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播报:2009中国呼叫中心产业峰会[10月15-16日北京]                    聚焦:3G视频   《2009中国呼叫中心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上海贝佳的IP电话网关 评测结果及分析

2001/03/29

  上海贝佳的IP电话网关


  测试过程中,采用的是一个2*E1中继进行闭环测试,其中由一个E1拨入电话,另一个E1接受电话,这样进行有关的数字中继呼叫测试。另一方面,在进行PSQM测试时,通过一个小交换机接入一条模拟电话线,然后接入VQT测试仪进行测试。

  具体的内容参考下面的介绍。

  1 呼叫建立时间:

  1) 设备轻载: ( 〈4秒 )

  先呼起3路电话,然后测试所拨的第4路电话的呼叫建立时间。

轻载呼叫建立时间(s) 0.4
重载呼叫建立时间(s) 0.5
综合平均呼叫建立时间(s) 0.45


  由于仅能够看出秒级的参数,因此,有些结果在毫秒级,因而显示结果为零。但通过平均值的统计,也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另一方面,由于采用的是系统自己的闭环测试,因此结果比较现实情况更理想化。

  分析

  由于系统采用的是自环的理想情况,因此呼叫建立时间的数值趋于理想化,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对该项参数的数值,感觉并不敏感,因此,仅将其列出,供读者参考。

  2)设备重载:( 〈5秒 )

  先发起24路呼叫,然后呼叫1路,并统计该路的呼叫建立时间结果,共统计10次。

  分析

  在重载负荷的时候,系统的处理能力会有所降低,但在自环的情况下,这种差别并不明显。

  3)平均呼叫建立时间:

  该值反映的是一种平均情况,能够反应一些结果情况。

  2.呼叫接通率:( 〉90% )

  在测试过程中,由呼叫模拟器,通过中继线,先后拨打了600次电话,并统计了电话的接通情况。

  分析

  该产品在呼叫接通率方面,基本能够保证。我们测试的次数并不是很多,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产品在这方面的性能。这也是产品可靠性的一个指标。

  3. 长时接通率:(〉90%)

  发起的呼叫占满了30路,过一个小时后查看统计结果,结果如下:

  分析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无法进行更长时间的检测,仅将有关的结果列表如上,以供参考。

  4 PSQM测试:( 〈1.5 )

呼叫总次数(次) 600
呼叫接通总次数(次) 600
呼叫接通率(%) 100


  结构图如前面方案介绍所示,通过上海贝佳公司内部的小交换机,将数字线转接为模拟线,然后接入VQT测试仪,最后统计结果。

  在测试过程中,采用了13种英语声音样本,说话的模式基本代表了现实语音的各种情况。

  这款产品的PSQM平均值为2.62

  分析

  由于要经过小交换机,而小交换机的话音质量不是太好,会产生一些信号质量崎形,因此,其结果比理想结果有些差距。

  5 端到端时延测试:

  测试的时延由专门的测试设备进行。编码方式,通过IP电话网关产品进行设置。

  在该部分中,由于没有进行有关的IP电话网关设备参数调整,因此,结果反映的是真实状态下的情况。

  分析

  由于G.729A的编码传输率为8kbps,而G.723的编码传输率是5.3kbps,因此,G.729A的处理速度要快一些。

  6 计费功能测试:(计费准确率〉98%)

  在单路计费的过程中,分别设计了持续时间为1分钟、2分钟、3分钟、5分钟、8分钟、10分钟的单个电话呼叫,每种呼叫进行5次,然后统计平均计费误差。

启始呼叫接通数 30
(1小时)后呼叫保持数 30
长时接通率(%) 100


  在多路计费的过程中,分别设计了1分钟、2分钟、3分钟、5分钟、10分钟的电话呼叫,每种呼叫设计了3种,这些呼叫由呼叫模拟器进行同时呼叫,同时发起的呼叫模拟了实际的多路呼叫测试。

  分析

  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在理想状态下,一般会有2-3秒的计算误差。而在实际环境中,也要通过统计计算,得出平均误差的计算结果,然后减去该值,作为一个相对合理的计费数据。

  在多路情况下,系统的效率要降低,因此,计费的平均误差也增大了。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本表中几秒的误差,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使计费的结果基本吻合,因此,本表中的误差,是与计费服务器中的话费详单记录进行比较的结果。用户在实际使用中的误差,要小得多。

  1)单路计费功能测试:(30次)

  计费平均误差= 2.43秒

  2)多路计费功能测试:(15次)

  计费平均误差= 3.27 秒

  中兴的网关产品

  1. 呼叫建立时间:

  1)设备轻载: ( 〈4秒 )

  先呼起3路电话,然后测试所拨的第4路电话的呼叫建立时间。

  结果在毫秒级,而通过交换机的网管终端,可以直接查出其毫秒级的结果,就直接将结果列出。

采用g.729a编码(〈150ms)
时延平均值(ms)
191.3
采用g.723.1编码(〈200ms)
时延平均值(ms)
254.6


  另一方面,由于采用的是系统自己的闭环测试,因此结果比现实情况更理想化。

  分析

  由于系统采用的是自环的理想情况,而且是交换机方式,因此呼叫建立时间的数值趋于理想化。

  2) 设备重载:( 〈5秒 )

  测试说明

  先发起24路呼叫,然后呼叫1路,并统计该路的呼叫建立时间结果,共统计10次。

  分析

  在重载负荷的时候,系统的处理能力会有所降低,但在自环的情况下,这种差别并不明显。

  3)平均呼叫建立时间:

  2. 呼叫接通率: ( 〉90% )

  在测试过程中,由呼叫模拟器,通过中继线,每次发起的呼叫占满了60路,前后共进行10次,先后拨打了600次电话,并统计了电话的接通情况。

  分析

  该产品在呼叫接通率方面,基本能够保证。

  3. 长时接通率: ( 〉90% )

  发起的呼叫占满了60路,过一个小时后查看统计结果,结果如下:

  分析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无法进行更长时间的检测,仅将有关结果列表如上,以供参考。

  4. PSQM测试:( 〈1.5 )

  测试说明

  结构图如前面方案介绍所示,通过中兴自己的交换机板卡,将数字线转接为模拟线,然后接入VQT测试仪,最后统计结果。

轻载呼叫建立时间(ms) 20.3
重载呼叫建立时间(ms) 20.5
综合平均呼叫建立时间(ms) 20.4


  在测试过程中,采用了13种英语声音样本,说话的模式基本代表了现实语音的各种情况。

  分析

  由于采用了自己的模拟线板卡,因此,其结果比较理想。

  5. 端到端时延测试:

  测试的时延由专门的测试设备进行。编码方式,通过IP电话网关产品进行设置。

  分析

  由于G.729A的编码传输率为8kbps,而G.723的编码传输率是5.3kbps,因此,G.729A的处理速度要快一些。

  6. 计费功能测试:(计费准确率〉98%)

  在单路计费过程中,分别设计了持续时间为1分钟、2分钟、3分钟、5分钟、8分钟的单个电话呼叫,每种呼叫进行3次以上,然后统计平均计费误差。

  在多路计费过程中,分别设计了1分钟、2分钟、3分钟、5分钟、8分钟的电话呼叫,每种呼叫设计了3种以上,这些呼叫由呼叫模拟器进行同时呼叫,同时发起的呼叫模拟了实际的多路呼叫测试。

  分析

呼叫总次数 600
呼叫接通总次数 599
呼叫接通率(%) 99.83


  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在理想状态下,一般会有2-3秒的计算误差。而在实际环境中,也要通过统计计算,得出平均误差的计算结果,然后减去该值,作为一个相对合理的计费数据。

  有关结果的解释如前。

  1)单路计费功能测试:(20次)

  误差平均值=1.45秒

  3)多路计费功能测试:(30次)

  误差平均值=3.35秒


  IP PBX结果介绍


  1 呼叫建立时间:

  此时间值由VQT仪器直接读出。

  分析

  由于IP PBX的处理更复杂,将一些信号的处理过程放到终端上,因此,结果会比IP电话网关的时间要长。其平均呼叫建立时间为7.4秒,但这些内容对用户的听觉方面,感觉可能并不明显。

  2 呼叫接通率:

  IP PBX的产品,是模仿传统交换机的方式,因此在接通率方面也是完全能够达到比较理想值。呼叫接通率为100%。

  3 长时接通率:

  在测试过程中,进行了5个话路的一小时呼叫长期保持检测。在测试的范围内,可以保证较长时间内的100%接通率。

  4 PSQM测试:

启始呼叫接通数 60
(1小时)后呼叫保持数 60
长时接通率(%) 100


  由于IP PBX能够直接连接模拟线,因此使用VQT仪表后,有关的数值可以直接从仪表中读出。其PSQM平均值为3.556。

  分析

  从结果中可以发现,其PSQM平均值为3.556,不如IP电话网关好,由于其将语音编解码放到本地的模块中,因此,处理的能力不如IP电话语音好。但从用户端感觉并不明显。

  5 端到端时延测试:

  通过VQT设备,可以直接进行测量和读数。

  分析

  从结果可以看出,其端到端时间延迟远比IP电话网关要小,采用G.723.1编码时,时延平均值为202.90ms,因此,连接速度较快。

  综合分析

  1.各种参数方面

  1)呼叫接通率/长时接通率

  从前面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接通率、长时接通率方面,基本都是100%的准确率,这一方面是因为测试环境采用的是自环系统,比实际情况要理想得多;另一方面,也说明因为系统的稳定性确实达到了应用情况。

  2)呼叫建立时间

  在呼叫建立时间方面,由于试验方法的不同,IP PBX 与IP 电话网关无法进行对比。由于在自环的理想情况下,数据比较理想,而呼叫建立时间也近乎是毫秒级,因为,在模拟线路方面,无法统计呼叫建立时间。

  为此,我们统计了其呼叫连接时间,就是记录A端拨号结束后到A端接收到确认信号,建立呼叫链路的时间。

采用g.723.1编码
psqm平均值(ms)
1.17
采用g.729编码
psqm平均值(ms)
1.12


  另一方面,在IP网关产品方面,基于交换机的电信级产品,比基于计算机的方式,要快一些。

  3)PSQM

  从技术上看,IP PBX的PSQM值不如IP电话网关理想,这是因为,在IP PBX中语音的编解码放到用户端,处理能力不是很强,因此会有损失。

  电信级的IP网关产品,比计算机级的产品质量要理想得多。其从数据线到模拟线都是通过自己的交换机完成,结果也会比计算机方案的测试结果理想。

  4) 端到端时延

采用g.723.1编码
端到端时延平均值(ms)
156.79
采用g.729编码
端到端时延平均值(ms)
88.49


  在端到端时延方面,IP PBX 与IP电话网关产品差距并不是很大,但还是电信级的产品最快。

  5) 计费功能

  计费功能方面,单路的计费误差平均值相差比较大,相差近1秒;而多路的计费,结果比较接近。

  2.参数的综合分析

  从综合指标来看,电信级的产品表现最好,计算机级的产品表现可以应用于一般的企业用户,而新的IP PBX产品,也表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

《赛迪市场专家》2001/03/29



            

今日关注
热点推荐
最新企业会员
《客户观察》周刊

Email:

电话:010-82012787,82079677 传真:010-62041062
京ICP证030771号 Copyright Cti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