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大型银行云数据中心的一体化转型

2014-05-14 09:12:26   作者:云治理与管理资深专家,中国IT服务管理论坛·专家委员 赵成栋   来源:赛迪网   评论:0  点击:


  · 大型企业多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在过去的10多年时间里,我国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信息系统与数据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与核心竞争力。为了提升运算存储能力、可用性和连续性,很多企业兴建并运行了多个数据中心。特别在国家信息化办公室在2005年发布《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以来,大部分大型企业、政府机构等都完成或正在进行了同城或者异地的灾备数据中心建设,并投入运行。

  在“两地三中心”灾备架构理念的指导下,大部分企业的多个数据中心在生产与灾备目标中有着不同的定位:

  (主)生产中心:负责日常的IT生产,7*24小时运行。一般是企业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

  同城灾备中心:与生产中心位于同一个城市,将生产中心的数据实时或者准实时的备份到该数据中心。由于同城通信数据传输较快,因此能够保证数据快速的备份。一般除了数据备份任务,其他应用备份系统处于冷备或者暖备状态,不被激活。一旦该城市发生灾难,生产中心和同城灾备中心都无法正常运行,需要切换到异地灾备中心来保证IT的可用性;

  异地灾备中心:在生产中心不在一个城市,作为异地备份。通过选址,能够尽可能的降低与生产中心城市同时发生灾难的可能性。当生产中心城市发生灾难时,通过异地灾备中心提供数据备份和生产能力,保证IT的连续性。

  为了维护管理分散的多个数据中心,企业分别建立了围绕各个数据中心定位的独立管理机构、团队与管理平台等,生产中心和各灾备中心都拥有针对网络、主机、服务器、存储、应用等运维团队或岗位,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 多数据中心传统管理面临的挑战

  目前大部分企业对于多数据中心普遍采用了各个数据中心各自管理的模式,即如图2所示,围绕数据中心各自在灾备目标中的定位,“各管一摊”,相互之间既缺乏组织行政管理关系,又缺乏有效的协作体制。因此呈现“资源分散化、平台独立化、管理条块化、内部竞争化”的诸多问题,无法满足组织精细化管理、资源复用、节约成本、控制风险的要求,也难以适应未来云服务的转型。

  多数据中心传统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具体分析如下:

  “资源分散化”导致资源浪费或错配,降低了IT的投资回报,包括:

  技术资源浪费:如网络链路的重复建设;(灾备中心)存储空间的空置,难以共享;计算能力无法灵活分散调配等;

  人力资源浪费:如基础的值班、巡检、监视、报表等人力需要各自配置,无法复用;某些数据中心资深工程师工作量不饱满、工作缺乏挑战性、发展空间有限,而另外的数据中心则由于编制、资源限制等无法找到资深工程师应对高难度工作任务等;

  知识资源浪费:如数据中心之间由于多种原因,缺乏知识的共享,每个数据中心需要自我积累;单个数据中心无法借鉴其他数据中心的经验教训,有效管理运行风险等;

  管理资源浪费:如灾备中心在项目管理、调度控制、后台管理(报表报告、人力资源、后勤等)可能缺乏专业人才,也可能工作量难以饱满,缺乏人才吸引力,而生产中心有管理潜质的员工找不到合适的管理岗位等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