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网络技术全面突破
随着网民数量的激增和宽带应用的不断增加,宽带技术已经渗透到网络的各个环节。在核心传输网中,10G波分复用系统已经成为运营商一致的选择。上一轮光网络的敷设热潮,为今后几年的带宽扩展提供了充足的线路。在核心节点上,新一代T比特级超大容量的路由器已经出现,例如思科公司发布的运营商级路由系统一号(CRS-1),可将带宽扩充至92TB,在业界率先提供了40Gbps的光纤接口。华为、中兴、港湾等公司的高端路由器技术也已经非常成熟。在接入领域,以ADSL为代表的兆级宽带接入技术发展势头迅猛,可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满足用户“最后一公里”的带宽需求。接入网的最终解决方案——FTTH,也开始在局部地区走向商用,日本、欧洲、美国等地的一些运营商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在走向宽带化的过程中,互联网的业务流量成为整个电信网的主体。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电信网的体系架构也开始面向IP而优化,以智能光网络、多业务传送平台、多协议标记交换、软交换等为代表的下一代通信网技术,都逐渐走向商用。智能光网络利用光交换提供动态的点到点连接,可以快速地为两点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链路连接,其关键在于它可以为服务层提供功能强大的、易于维护管理的低成本光网络。软交换实现了业务和承载的分离。其出发点在于实现电路交换网向IP网的过渡,并且更灵活地提供更多的业务。MPLS作为一种既考虑网络现状,又面向IP优化的体系,近年来极为活跃。虽然它还不是端到端的协议,还没有最终解决QoS的问题,但引入面向连接的信令来改进IP包的传送的方式,比其他技术更为理想和成熟。在城域网上,近年来最大的进展是MSTP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在MSTP发展的初期,MSTP技术主要提供上层业务的适配功能,基本上只具有业务透传功能;进一步发展后,MSTP将具有灵活带宽分配和业务接入能力,这时要将MSTP技术规范化以实现各厂商设备的互联互通,真正将纯粹的SDH设备变成MSTP;MSTP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是动态MSTP阶段,这时,通过在现行MSTP内部增加RPR的处理功能,可以实现基于RPR的公平带宽分配、严格的业务分级以及最大程度的用户隔离(防止广播风暴)等功能;最后,MSTP将发展到智能MSTP阶段,这时的MSTP将和智能光网络技术融合起来。
应用技术丰富多彩
从电子邮件、WWW到今天的即时通信,互联网的热门应用可谓从未间断。尤为重要的是,这些应用没有随着新应用的出现而走向消亡,而是不断巩固、规范化。从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态势看,能够形成良性产业链的技术将更有前途。
视频是互联网应用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以流媒体为代表的新一代多媒体视频技术,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它是一种新兴的网络传输技术,在互联网上实时顺序地传输和播放视/音频等多媒体内容的连续时基数据流,流媒体技术包括流媒体数据采集、视/音频编解码、存储、传输、播放等。中国宽带业务的快速发展,为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多媒体新闻发布、网上演示、在线直播、网络广告、电子商务、视频点播、远程教育、实时视频会议等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这项技术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即时通信和IP电话作为互联网上的实时应用,为人们的娱乐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即时通信作为近两年发展最快的互联网应用之一,可以让上网者在发出消息后的很短时间内得到对方的应答,进行实时交谈和互传信息。现在不少即时通信软件还集成了数据交换、语音聊天、视频会议、电子邮件的功能,能够进行即时互通的“内容”正迅速由语音全面扩展到图像、文字、数据等方面,不过“多功能”还不是即时通信的全部内涵,能够跨越互联网、手机、固定电话等多个平台进行通信才是即时通信未来的价值所在。IP电话经过几年的技术积累,已经逐渐从一种低质低价的话音业务,进化为一种具有电信级质量保证的应用。SIP、H.323等标准的发展和完善,也为这项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不过,如何协调IP电话与传统电话网之间的关系,使它能够健康地发展,依然是管制部门和运营商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此外,内容分发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它通过在现有的Internet中增加一层新的网络架构,将网站的内容发布到最接近用户的网络“边缘”,使用户可以就近取得所需的内容,解决Internet拥塞问题,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
当然,相对于极为丰富多彩的互联网应用来说,上述这些技术都只是平台,只要电信运营商、内容服务商和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通力合作,这些平台上就会衍生出各种个性化的业务。
IPv6:从实验室走向商用
当前,IPv6技术开始酝酿新的突破。IPv6扩大了互联网地址空间,为端到端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保证、为互联网的普及与深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经过多年的发展,IPv6基本标准日益成熟,各种不同类型的支持IPv6的设备相继问世,并逐渐实现商业应用。部分国外电信运营商已经建立IPv6网络,并开始提供接入服务。随着政府推动IPv6商业化进程力度的加大,网络设备制造商纷纷开始研发、生产支持IPv6技术的相关网络设备。尽管中国的设备制造商的整体热情并不高,国外厂商仍是市场上最主要的IPv6设备提供商,但是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网络设备厂商仍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为了配合国家的CNGI项目,同时也为在即将开展的大规模IPv6网络建设中争取主动权,国内厂商正在加紧研发和合作,争取尽快推出商用产品。IPv6给中国网络设备制造商提供了赶超国外厂商的机会,在IPv6的研发方面,国内外厂商基本上处于相同的地位。
IPv6给网络设备制造商带来的市场机会,不仅仅是多卖几台路由器和几块网卡那么简单。由于下一代互联网对各行各业具有集成作用,今后的网络设备制造商将不再单一地为运营商和服务商生产网络产品。IPv6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由于未来的所有电子设备都拥有独立地址,移动互联、三网融合成为现实。当然,在IPv4还一统当今网络生活的时候,IPv6的平稳过渡和商业化运作的成熟仍面临考验。在IPv4发展了几十年并已经成熟的今天,IPv4向IPv6的过渡不能一蹴而就。短时间内实现过渡既不经济也不可能。这是因为现有的设备都是基于IPv4而造的,各国投入的资金数额巨大,完全弃用现有设备的成本过高,而且也不可能让所有的设备制造商和用户在接受新技术方面的步调一致。因此实现IPv4向IPv6的平滑过渡是最好的选择,即网络设备制造商生产兼容二者的设备,最终实现向IPv6的全面过渡。
中国信息产业网(www.cni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