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分析:韩国KTF数据与增值业务开展情况及启示

2005-02-18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图1 KTF数据与增值业务演进路径图

  四、KTF的发展实践对国内移动运营商的启示

   从全球范围看,在发展数据与增值业务方面KTF是比较领先的,总体来看,手机终端的发展、产业链的有效整合与用户市场的合理细分是推动其业务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些都可以为国内运营商所借鉴。

  (一)手机终端的发展

  正如业界所普遍认识到的,在2.5G/3G市场,手机终端已经排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目前WCDMA商用仍受手机终端性能及供应问题的困扰不同,从2.5G的CDMA2000 1X商用开始,包括KTF在内的韩国移动运营商就很重视手机终端的发展,从而有效加速了业务的启动及推广。手机终端对KTF数据与增值业务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在以下方面体现出来。

  1.手机的种类

  截止到2004年9月底,在全球市场实现上市的CDMA2000 1X手机型号累计超过400款,在韩国市场上市的型号超过了160款,而其中KTF的定制手机就超过了60款; EV-DO手机累计上市的型号近80款(明显多于WCDMA手机不到40款的型号数量),而在韩国市场上市的型号达到了67款,其中KTF的定制型号达到21款。手机种类的丰富有效激发了用户的使用兴趣。

  2.手机的性能

  通过与手机芯片厂商密切合作并依靠韩国终端厂商较强的制造能力,KTF较早地解决了CDMA2000 1X手机与EV-DO手机的基本性能问题(性能对比见表3),不仅抵消了用户的使用顾虑,而且也为不断推出新的高速数据与增值业务奠定了较好的终端应用基础。

  表3 KTF的CDMA2000 1X与EV-DO手机基本性能对比

3.手机定制

  在韩国,移动运营商很早就开始了对手机终端进行定制并主导终端销售环节,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终端对数据与增值业务的支持能力及终端产品之间的互通性,而且能够把运营商的业务需求与终端发展更有效地结合起来。

  在国内,虽然3G牌照发放的前景仍不明朗,但2.5G市场已经完全启动而且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与韩国市场中运营商定制终端并控制终端销售渠道不同,国内终端市场长期以来处于较独立的发展状态,这种发展模式虽然能够促进竞争、鼓励创新及降低渠道成本,但随着2.5G业务的出现及日益复杂,终端业务能力及终端之间的IOT问题也逐渐突出,例如对于同一运营商的MMS业务,不仅不同品牌手机间的兼容问题突出,即使同一品牌不同型号手机也无法实现完全的互通。另外,终端厂商与运营商的沟通问题也往往使终端对新业务发展的支持出现滞后。例如2001年中国移动就开始了MMS的商用,但到今年MMS终端成本已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市场上也仅有不到30%的手机销售型号支持MMS功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都不同程度地启动了终端定制工作,如中国移动的“心机”。然而,从整个市场销售情况看,定制手机所占的市场份额仍非常有限,而且定制市场与非定制市场的关系等问题仍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及解决。因此,如果要使国内的移动数据与增值业务加速发展,运营商应该对终端问题给予更多的重视并增加相应的投入。

  (二)产业链的有效整合

   与话音业务价值链比较简单不同,数据与增值业务需要SP/CP的广泛参与。由于SP/CP可能是专业的电信内容提供商或服务商,也可能是其他行业的企业甚至是政府机关,发展与繁荣数据与增值业务也将意味着传统电信业务的价值链需要扩大与开放,这不仅是对传统电信运营模式的变革,也对运营商整合产业链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以移动金融业务为例,除了提供中介或代理服务的专业SP/CP外,移动运营商需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广泛的合作,三方也将围绕推广业务的共同目标展开利益博弈。根据SP/CP、运营商、金融结构三方博弈结果的差异,实际上目前全球的移动金融服务也分为SP/CP主导模式、运营商主导模式及金融机构主导模式等三大类。在韩国,KTF除了与21家国内银行签署了合作协议并提供接入服务外,还通过与金融机构成立合资公司的形式,直接界入移动金融服务领域,不仅加速了自身服务的推广,而且延伸了经营领域以进一步提升对产业链的整合能力。

   在国内,无论是中国移动还是中国联通都初步建立了一定规模的SP/CP环节,但目前这些SP/CP以SMS与MMS内容提供为主,不仅业务种类有限,而且内容同质化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另外,由于传统行业管理体制等多种因素,在开发与提供诸如移动支付等数据及增值业务时,运营商较有限的产业链整合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业务有效开展,例如,由于仍无法实现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深入的合作,中国移动只能通过用户建立预存账户的形式(通常共享用户的话费账户)向用户提供小额支付业务。未来,移动运营商需要提高对产业链的整合能力,以促进数据与增值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三)合理的用户细分及发展策略

   与竞争对手SKT一样,KTF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用户建立了个性化的独立服务品牌,这些服务品牌分别是BiGi(主要针对13~18岁的未成年人)、Na(主要针对18~25岁的青年学生)、Main(针对25~35岁的男性用户)、Hyo(针对35岁以上用户)以及DRAMA(针对所有年龄的女性用户)。从各年龄用户群的业务使用情况看,占总用户43%的30岁以下年轻用户是KTF最主要的数据与增值业务消费群体。见表4。

  表4 KTF各年龄用户群数据与增值业务消费能力对比(2004年1~9月)

  在国内,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针对年轻用户群先后建立了“动感地带”及“UP势力”两大直接竞争的服务品牌,其中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从2003年3月全面商用以来用户已经超过1500万,中国联通的“UP势力”用户不到50万,这两部分用户的总和仍不到全国移动电话用户的5%。目前,中国移动来自“动感地带”用户群的非话音业务收入约占其全部非话音总收入的15%,这一水平离KTF仍有相当的距离。未来,除了进一步开发年轻用户市场中的非话音存量/增量需求外,针对其它年龄用户市场提供个性化的数据与增值业务业务,将成为国内运营商增加非话音收入的重要动力。

通信世界(www.cww.net.cn)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