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思科中华区副总裁殷康:云计算已进入Intercloud时代

2014-05-26 10:56:46   作者:   来源:中华网科技   评论:0  点击:


  从我角度来说我愿意帮助大家从这个角度思考云计算,在融合的网络下,或者互联网技术平台之上叠加的一层计算。这个对未来分配网络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八年前就有这个感觉,正是因为有这个感觉我们做重大的技术决策,我们叠加平台,当时网络已经开始虚拟化,融合网络有不同的意义和不同的需求,网络虚拟化带来所谓的网中网,网络资源融合以后其实是一个资源池,虚拟网络结果也提供了如何虚拟化。从计算的时代走到所谓网络的时代,因为网络融合量如此之大,但是计算仍然对网络有作用。

  Intercloud--多云混合

  比如说典型的例子,所谓我们看到网络继续改变,应该是软件定义网络,或者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计算,这个是典型计算的领域,觉得我要想办法控制网络,我想办法重新设计网络。到底这个怎么发展?我认为有好多方向现在在探索,那么我待会还会说到底怎么探索。但是从计算的角度来说,因为有融合网络,因为有云计算的数据在我看来我们六年来发现这是现实,每一个IPO公司都在谈云计算,而每一个云计算多多稍稍都跟另外一个云计算有所不一样,不然否则你怎么竞争,所以有很多云,甚至于还有一些特殊的云。比如说我们这提到了计算,今后会是一个Intercloud的事情,多云的事情带来结果我会走向一个Intercloud的结果,网络仍然延续它的道路,这两个在相互影响,但是我认为它仍然是IT前进的两个车轮,这两个车轮你不能完全控制一个,但是也不能过分打架,你要把握IT未来发展的方向,你会不会在大转弯摔倒这是两个最重要的点,软件、大数据、服务、利用,刚才我一张图我感觉网络融合,有做计算的人,这个平台做计算的人,做软件的人都非常多,几乎所有IT人都有这个知识,同时网络要稳定可扩展不能不断的变,上端可能应用的变多一点。这个稳固和扩展是支撑整个IT的发展,但是支撑整个上面软件所谓数据、应用服务都在上面那个非常多。这是我看到的一个基本的走向。如果大家同意这个看法,这个看法我们是八年前有的观点,说今后IT发展除了做网络融合以外,当时很清楚,关键我们要做整合化要做虚拟化,然后要做硬件化、提升化,最后使得它所有的IT进行所谓的业务化。当时我们做的非常早,但是我们方法不一样,这个市场也足够大为什么做计算?计算当时也不多了,原因是对于这个技术发展的脉络两个轮之间怎么跑要怎么判?这个计算严格意义上是在网络上,而且是合作的网络上。我们在网络设备上添加服务的东西,虚拟化、整体化,然后通用管理,使它成为一个资源池,我们把计算、存储、网络统一起来它们都是IT的资源,我们借用网络虚拟化,因为网络的融合网络的虚拟化最早发生的,影响所谓的计算,所谓的存储,把它连在一起我们叫做UCS,统一的计算系统,这个也就是五六年前做的事。这个就是作为私用的云,这是真实发生的情况。

  另外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也是四年前我们提出云雾计算,架设我云计算跟我物理位置没有关系,跟硬件物理设备没有关系,跟在哪配置没有关系,显然云计算不是在数据中心,而是在网络任何节点都可能出现,这个任何节点就是网络的泛在化。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把计算忙在网络中心,可能大家习惯叫做云,如果它在网络边缘,有些决定,有些判断,有些数据整合,有些数据的聚合、分类它必须在网络的边缘做。举个例子车联网典型例子,通过汽车的网络技术变成统一的一个技术,它的传感器都是一个平台的话,它的判断不能到全球几个中心去做,它必须在网络边缘跟它周围情景状况下做出判断,这样它仍然跟我们云计算基本概念一致的,但是它更靠近我们大地,所以我们叫做云雾计算。这是前两天华尔街一个专家说的,他就是讲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云计算的作用和它的重要性,但是实际上大家感觉云计算在天边,在远处我摸不着,有时候我需要我更落地的一些资源和运算,有些运用需要,有些工作复合必须要靠落地的资源。如果把这个技术介绍到中国,它都是云计算,但是解决中国一些现实挑战和问题,比如说解决中国的雾霾,叫做霾计算更靠近我切身利益有可能,我觉得叫什么不重要,但是基本原理非常重要。

  思科花很大精力推动和支持开源云,除了一些大企业一些保密数据重要数据放在私用云里面,显然开源云是我们花了很大精力做。比如说OpenStack很早我们就做了,我自己也跟这些人交流。我觉得最大挑战就是我刚才谈IT发展两个轮子的问题,许多做网络的人有渊博的知识对计算的概念比较弱,许多做计算的陈对网络概念比较弱,两个人到一起不是一个概念,比如说OpenStack当时没有网络服务,现在Neutron是我们思科发起的,计算是贴在网络上的一个公文无处不在,因为它们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它的资源池,都可以被其他人享用,这个非常重要的开源。但是我们需要是什么?做网络和做计算机人的共同努力把开源工作做的更好,更加为大家使用,成本更低,给大家更多创新的机会。

  我现在来看我当初觉得这个策略很危险,但是现在来看第三方做了很多报表,非常有意思的事,当时做计算最强的IBM,HP,他们业绩走向业界公开的,思科采用在网络上做计算的人,我们连续几个季度都是变成世界的第一名,这是计算的原因,我觉得这个非常有意思。为什么说把握一个技术战略非常重要。现在我们到了多云的世界,我们这两天会发现每一个来自于企业它一定是大多的ID企业一定是过去做计算的,因为做大数据需要计算的平台,做软件也需要计算平台,大家都在做计算也都在用,显然我们有大量的云计算,这是一个现实。但是我们问题是你工作负荷,显然不可能只用一个云计算的种类或者一个云计算的平台。非常简单刚才我们说的整个IT的高速发展,各种应用高速出现,无论你是企业还是学校研究机构你应用非常非常多,某些应用适合在某些种类云平台上,很大一个挑战是什么?显然是公众的云或者专用的云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好处,不能回避,专业云有它的好处,但是我们需求更加复杂,我们有一些特殊的需求需要一些特殊的云。比如说我做测试,做牵引,需要载备,有些东西我要移存到公共的云,这个带来私用云必须是一个现实。无论你用什么平台,在这些虚机上加装专门的软件就可以使它们无缝把私有云和公共云连接起来,你可以集中的管理可以做调度它们非常安全,这个概念已经是现实,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我记得总是有两派的意见,有的人说根本不存在,私用云,所有的云都是公共的,实际上现实各种需求都有,专有的云、私用的云、公用的云都有,用开源云和技术云的都有,显然这是一个现实。实现这个不是太大挑战,很多人都这样做了,技术带来更好的结果是什么?它能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你在不同云进行跨平台的调度,工作流的使用,显然你可以动态做一些决策,比如说阿里云周末的时候便宜,腾讯云3月份的时候降价,显然我们会利用这个机会,所有创新公司利用这个机会做,显然这是实实在在的应用,好在这个平台和技术都已经存在了。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