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华为企业业务:43.8%年增长的底气和秘密

2016-04-19 09:53:17   作者:康翔 华为企业业务   来源:CTI论坛   评论:0  点击:


  一年一度的华为分析师大会日前在深圳举行,三大业务板块在上一年度的表现,不仅让我们这些国内媒体人惊叹,更得到来自海外的分析师们由衷点赞。
  大致一个月之前,华为企业BG提出了“Leading New ICT,Building A Better Connected World(引领新ICT,共建更美好全联接世界)”的新营销主题,在本次大会一场与之相关的论坛之后,记者采访到华为企业BG 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总裁何达炳先生,分享了他对此的感受与认知。
  引领发展天空没有天花板
  何达炳表示,成立五年来,经过与客户和市场、合作伙伴的深度接触,以及自身在产品与解决方案的进展,华为对自身的价值和能够起到的作用有了更新的认识,因而审慎和坚定地提出了Leading New ICT。
  创新技术的大规模部署,譬如云、大数据、SDN,以及物联网和NB-IoT等,无不标志着技术的成熟和快速进展。华为作为在以上所有领域均拥有成熟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少数厂商之一,希望将这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尤其是在企业市场,通过生态和平台将这种优势发挥出来,这也正是华为Leading New ICT的逻辑基础。
  行业数字化在国内当前已经蔚然成型,通常被称为互联网+。而华为则更倾向于+互联网,行业转型中呈现几大特征:一是企业的IT架构从传统架构走向云架构,二是企业网络走向基于SDN的网络,三是企业从购买IT设备、网络设备转向购买云服务。何达炳认为,在数字转型中,华为基于自身的技术和产品能力,通过与合作伙伴的联合创新和合作,为客户、为行业,乃至为区域和国家及至全球去创造价值,这是华为对自己新的价值定位之一。
  五年来,华为企业业务始终处于高速增长的发展过程中。当2015年全球多数科技企业增长放缓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华为企业业务仍然取得了43.8%的增长速度,令各方震惊不已。一方面,外界在分析华为缘何能够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取得如此快速的增长;另一方面,有人已经在为华为构筑“空中天花板”了,认为接下来华为企业业务将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增长乏力的情况。
  何达炳表示,华为企业业务在2015年实现了276亿元的销售收入,增长速度也比较理想,但是市场留给华为的空间还非常大。同时华为拥有宽广的产品线,现阶段整体空间的变化对华为来说仍是机会远远大于挑战,广大客户仍在找寻创新解决方案,华为有信心在未来几年时间里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速度。
  聚沙成塔事无巨细追圆满
  五年前,当华为刚刚涉入企业业务时,尽管所有人都知道华为,但是他们实际上并不了解华为在新的领域能做些什么,尤其是企业的CIO以及广大信息化工作者。何达炳认为,那是一段“破冰之旅”,在运营商领域已经风生水起的华为必须从根本做起,做最基础的营销工作,做面对面的沟通,向客户阐述华为能够在ICT领域提供何种价值,提供哪些产品……然后就会有一些小规模的试用,小规模的商用,逐渐到大规模的采购。五年来,华为企业业务就是在反复做这个过程,从当前情况来看,应该说还是不错的。
  与运营商市场不同,企业市场是客户分散,规模不大,客户需求更是千差万别,华为不可能靠一己之力完全搞定,因此就更加需要合作伙伴的支持,在定制化方案,在销售营销方面等,均是如此。
  何达炳举例,诸如配置报价以往都是华为自己完成,但是在企业市场则不同,更多的配置报价是由华为的合作伙伴完成,因此华为需要建立一套面对企业市场、面向合作伙伴的营销系统,不只是华为内部能够使用,也要确保外部的供应链伙伴能够有机地融入和应用。
  从营销的角度,更有事无巨细的多项工作需要华为去做。以企业网站为例,以前可以中英文两套界面就走遍天下,但是在企业市场里这种做法就行不通。即便网站加入了德语、法语、日语等多种语系,然而点击进去很多的产品材料和营销资料仍是英文的,同样会给全球其他领域非英文母语的合作伙伴带来障碍。何达炳表示,诸如以上的这些工作都需要时间去完善,华为也将确保最终达到合作伙伴、客户等多个层面的种种需求。
  开放心态全力打造生态圈
  何达炳认为,华为在技术研发上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最核心的因素仍是在于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这才是最关键的。云计算、SDN、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领域,已成为公认的发展趋势和现状,企业今天的投资关系到未来两三年甚至更久的竞争力,如果不能保持持续投资,并做出具备足够竞争力的产品,所谓的“独到之处”实际上也只是噱头。
  纵观全球,除了华为之外,我们很难找到一家企业能够20年如一日,始终维持总体收入10%以上的研发投入,而这正是华为确保产品竞争力、技术创新力的核心要素。以现今的云化为例,华为几年间已经将研发投入比例提高到2015年的15%,引领着产业的创新与发展,这一点足以说明问题。
  具体而言,譬如SDN领域,华为会考虑广域、城域,包括接入成本,多年来的积累和不断进取,令华为在这一领域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核心技术如NB-IoT,华为在无线技术上利用强大的无线领域,把IoT的无线源技术做适配,在低功耗、广覆盖、多连接数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创新,并得到业界和客户的广泛认可。
  开发者人群正在得到方方面面的重视,华为也不例外,并将此视为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何达炳表示,华为企业业务要获得更大的进展,开发者人群不可或缺。他坦承,与以前一些公司相比,华为在此领域尚无优势,但是华为有非常强烈的意愿进行补强,同时华为团队擅长学习新东西,并且有非常开放的心态,这是做成开发者联盟、开发者生态的重要前提。
  何达炳告诉记者,目前华为已经建立了一些基于技术的联盟,比如LTE集群、物联网等,也很有信心将开发者生态系统建立起来。去年举办的开发者大会(HDC)上,华为就宣布针对开发者人群,在未来5年投入10亿美元,开放华为的能力、实验室(Openlab),将华为的产品和技术全面提供给当地的ISV,双方进行耦合,做一些联合开发,并能轻松地在实际网络环境中对技术方案进行集成验证,以形成有竞争力的可商用的解决方案,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通过这个开放合作平台,实现产业链价值聚合,促进产业生态链的健康发展,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建设10个互联的全球开放实验室网络。
  聚焦行业因地制宜攻坚战
  话题落到最近两年逐渐火热的平安城市上。此前多年,智慧城市一度如火如荼,然而却在媒体上渐渐沉寂下来。对此,何达炳认为当媒体和外部声音处于低谷的时候,其实意味着它在积蓄力量,并开始逐渐大规模商用了,作为智慧城市更具体的功能化指向,平安城市就是如此。他指出,华为几年来对平安城市保持了一如既往的投资力度,并且在海外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拓展,只是相对比较低调。
  何达炳表示,今年华为将会更加积极地拓展平安城市,发出自己的声音。作为一家一贯务实的公司,华为从不希望对某个概念进行过度的渲染和炒作,而是希望将之真正落到实处。平安城市也好,智慧城市也罢,它们能够真正提升政府工作效率,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民生,对当地的经济做出明显的提振,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华为将矢力同心地推动此项业务。
  在政府之外,金融行业也是华为认为非常重要的领域之一,何达炳表示。目前很多新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均对中国银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譬如Fintech(金融科技),这推动银行业逐渐将一些核心应用向开放的平台进行迁移,在业务模式创新和效率提升上向互联网金融新丁们做出有力的回应。据他透露,目前华为与国内几大行已经在做类似的联合创新,比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并且取得了积极和明显的效果。从全球来看,金融行业面临着走向云架构的趋势。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将制造业推到镁光灯下,所有人都在关注这一“古老而传统”的行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彻底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变迁。据何达炳透露,华为对制造业的重视和资源倾斜,其实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早些年很多制造业企业只是将信息化理解为办公自动化,而最近几年,制造企业开始讲信息系统置于更高的战略层面,希望以IT为载体,全面推动企业的业务变革、流程变革,目前已经有很多制造企业邀请华为为他们提供IT解决方案。至于在国际领域,华为在制造业方面的进展就更加显着了,譬如不久前还和国际领先的机器人技术供应商库卡(KUKA),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智能制造的进展。
  至于在电力、交通和互联网等行业,华为同样在积极拓展。何达炳也指出,当前的市场空间仍非常大,然而华为不可能什么都做,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侧重点不同,节奏终会有所区别。
  何达炳最后表示,华为将始终聚焦ICT基础架构,围绕客户的业务痛点与战略诉求,与合作伙伴全面合作、联合创新,打造开放、灵活、弹性、安全的平台,进而构筑持续发展的多赢生态系统,引领新ICT。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