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数据中心的时代变迁

2014-04-16 16:52:17   作者:   来源:互联网周刊   评论:0  点击:


  在我国,IT进入大众生活始于2000年前后,此时以PC为代表的IT设备不仅被大范围应用于社会各业,并且陆续进入到寻常家庭。搭乘互联网浪潮,IT产业一路高歌猛进。然而世易时移,近两年IT业界不断传出业绩下滑、业务整合的消息,产业内的震动与当前繁荣的IT应用形成了强烈反差。是什么样的内在逻辑导致了这样的局面,我们的生活又将被IT引向何方?追随一个普通IT媒体人的视角,也许能得出一些答案。

  IT—这个时代的标签

  清晨7点,初春的北京天色还没有大亮,与过往无数个工作日一样,吴晔准时出门,要穿行半个城区在九点前赶到单位,他必须得抢在城铁人流高峰前出发。2002年大学毕业后,吴晔就一直从事IT产业报道方面的工作,在不知不觉中已有十个年头。

  被IT改造了的阅读

  从挤上城铁到下一个换乘点需要近半个小时,这段时间吴晔通常是借助手机来打发的,搜新闻、看微信几乎成了他的固定习惯。通过众多媒体的手机端入口,不仅可以获知当前的热点新闻,同时还可以读到自己喜欢的专栏文章。对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借用手机来阅读,而不是通过报刊或杂志,吴晔的记忆也已有些模糊。

  其实作为一个媒体从业者,吴晔自己就身处传媒业变迁的中心。从刚刚迈入传媒行业时,就已能感受到报纸、杂志类媒体所经受的来自互联网的冲击。当个人电脑得到大规模普及后,人们感觉通过互联网获取的信息更及时、新鲜,由此很多之前早读晨报、晚看晚报的读者就此改变了阅读习惯,将大量阅读时间转移到了互联网。这一波冲击使得很多纸面媒体“触网”,由单一的纸质传播转向平面+网站的运营模式。这个阶段报刊杂志发行量虽然受到冲击,但很多平时不便接触个人电脑的读者仍会选择纸质阅读。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着2010年前后智能手机的出现,以及3G资费的下调,促使移动互联接棒于互联网,成为IT应用创新的主阵地。此时抢占移动端的有利位置也就成为各类媒体的一大要务,吸引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来阅读,以延续媒体既有的影响力。在此次向移动互联的迁徙中,参与者已经不单是之前的纸面或互联网媒体,还能看到一些移动应用开发力量也加入其中,比如吴晔自己常用的手机端APP“今日头条”就是此类新参与者的代表。与很多移动新闻端内容按时固定更新的模式不同,这款APP可以依据读者自己的阅读习惯进行内容推荐,实现了针对每个读者的内容个性化定制。

  在吴晔看来,互联网时代完成的是信息的数字化,它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信息的传递效率。对于已经到来的移动互联时代,其使命绝非只是信息终端由PC向手机的简单迁移,其中应该蕴藏着更多技术与应用变革的问题,虽然吴晔也无法给出准确的判断,但从“今日头条”的内容个性化推荐上也许已能看出一些端倪。显然要实现内容的按需定制,Linux+PHP+MySQL+apache这样的通用WEB架构已恐难支撑。

  寻常的网购生活

  在吴晔看来,IT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对于我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它早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网上购物,这种借助网络完成的在线交易在今天看来已经司空见惯,然而如果放在十年之前却有着别样的滋味。

  在吴晔记忆中至今仍留有最初的网购经历,那时他跨入大学校门不久,作为新兴领域,互联网行业正迎来最为炫目的发展时期,同学间闲暇议题也多在围绕那些投身互联网的数字英雄们展开。电子商务、B2B、B2C是当时最炙手可热的新名词,以当当、易趣、e国为代表的网络交易平台如雨后春笋,在不断涌现。在“e国1小时”口号的感召下,吴晔体验到了迄今为止最为快捷的一次网上购物。

  然而理想主义注定不会长久,在物流体系、供应链管理、在线支付等诸多问题还未健全的产业环境中,e国网凭借一己之力的尝试最终还是回归到现实。多年之后,“e国1小时”作为失败营销的案例被广为剖析。事实上,正是这样一批批的探索者以锲而不舍的亲身实践来验证心中对于电子商务的构想,最终成就了今天这样繁荣的互联网经济。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