DBA方面的,那么进一步的关于管理上的互通还需要业界一起努力。
最后是我们的一个想法,因为光进铜退,需要更专业的设备,还有对人员的要求更高。可能会出现一批专门维护的公司。也就是说我们认为外包的趋势会出现。
另外我们看一下几各条战。第一个挑战就是ODN网络,OND网络在我们第一次铺设的时候就要求一步到位,这样会给运营商带来一定的资金压力。另外一个就是关于刚才讲的平滑升级,在平滑涉及的时候,上行带宽可能部分厂家不见得对它的价格考虑很周到,会导致上联带宽不足。比如说我们只提供1G的上联带宽就会导致上联带宽的无法拓展,所以最好的就是进一步提高上联带宽。
这里面还谈到了具体的技术上的挑战,就是怎么解决目前的断电续航的问题。在两种应用场景里面都有,包括FTTN和FTTB和FTTH里面都存在这个问题,对于FTTN和FTTB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采用分散供电,因为ONU是分散放置的。对于FTTH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集中供电,ONU集中放置,一种是分散供电,ONU分散放置。可以选择的方式是铅蓄电池,UPS和锂电池。这三种方案各有优缺点,业界还没有非常好的解决办法,每种方案都不是最完美的,比如说铅蓄电池,它的寿命很短,这样维护成本就很高。UPS的弱点就是体积比较大,我们知道要放在楼道里面,信箱的体积会是限制。锂电池在设备方面用的不多,所以这个技术用在设备上还不是很成熟的技术。所以现在可以选择的就是前面的两种方案。
最后讲一下我们武汉长光的优势。我们公司是专门做XPON,包括EPON和GPON。我们的主要股东有长江通信,还有长飞,都是在相关行业的。我们可以依托长飞提供光纤光缆,通过资源网络有比较成熟的ODM产品,比如说光纤冷介质,我们可以提供配套的解决方案。我们目前主要的产品是覆盖在EPON,有大中小规模的,有中规模的,有小规模的一系列的ODN,还有一系系列的ONU,这几种应用产品都可以覆盖到。另外我们通过了网通和电信以及观点总局组织了各种测试,并且取得了信产部的认证。
在技术上我们已经讲了一些,我们公司应该说是在全国第一个开通了三网合一的FTTH工程,能保证宽带、语音和IPTV的服务。另外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我们依托我们的股东,我们可以提供全套的ODN产品和运维的工具,我们自己也做一些ODN的产品。另外我们可以提供设备的全套解决方案。
最后根据我们目前开通的一些试商用和商用的案例,来给出我们公司预估的数据,可能和以前韦总的数据有一些差异,因为这里可能把各种成本都算进去了。FTTH网络我们需要可能还是需要4400元每户,这里包括了各种成本,甚至是包括了各种线材。比如说我们的模型是把所有的费用都算在里面的,这个是最终的价格。其中有源设备是1760块钱每线。
FTTB我们这里列出的成本是不含MDO下面的铜线铺设和家庭网关成本的,其中无源是1100每户,有源是572元每户。
谢谢大家。
主持人(杨志荣):谢谢胡保民先生,接下来有请NTT科学和核心技术研究所所长板屋义夫先生,他在这方面有非常深的造诣,演讲的题目是日本宽带网络技术的发展。
板屋义夫:非常感谢主席的介绍,大家下午好!我是板屋义夫,我是NTT科学和核心技术研究所的所长。我非常高兴在这次会议上给大家做一个演讲,今天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日本的宽带网络技术的发展。
IEC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是非常快的,在这个迅速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我们的社会造成了结构性的变化,第一个变化就是服务的融合。电信和广播业现在正在融合,还有一些其他的产业,比如说航空、超市等等这些产业,他们都通过电子的方式进入了金融的服务业。
第二个变化就是网络业务的发展。现在用户参加的一些业务,比如说像博客、SNS这些业务,正在不断的出现。像一些新的业务模式,比如说SaaS等等都在出现中。
第三个变化就是全球化,我们现在可以获得世界各地的信息。很多的厂商和企业公司,他们都在海外拓展业务。ICT对这些变化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见网)这些数字说的是在时候的IT服务用户数量。固网用户和移动用户增长的是非常快的,互联网的用户在去年12月份是达到了1.22亿。而整个的日本人口是1.27亿。PSTN技术也就是电话技术的利用是在不断减少的,宽带技术,比如说像FTTH和ADSL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现在我们的宽带用户达到了2830万。
(见图)这是日本的宽带用户的增长情况,这些数字表明了宽带用户的发展趋势。横轴和竖轴是年份和用户的数量,DSL的用户是三千万,通过有线电视接入的互联网用户是380万,而FTTH是38万。这是去年12月份的数据。从2006年开始,DSL的用户是在不断下降中的,今年FTTH的用户数量将会超过DSL用户的数量。互联网用户增长非常迅速,数据流量也是爆发性的增长。NTT现在正把原来电信网向下一代的网络进行转型。下一代的电信网是一个基于IP的高速网络。在下一代网络中,高质量、高安全性、灵活性和低成本都是必须的条件。我们建立了一个以IP为基础的网络。在长途网中,我们使用的是10G的点到点的网络。我们使用的是ROADM作为节点。在接入网络上面,用户使用的FTTH。这是一个FTTH的GE-PON体系,在这个系统中,有一个1X4的分线器和1X8的分线器,这个就可以支持高速的数据传输。它的速率可以达到1G。32个用户共用一个FTTH系统。FTT每个用户的数据传输速率会达到100兆。他们使用的家庭路由器来接到IP的新网和互联网中。
(见图)这张照片是在NTT办公楼地下的光纤网络,是在东京的城中心安装的。这张照片上是日本最著名的电话杆照片,在日本我们有三家竞争公司,灰色的铁盒子叫CT Three,最下面是NTT的电话盒子,第二个灰色盒子是代表FTTH,光纤是通过这些盒子连接起来的。这些光纤直接接入到客户的驻地,这是在东京中心区的一些安装情况图。在红色地区都是已经铺设光纤的地方,那么在东京的中心区,有90%的地区都铺设了光纤。这也就是说光纤已经铺设到离客户最近的电话局。对于NTT的FTTH用户,NTT将会把光纤铺设到需要的客户那里。在日本大概普及率已经达到了85%。
(见图)这是FTTH的服务手册。我们使用的是1.31纳米的WDM上行数据链路,下行数据链路是1.49纳米的WDM。互联网和IP电话业务都是由FTTH业务支持的。客户的机顶盒可以获得IPTV和点播服务,未来我们会推出的视频服务是使用1.55纳米的波长,它将会支持500个标清频道和100个高清频道。
(见图)这是光纤传输性能的发展趋势,横轴是年份,竖轴是速度乘以光纤的长度。我们极大的推进了光纤传输的速度,然后我们就使用了WDM。我们的技术也进一步提高了光纤的速率,现在很多的实验室在研究下一步的技术,就是PSK。它是一种多节、多调制的模式,它马上就会投入商用。有一些企业现在已经对这个技术进入展示阶段了。它可以支持110乘140信道的网络容量。在去年NTT新近推出了一个160乘160的容量,这也就意味着25P这么大的传输速率。
我们在长途网络引入了WDM传输网,我们有80个信道。长度达到了510公里,去年我们引入了40G乘以40频道的网络,长度也达到了510公里。在光网络中我们安装了RODM,这是10G乘以32信道的容量,这些设备现在都已经商用了。
下面我要讲一下NTT的下一代网络,就是NGN。这个片子说的是NTT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框架。左边的是NGN层架构,上面是应用层、应用服务器和核心网络,通过SNI进行连接。SNI就是一个应用服务器的接口,然后在核心网上面,我们有网络服务控制,然后还有接入网络。下面有一些应用和这个网络进行接入,通过用户接口进行接入。
下一代网络有四大特点,第一个就是开放式的接口。开放式的接口就可以和不同的厂商设备之间进行互通,而且可以共同创造新的服务。第二个特点就是高质量的服务,这就可以支持对通信质量要求非常高的应用。第三个特点就是安全性。比如说认证或者是健全的安全功能,它可以防止欺诈和其他的安全问题。第四个就是可靠性。也就是说我们能够提供合适的冗余,并且对业务量进行控制,还可以进行优先顺序的排序,这样保证网络的可靠性。我们的下一代网络能够保证高带宽的业务,NGN有各个不同的应用领域。比如说在社会、家庭、个人、企业方面都可以进行应用。我现在想给大家举三个例子。
(见图)这个是我们所说的视频传送业务,NGN可以保证有足够的带宽来传送高质量的视频服务。NTT我们推出了高清的内容服务,此外还对这种数字的地面电视广播来进行IP再传输。
(见图)这个是SaaS的例子,也就是软件作为服务的例子。NGN能够使SaaS的提供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有很多的应用服务器都可以非常安全的和客户进行连接。NGN就可以保证高质量的服务。
第三个例子就是我们在医疗和卫生领域中所做的应用。NGN能够保证你能够获取所需要的医疗、信息。医生可以把病人的诊断信息送到他的家庭中,或者送到数据中心中,送到医院的数据中心中,或者直接送给病人。
最后我来总结一下,ICT不断的演进使我们社会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光的技术以及IP的技术大大的提升了宽带网络的性能。另外,安全性较强的全IP网络,我们的NGN能够提供灵活性、简单性、高质量安全性和成本有效性。NGN肯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新的业务和应用。
谢谢大家。
主持人(杨志荣):谢谢大家。谢谢演讲者,谢谢全程参会者,经过一下午的时间,信息量非常的大,大家辛苦了。再一次用掌声感谢我们的演讲者。
今天研讨了整个光纤产业的发展包括遇到的问题还有趋势和未来,信息量确实非常大,大家非常有收获。今天研讨到此结束。
搜狐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