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Zou 2006/06/26
自从“关于呼叫中心管理工具答疑之二”有关“顾客体验模式”内容提出后,有同行问:“如何确立顾客体验模式呢?” 笔者特就此作答。确立顾客体验模式是BPM形成的先决条件。“空白BPM起点法”立意于假设“流程设计者本身最了解顾客”;特别强调运用“自身体验法”为起点,置己于彼,换位思考,以对人性的认同弥补各人间感悟性的差距。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类心理需求五层论”,可以帮助辩别顾客体验的需求层次,因为体验是心理需要的表现方式,无视顾客心理需要特征就无从了解其体验特点。对于呼叫中心流程设计者而言,可以将顾客不同的心理需要理解成对于信息需求的差异,包括信息的内容与形式的不同。如果按信息内容分类,无疑更符合心理学规律,但呼叫中心管理需要的是量化指标,因而按信息形式分类更有意义。按照这个思路,不妨将呼叫中心顾客体验按信息形式的复杂度分成五个识别层次:
- 一. 符号信息识别级:简单明了,一目了然,比如114查号台服务。
二. 程序信息识别级:结构简单,明确排列,比如问路订票等服务。
三. 方式信息识别级:内容较多,方式单一,比如组团旅行等服务。
四. 方法信息识别级:分门别类,方式多样,比如工业设备租售等。
五. 咨询信息识别级:信息互动,层层深入,比如个人理财咨询等。
具体事例中,114查号台类的需要最短的处理时间(AHT),最高的服务水平(SL),而相应的人员分工少,脚本简易,流程单一,CRM数据相关性低,IT组构中可省IVR和外呼等部份;而咨询级的极强调CRM数据库与知识库建设;方法级的则特别关注座席的层与面的分工和IVR的作用。在运用时,层与面的分工可以与CRM数据建设结合,IVR应用与服务水平管理平衡等等,如此类推,以层级为参考,但不为层级所局限。
笔者认同马斯洛“分层次,不划线”的原则;希望这五个层次的划分可做为分析顾客体验的思路,而非固定格局。常言道:“吃饭不数米”;要知道饭好吃不好吃,不需要证明每粒米是否好吃,整体效果好就是好。每个层次既独立又相连,相生相克,需要我们灵活分解,综合运用,力求整体效果,使BPM设计真正依据顾客体验,提高顾客满意度。
(作者 :中国直复营销实验室 高级顾问 海外专家)
作者独家提供CTI论坛稿件,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网站联系。
优胜资讯公司供稿 CTI论坛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