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中小型城市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系统规划初探

2006-06-15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由业务体系与信息平台组成,业务体系即一案三制,预案、法制、体制、机制;信息平台由技术标准规范、信息资源、网络通信平台、应用系统、各级中心集成等构成。
  由于各部门都或多或少有了应急管理的预案、法制、机制、体制,一些部门还有了应急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所以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建设的核心词就是“整合”和“协同”,整合是手段,协同是目标。“整合”贯穿了业务体系、信息平台建设的全过程,整合各种应急资源、业务流程、信息资源、网络通信平台和应用系统,如火警119、医疗120、交通事故122、公安系统的110、质监系统的12365、市政系统的12319、海上救助的12395、环保部门的12690及相关技术系统,使之协同工作,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协同工作,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以应对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整合和协同也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
一、业务体系
  中小型城市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系统(以下简称“中小型系统”)业务体系如下图所示:



(二) 业务流程
  由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业务流程在各地预案描述很清晰,本文不详细叙述了。
  当先期指挥中心接到非紧急事件,直接转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分发处理;当便民服务中心接到紧急事件呼救时,直接转先期指挥中心。在紧急/非紧急事件处置中,先期指挥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进行信息共享。
  市决策指挥中心通常只有一人值班,当遇到重大的紧急/非紧急事件需要协调时,由值班员向决策指挥中心主任汇报,由值班主任研判,并上报市领导,需要专家组集中会商时,通知相关专家。当领导到达决策指挥中心时,为领导进行信息汇集,以及综合协调的通信(语音、数据、图像)平台。
  监察和行风监督部门设立远程座席,可统计出社会综合服务部门的各项服务的各个环节是否按规范服务(如是否按期提交有关结论),进行精确化监察。同时,对要在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进行审核。
(三)业务体系特点
图1的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业务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实现了紧急/非紧急事件处置的协同工作
2、实现了紧急/非紧急事件的受理、处置、决策指挥、反馈、处置过程监督等政府公共管理各环节的有机协同。
  受理、处置、决策指挥、反馈、处置过程监督是紧急/非紧急事件处理的不同环节,图1的业务体系通过技术平台实现了以上各环节的协同工作。
3、实现了电子政务两大抓手的有机协同
  国务院副秘书长徐绍史在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工作会议暨2004年中国电子政务论坛上指出“当前政务信息化建设有两大抓手,一是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二是应急信息系统建设。”
  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系统有关紧急/非紧急的处置情况将在政府门户网站发布,群众可及时在网站上看到有关处理结果。从而实现二者的有机协同。
4、实现了预防与应急响应的有机协同
  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体预案及各地、各专项的预案中,“以防为主”都列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图1的业务体系所建的公共安全监控中心重心在于监测监控与预防。
二、信息平台框架
  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系统的基础是业务体系,业务体系需要借助现代化的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得以更高效率降低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失,人们得到快捷的公共服务,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增砖添瓦。
  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的第一要素是有无线的语音、数据、图像通信,没有通信就没有紧急/非紧急事件的受理、紧急事件的决策/指挥/处置、社会综合服务事件的协调、反馈。
  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的第二要素是信息,信息权即指挥权,没有充分的、准确的、实时的信息就无法做出合理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方案。


图2 中小型城市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系统信息平台示意图

  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包括一套技术标准与规范、四个中心的技术支持环境、三个平台、五大应用。三个平台提供了实现四个中心、其它应急机构、现场指挥力量或现场指挥部互联互通的有无线语音、数据、图像通道,并在此上运行的五大业务应用系统以辅助完成业务体系所要求的业务流程与职能。技术标准与规范是应急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

1、一套技术标准与规范

  指为互联互通而制定的软硬件接口协议、数据格式等,用于实现本级应急决策中心与下一级应急信息系统进行语音/数据/图像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应用协作。

2、四个中心
  指政府决策指挥中心、先期指挥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公共安全监控中心,通常还有移动指挥中心和灾备中心,以及其它节点的建设。一般地,先期指挥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可互为备份。政府决策指挥中心对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协调、决策,偏重于自然灾害与生产安全方面,而一般、较重突发公共事件仍保持由各专业指挥部指挥、处置,只有当跨区、跨机构需要协调时由政府决策指挥中心进行协调。

3、三个平台,
  指信息资源平台、网络通讯平台、应急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信息资源平台是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含了空间信息、针对单位的预定义方案、应急公用信息等信息资源建设,以及信息资源的采集、审核、录入、维护、更新、共享。

  网络通讯平台构建了各个中心和节点的公共的有/无线语音、数据、图像通道,使之互联互通;

  应急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了公共的应用通道,是与具体职能部门业务无关、支撑市级应急指挥系统和连接各个专业应急指挥子系统的开放性基础设施,为专业应急指挥子系统和全市应急指挥系统提供各类资源(包括基础信息资源、各专业信息资源、服务资源等)安全的交换、共享与整合服务。公共服务平台使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系统成为一个可扩充的框架。

4、五大业务应用系统,
  将辅助完成应急预案所定的业务流程和职能: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平时)、应急准备/规划/保障(平时)、应急响应(指挥/处置/支持)(战时)、恢复/评估/分析(平时)、社会综合服务、监督监察。

  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应用系统包含了技防报警接入、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接入、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职业安全卫生综合数据库系统等。

  应急保障、准备、规划应用系统包含了预案管理系统、应急保障系统、应急规划系统、应急资源动态管理与调配系统、危险品动态监控与管理系统、训练与演习系统等。

  应急决策、指挥、支持应用系统包含了政府临机决策支持系统、专业应急指挥系统、应急处置系统、移动指挥系统、事件查询与监控系统、手持移动信息系统、GPS应用系统等。应急恢复、评估、分析应用系统包含了应急事件时空数据挖掘分析系统、战后评估系统、 安全评价与风险分析系统等。

  社会综合服务应用系统完成非紧急事件的统一受理、分发处置、信息反馈、跨部门协调。

  监督监察应用系统,对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的业务流程全过程进行监督监察。

  各地正掀起中小型城市应急指挥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的建设高潮,本文基于我们所做的中小型城市(区域) 应急指挥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的规划经验,提出一个业务体系和信息平台框架,以抛砖引玉。

信息化建设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