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华为李爱萍:企业存储正面临重大产业变革

2014-09-15 09:45:55   作者:华为IT产品线市场洞察部市场分析师 李爱萍   来源:CTI论坛   评论:0  点击:


  存储行业正面临着重大变革,推动这一变革的是数十亿设备、数十亿用户和数百万应用带来的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和社交网络等新趋势。传统企业存储产品与时俱进,来自传统存储之外的新技术不断涌现,如闪存、软件定义存储(SDS)、云服务等,正以全新的产品、解决方案或者业务模式出现,存储市场空前活跃。

  闪存将会迅速普及闪存在高性能和低延迟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为企业数据存储性能提升和运算加速提供了极大支持。以混合阵列、全闪存阵列、接入服务器的PCIe闪存卡或者将来的闪存的形态呈现,业界厂商不管是传统存储厂商还是新兴厂商,都把目光聚焦到闪存这个前沿技术上。从用户角度来看,闪存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不断下降使得企业开始关注并接受闪存产品。

  闪存自2008年进入企业级数据中心后获得了迅猛发展,并快速侵蚀着传统磁盘的市场份额。2013年企业级固态盘(SSD)的销售额增长44%达45亿美元,而2013年企业硬盘销售额89亿美元,两个市场的规模已在逐渐接近,SSD销售额已经相当于硬盘销售额的一半。长远来看SSD 肯定会取代大部分15K SAS 盘(属于Mission-Critical Enterprise HDD)成为高性能存储的最佳选择,但对 SAS 盘的需求不会完全消失,因为SSD相对于HDD来说,瓶颈在容量和价格上。HDD将更多地应用于大容量场景。

  2013年对全闪存阵列来说是蓬勃发展的一年,EMC、NetApp、IBM、HP和Huawei等存储系统厂商纷纷通过自研或者收购推出了全闪存阵列产品,与Pure Storage、Violin Memory和Nimbus Data等新兴厂商争夺市场份额,根据Gartner数据,2013年全球全闪存阵列市场收入从2012年的2.4亿美元大幅提升到6.7亿美元,2018年将达17亿美元,其发展势头相当强劲。

  全闪存阵列主要应用于I/O密集型工作负载,例如数据库、VDI、开发和测试等。但是一些新型的应用如内存数据库(SAP HANA)、实时分析(风险管理、欺诈监测等)和高性能应用(基因组学、人脸识别等)等对性能和延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延迟要求在几十微秒之内,而现在市场上的全闪存阵列延迟基本上都在1毫秒以内。

  全闪存阵列经过近几年发展,按设计理念分为两大阵营:一是高性能、低延迟、高密度;另一是丰富的数据管理功能,逐渐向传统存储的数据管理特性看齐。另外,存储厂商纷纷推出传统存储的全闪存版本,如果客户希望同时拥有高性能和低延迟以及企业级可靠性和丰富的数据管理功能,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软件定义存储兴起,越来越重要从2012开始出现软件定义存储概念,到2013年存储厂商开始热炒,并纷纷发布相关产品或宣称早已支持,迄今为止,业界对SDS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各厂商宣称的含义由于各自立场也不尽相同。从2014年上半年来看,SDS的概念和产品形态已经比较明朗,可以将其总结为3类

  • 按需提供能力的存储资源池类:与服务器虚拟化的发展进程类似——从虚拟化到抽象化再到自动化,我们可以将这看作是存储资源管理的演进,比较适用于大型企业和SP。存储系统厂商早在多年前就支持存储虚拟化(异构存储设备管理),但之前是一个独立的设备,现在这个设备已经演进为存储产品上的一个软件特性。
  • Server SAN类:存储软件运行在商用服务器上,充分体现了计算与存储的融合趋势,销售模式视客户需求可以是纯软件模式也可以是软硬件打包模式。Server SAN是存储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将不断侵蚀传统存储的中低端市场,从2014年起Server SAN相关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也非常活跃。
  • 传统存储提供纯软件版本:可以运行在虚拟机和公有云上,产品正式上市有可能在2015年。其驱动力一是存储硬件已经进入商品化硬件时代,另一则是传统存储厂商对公有云的一种防守手段,用意是为了保护原来的企业市场,给企业提供了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迁移数据的敏捷性。

  从硬件存储到SDS的转变将是一个长期过程,SDS并不意味着只销售软件,并且这3种形态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区分,有些产品是其中的一种形态,有些是其中的两种形态。SDS主要解决了传统存储的弹性、可扩展和易用性问题。

  存储云化刚刚起步如果说闪存和SDS主要是存储技术和架构上的变化,那么存储的云化则带来了更多模式上的改变。随着整个业界云计算浪潮兴起,不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都得到了飞速发展,而存储市场同样因应着趋势,积极向云化演进。

  • 提供可承载云应用的存储设备:存储厂商提供具备海量水平扩展能力的存储产品供企业建设私有云,既具备公有云的规模、经济效益以及易用性,又提供私有云的控制、安全性和灵活性,同时整体拥有成本比公有云低。
  • 传统存储可以被公有云上的计算资源利用:通过将计算和存储分离,并分别部署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中,企业可以在享受公有云可伸缩计算能力和经济效率的同时,严格掌控数据资源,满足安全性和合规性需求。这种部署模式将随云应用的推广而更加普及。
  • 云网关搭起云化数据迁移的桥梁:企业如果想将数据在公有云和私有云间自由迁移,就要通过云网关来实现。目前,众多云服务厂商都已提供了云网关,但市面上的云网关功能单一,多用于Tier 2和Tier 3数据的迁移。未来的演进趋势则是在企业存储中直接内嵌云端访问能力。

  云计算带来的不光是技术变革,更是整个IT模式的革命,而丰富多彩的云化模式和存储结合所能带来的效率提升和成本收益,也有着巨大的潜力等待市场的挖掘,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用战略性眼光评估存储的云化会带来的影响。

  总而言之,存储市场正面临30年来最重大的一次产业变革,从HDD到SSD、从硬件到软件和服务、从私有云到混合云,计算和存储的融合机遇和挑战并存,谁能抓住机会,谁就能脱颖而出。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